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和生活史: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在黄淮地区一年发生一个世代,以卵在土壤里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上旬孵化末期;蝗蝻有6个龄期, 少数7龄,也有5龄羽化为成虫的。在25~30℃的条件下,每个龄期10~12天,最长14天。最短4天;7月底8月初羽化为成虫,8月中、下旬交尾盛期,9月中、下旬产卵盛期,10月底至11月初为成虫死亡期。蝻期65天左右,成虫期95天左右,卵期(包括越冬期)200天左右。2.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1年对黑龙江省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明确 ,二化螟在黑龙江省 1年发生1代 ,以 6~7龄幼虫在稻桩、稻秆、田茅及稗草茎秆内越冬。蛹盛期为 6月上、中旬 ,成虫羽化盛期为 6月中、下旬 ,产卵盛期在 6月中旬末至6月下旬 ,卵孵化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 ,3龄幼虫盛期在 7月下旬。 7月中旬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在黑龙江省二化螟幼虫对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能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蚕豆象在浙江省宁海县1a发生1代,以成虫在仓库角落及包装品等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下旬末为卵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严重危害豆粒,一般危害率40%左右,重的达80%以上。在蚕豆收获后30d内采用磷化铝熏杀成虫或在成虫产卵盛期,即蚕豆结夹后7~10d,采用有机磷杀虫剂等可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4.
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秆蝇在内蒙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禾本科宿根杂草中越冬,在中滩地区现己肯定的越冬寄主共有五种,而以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cz.)Nevski)中越冬虫口密度最大。翌年春越冬幼虫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盛发,此时是开始药剂防治适期。盛发期的早晚与4月及5月份月平均气温具有强负相关,试以4月1日起至成虫开始盛发前一日止,日平均温度总和至760日度,预测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有相当的准确性。越冬代蛹期平均为15.33天。成虫羽化以上午6至8时最多。羽化后至开始产卵的历时平均为5.35天。每雌虫产卵量平均为11.8粒,最多41粒。产卵期间平均为11.1天,最长22天。越冬代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6.24天,雄虫为12.28天。越冬代成虫在麦苗上产卵,卵散产,大多产于麦叶正面近基部4毫米范围内。成虫对产卵地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第三及第四叶片上着卵最多,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至6个叶片(拔节到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的麦茎上。由于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不仅着卵密度不同,幼虫入茎为害率也有差别,麦茎生育期愈近老熟,着卵愈少,幼虫入茎为害率愈低。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6月末己全部孵化。卵期平均为5天。幼虫孵化后从小麦叶基叶鞘与茎间蛀入为害。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后半期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期,7月中旬末基本上己全部化蛹,蛹期平均为9.9天。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麦收愈早,麦秆中遗留麦秆蝇蛹愈多,但内蒙西部地区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麦收,此时第一代成虫已大部羽化飞出,部分转向田间落粒自生麦苗上产卵,大部分第一代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糜子、马铃薯、蔬菜或其他茂密的作物田中,除杂草外,未发现卵粒,仅系暂时潜藏处所。第一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卵期平均为6.38天。幼虫孵化后入茎寄生生长发育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5.
大灰象虫是福建省柑桔类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在福州、閩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底开始出土活动,取食新梢嫩叶及幼果。4月中旬为发生盛期并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69—111天。卵期在4—6月間为7—12天,7—8月間为5—6天。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7月中旬以前孵出的幼虫,当年10月底开始羽化,羽化成虫在蛹室中越冬,翌年春暖出土;7月下旬以后孵出的幼虫,当年职幼虫在土室内越冬,幼虫期长372—400天,直到第二年9—10月間才化蛹、羽化,并以成虫越冬,第三年春暖出土。成虫食性复杂,不同食料植物对其寿命、产卵量、产卵期有很大影响。生活在桃树上成虫寿命最长,产卵数量也最多。防治方法,采取胶环捕杀或人工震落捕杀成虫收效很大。药剂方面,可噴射50%敌百虫400倍液或6%可湿性六六六及25%DDT乳剂混合液(1:1:200)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6.
花生新珠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珠蚧是近年在花生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大荔县1a发生1代。以二龄幼虫在15~25cm深的土壤中越冬。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7月份和8月初是该虫的为害盛期。防治应重点抓好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在成虫盛发和初孵幼虫在地表游走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
邵振润 《植物保护》1984,10(4):25-2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e-b.)在北方菜区为害番茄,青椒、茄子、豆角和白菜,北京地区一年发生四代,越冬蛹4月下旬羽化,5月上旬是产卵盛期,此代幼虫数量少,且因寄主分散,为害轻,只需对定植早及地膜栽培生长旺、着卵量高的田块进行防治;第二代成虫6月上、中旬羽化,此时大田蕃茄正现蕾开花,棉龄虫集中在蕃茄上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此阶段温湿度合适,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黑地珠蚧是近年来在沙区严重危害花生的害虫之一。经观察 ,该虫在豫东 1年发生 1代 ,以 2龄幼虫(球体 )在土壤 10~20cm的土层中越冬 ,5月中下旬越冬球形体脱壳羽化为成虫 ,交尾产卵。 6月下旬为 1龄幼虫孵化盛期 ,孵化后的 1龄幼虫钻入土内 ,吸取花生根部汁液 ,是防治的关键时机 ,7月上中旬为 2龄幼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9.
星天牛在紫薇上的发生为害观察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天牛在江西萍乡地区的紫薇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的成虫不久进行交配产卵.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1个月左右幼虫开始蛀食木质部.防治适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即卵孵盛期至幼虫蛀入木质部前.  相似文献   

