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开健 《中国种业》2018,(10):72-74
桂黑糯60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利用自选黑糯玉米自交系桂黑系102作父本,与白糯玉米自交系绿秆糯作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黑糯玉米杂交种,于201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强,抗倒性好,后期保绿性长,适应性广,结实性好、无秃尖,果穗外观品质好,籽粒黑色素高、糯性柔软,有香味,早熟、早上市等优点,适应广西及东南甜糯玉米区域种植,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桂甜糯525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用玉米自交系YL611作母本,自交系WT1791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甜加糯型玉米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贵州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玉2016011和黔审玉2016014号,2013年通过广西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玉2013011号。通过在越南北方的北江省和谅山省试种示范,鉴定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桂甜糯525在越南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表现,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越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鄂白糯1号糯质玉米杂交种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自选糯质自交系EN6535为母本、EN659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其产量高,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优良,一般每667m^2产鲜果穗1200kg左右、干子粒650kg左右。综合抗性强,保绿度好。200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品种审定号为:冀审玉2009013号。  相似文献   

4.
王歆  余海兵  王波  刘正 《种子》2012,31(6):103-104
凤糯2062是安徽科技学院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利用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凤糯2146-3(1)作母本,与糯玉米自交系P秦7-3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高产,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200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浙糯玉3号系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以W41黄糯自交系为母本、W321白糯自交系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白糯玉米单交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近几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描述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沈219自交系的提纯复壮与利用河南省洛阳农科所(471023)李建刚雷正斌赵保献智润芳沈219自交系是河南省当前白玉米育种中应用广泛的优良亲本之一。组配的杂交种“新白5003×沈219_1”1994年4月被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豫玉13号,“白1...  相似文献   

7.
闽玉糯3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自交系0523为母本、自交系056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杂交新品种.于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玉2011004)。  相似文献   

8.
毕糯1号是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用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07740作母本,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07599作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组合,该品种早熟高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毕节地区育成的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2010年在毕节和织金等地进行6.67hm2高产示范,平均鲜穗产量13 033.5kg/hm2,增产增收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伟 《种子世界》2017,(8):52-53
<正>1品种来源耕耘白糯系广东现代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J206为母本,自交系G1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单交种。母本J206是以京科糯2000为材料,采用二环系自交系选育法,经6代选育,育成综合性状较优良、一般配合力高、品质较好的自交系。父本G118是以贵州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采用混合授粉法授粉,形成基础群体并经6代轮回选育后再自交纯合育成的自交系。耕耘  相似文献   

10.
大华1801(原名DJ1801)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自交系D1335作母本、自交系D6424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性强等特点。从品种选育、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对该品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范妍芹  刘云  严立斌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302-303,313
冀研8号是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8为母本,以优良辣椒自交系L16—2为父本配制成的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果实牛角形,商品性好,单果重70g,味辣,抗病毒病,较抗疫病,适宜保护地和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产量49.6 ̄63.6t/hm2。  相似文献   

12.
空间搭载诱变是一种育种新技术,中国科技工作者采用空间诱变先后创制和育成一批水稻新种质、新品种及杂交稻恢复系。此研究采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手段,将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后与台农67杂交,F2代再与CDR22复合杂交,培育出的新恢复系福恢936。用该恢复系与不育系Ⅱ-32A配组的高产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Ⅱ优936,在福建省2年区试中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10.82%,米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稻瘟病抗性比对照汕优63强,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研究可成功地育出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培育高产、高抗、米质优的杂交稻新组合,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优质、抗稻瘟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强优势恢复系帮恢609配组,选育出籼型三系杂交稻繁优609,该品种经多地试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丰产性突出、米质优等特点,适宜我国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6018)。本文总结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抗性和米质的表现,并对杂交稻育种技术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陕单16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陕单16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于1995年用自选系Y75为母本,以所内自交系K12为父本杂交育成。2002年2月陕西省31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1999~2001年参加陕西省玉米区试、生产试验表现出营养品质及外观品种优良,综合抗性好,丰产潜力大,中熟种,持绿期长,保绿度好,产草量高,可粮饲兼用或带棒青贮等特点。适宜在陕西春播,早夏播及同类生态区推广种植。到2002年底陕单16累计推广面积1万hm2,“玉米新种质自交系Y75及其陕单16杂交种配制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保护(公开号为CN1372789A,申请号为02114490.7)。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引起植物遗传性的变异,快速地选育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开展了航天育种新方法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它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并用恢复系福恢673与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等优点。在福建省2年区试中,平均产量7.09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5.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9%,福建省区试稻瘟病室内鉴定2年均表现抗(R),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育成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龙辐麦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用"九三3u90×九三少"杂交后代纯系材料经航天诱变的SP4代为母本,以优质品种龙麦26为父本杂交,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相似文献   

17.
应用滚动回交选育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携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新抗源南农P045为供体亲本,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性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8,200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5-2007年度安徽省区试中,平均亩产429.5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8.1%,增产极显著;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接种诱发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利用Pm21基因连锁标记NAU/Xibao15检测表明其携有Pm21基因。该品种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56号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城乡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消费需求,研究分析了小麦育种资源的状况,制订了适合麦田两熟种植的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目标。按照既定育种目标选配亲本,以优质品系郑州891、丰产品系周麦8836、适应性及综合性状较好的冀麦5418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粗杆抗倒穗大粒多、耐旱抗逆、广适抗病、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豫麦56号(郑优6号)。  相似文献   

19.
黔西一号是从K326变异植株中选育出来的烤烟新品系,2007年在黔西县进行生产试验,对该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学性状、外观品质、内在质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强、耐肥、易烘烤,抗黑胫病、青枯病,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均高于对照品种K326。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复交的方法,打破一些不利的连锁,把优质、丰产、抗旱、耐盐和强恢复基因聚集于一个品种之中,育成了适于水栽、旱种和做恢复系的多功能粳稻品种天津1244,并在天津、河南、山东等省市大面积试种成功.春播旱种比对照增产14.5%,麦后旱种比对照增产23.6%,做恢复系子一代结实率80.9—93.6%,比秀优57增产5—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