10.
硕蝽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蝽属半翅目蝽科,是危害板栗树的重要害虫。若虫、成虫刺吸危害新萌发的嫩芽,造成顶梢枯死,严重影响板栗树开花结果。该虫在山东泰山1a发生1代,以5龄若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旬产卵盛期,下旬为孵化盛期。主要寄主为板栗和栓皮栎,因此应避免板栗与栓皮栎混栽。用40%久效磷乳油2~3倍液涂环防治该虫效果较好,并可兼治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11.
大豆根蛇潜蝇(Dphiomgia shibatuji Spencer)是大豆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内蒙春大豆产区,尤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为重。幼虫蛀食大豆根皮,造成根皮腐烂,严重影响养分和水分传导。危害轻者豆株生长缓慢,花英减少,重者枯死。大豆根蛇潜蝇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豆茬上越冬,翌年5月中~6月上旬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下旬,6月上~下旬为幼虫为害期,6月中~下旬陆续化蛹越冬。成虫羽化的第二日交尾、产卵,产卵期为6.4~7.5天,产卵量为19.5~21.7粒,最多42粒,卵产于豆苗胚轴皮层内。卵期为3~4天,幼虫期为14天,共分为三个龄期。40%乐果乳油用种子量0.7%拌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陕西山阳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底开始孵化,6月底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7月中、下旬,发生盛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8月上旬开始产卵越冬。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278.6、48.5、6.4 d及22.9 d。同时,对其产卵行为、交配行为、活动规律及取食为害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 setifera (Chapuis)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问题。该虫在广西一年可发生一至二代,第一 代为主要为害世代。成虫一生交配多次。平均产卵量:越冬代为163粒,第一代为321粒,产卵盛期约35~42天。冬期成虫性比为  相似文献   

14.
柑桔爆皮虫(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ers)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柑桔爆皮虫为我国主要柑桔产区的重要害虫,发生已久。在浙江衢县是柑桔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对柑桔生产的影响很大。本文系1958—1960年在浙江衢县桔区結果此虫生活习性和防治的研究。 1.此虫在衢县对衢桔为害最重,广柑、香枹(柚之一种)次之,福桔和有柑为害最輕。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第2—4龄幼虫在树干不同部位越冬,尤以木质部內的第4龄幼虫越冬为主。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同时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羽化盛期,5月中旬成虫出洞,5月下旬为出洞盛期,以后一直延續到10月间陆續有成虫羽化出洞,但为数不多。 2.成虫产卵有选择性,在已受害的桔树上产卵多,并都在这些桔树树皮的小裂縫內产卵,在地衣、苔蘚內較少。 3.爆皮虫为害桔树主要在幼虫时期,其为害的发展趋势:一是在虫株上从下向上发展,这是主要的;二是横的发展,在同株內从虫干向邻近健干扩散或从被害株向邻近健株扩散,同园内不同桔株是从园边扩散到中間。 4.幼虫有4个龄期,第1—3龄幼虫在韌皮部与形成层内为害,第4龄幼虫在形成层及木质部內为害。 5.用10%二二三乳剂涂刷被害桔树,封閉成虫出洞的效果极好,同时它的残效长,对桔树无药害,是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榆兰叶甲(Calerucella aenescns Fairm)俗名榆兰金花虫,近些年来危害榆树较重.河北全省发生近亿株,成片枯死,严重威胁榆树的发展.此虫在河北省一年发生二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蛰上树,取食产卵,第一代幼虫出现在4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出现在6月上、中旬,7月上旬孵化出第二代幼虫,第二代成虫很少取食即进入越冬。对此虫的防治,各地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如用氧化乐果涂干,呋喃丹埋根、人工捕杀老熟幼虫(蛹),树上喷氧化乐果等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以防好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幼虫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长枣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是桂东北枣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1989年虫果率高达38.01%,平均35.13%,虫果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30%以上,是目前长枣生产中极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作田间系统观察.据观察,长枣桃小食心虫在灌阳县新街乡枣区年发生2代.其以幼虫在树干周围2~15厘米深的土层中吐丝缀合土粒形成扁圆形茧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下旬出土,5月25日至6月10日为出土盛期;出土幼虫在地面爬行短时期后,又进入土里(土缝隙)或杂草中做夏茧化蛹,蛹期7~12天,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月25日至7月27日;产卵盛期在7月8日至30日;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17日至8月5  相似文献   

17.
福建果树新害虫——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福建首次发现桃小食心虫严重蛀害李果,是福建果树害虫新记录。1990-1993年的研究表明,该虫在福建永泰李产区1年主要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卵期7.7天;幼虫期长达10个月左右;蛹期13.4天;雌蛾产卵前期4.6天,产卵量81.2粒;雌蛾奉命11.4天,雄蛾9.7天。4月中旬为越冬幼虫出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5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蛀果盛期。第一代少  相似文献   

18.
日本黄脊蝗在商洛市1年发生1代 ,以成虫在农田及地边、路边较厚的草叶之下越冬 ,翌年4~6月为越冬代成虫活动、交配、产卵繁殖时期 ,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蝗蝻生长发育期 ,9月下旬末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8、9月气温偏高 ,蝗蝻发育速度快 ,成虫羽化期早 ,发生量大 ,作物受害重  相似文献   

19.
黄芪根瘤象甲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黄芪根瘤象甲Sitona simillimus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于2016—2019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对黄芪根瘤象甲的越冬规律、田间数量动态变化、生活习性和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进行调查,测定土壤湿度和寄主植物对成虫存活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甲以成虫在靠近植物根际处的土层内越冬,越冬适宜的土壤质量含水量为5%~10%。在甘肃省定西市黄芪根瘤象甲1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产卵高峰期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虫发生高峰期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初,化蛹高峰期为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为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芪根瘤象甲成虫羽化当年虽可取食,但不产卵,翌年越冬结束后开始取食,取食后即可产卵。在黄芪、红芪、苜蓿和三叶草中,只有取食黄芪叶片的雌成虫才能正常产卵繁殖。黄芪根瘤象甲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明显,产卵主要集中在12:00—22:00,单雌产卵量为2 051.4粒,产卵期为42.6 d。卵、蛹和幼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8、10.6和36.7 d。  相似文献   

20.
柑橘大实蝇〔Tetradacuscitri(Chen)〕分布在秭归县部分柑橘产区,受害严重果园的虫果率可达20%以上。柑橘大实蝇幼虫蛀食果实瓤瓣,完全丧失经济价值。为比,1994~1998年对其田间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试验,为柑橘大实蝇的防除探索了一条途径。1 生活史观察柑橘大实蝇在秭归县1a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当地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6月上旬羽化末期。根据观察分析,成虫交尾始期在5月下旬,盛期为6月上、中旬,末期在6月下旬。成虫产卵于6月上旬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