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严世芸主编《中国医籍通考》(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6月)记载,我国的中医书有9000余种。其中2000多种学术价值最高,大部分书中有蜂产品治病的记载。清朝的医书总结了历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现在防病治病仍有实用价值。兹将《医学心悟》《补...  相似文献   

2.
马的伏兔穴马的伏兔穴是一传统针穴,始见于《伯乐针经》:“伏兔穴,在耳后二指”。后世兽医针灸专著和其它中兽医书籍中对这个穴位多有详细记述,但对其部位及局部解剖的描述各书尚不一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编的《中兽医针灸学》记载:“穴位:耳后2寸,距鬣下缘1寸5分,伏兔骨后缘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局部解剖:在颈上部、环椎后上部,即椎间孔的凹陷处的头  相似文献   

3.
<正>华佗夹脊穴(Huatuo Jiaji Acupoints)EX-B2,简称夹脊穴,别名:华佗穴、佗脊、脊旁,属经外奇穴。1穴名释义与演变“夹脊穴”最早是由“挟脊”演变延伸而来的。早在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一书中就有相关论述:“足泰阳脉……其直者,贯臀,挟脊,出项,上于头……其病,病足小趾废,腨痛,郄挛,脽痛,颜寒,产聋,目痛,鼽衄,数癫疾。诸病此物者,皆灸泰阳脉”,此处记载了夹脊穴位于脊柱两侧,治疗多种疾病。《后汉书·华佗别传》中记载:  相似文献   

4.
在《新编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兽医针灸手册》等书中,只介绍了马属动物的“九委”穴,未曾提到牛的“九委”穴,在其它中兽医杂志也未见牛“九委”。笔者在教学和临床诊治中,发现牛也有“九委”穴,利用该穴治疗牛颈部因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牛头偏侧病十余例,均见效快而确实,针法又简单易行。 (一)牛“九委”穴的取穴牛“九委”的取穴,大体可按马“九委”的取穴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针灸荟萃》是全国近百位从事人医或兽医针灸的专家和专业人员参加编篡的一部大型的文献类编性质的针灸专业参考工具书,《兽医针灸》是其中一卷。本卷由杨宏道、李世骏、于船等编著,内容包括兽医针灸起源、现存兽医针灸医籍、基础理论、动物腧穴、刺灸术、预防保健、治疗及医案、针刺麻醉、作用原理的实验研究、兽  相似文献   

6.
在《司牧安骥集·伯乐针经》及《放血法》两篇里,对夜眼穴的描述是:“在夜眼下四指两面是穴,其穴是禁穴,不行针刺”。这段文字明确指出夜眼穴不在夜眼上而在夜眼下四指。但在《元亨疗马集》许序本中对夜眼穴位置的描述,同一书中前后出现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正>次髎穴(BL 32)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联合骶部双侧上髂、中髎及下髎统称为八髎穴。八髎最早记载于《素问·骨空论篇》"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次髎一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该穴有理下焦,健腰腿之功。临床对于骨骼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及泌尿系统有较好的疗效。1穴名释义次,有位次、顺序之义,与上髂穴相对的第二位穴所以称为次~([1])。《奇经八脉考·释音》:"髎、音廖,  相似文献   

8.
拜读《中兽医学概念析》(中兽医医药杂志1991年第5期)深受启发,现就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谈谈看法。(一)关于中兽医学的概念笔者认为“中兽医学”是一个特有名称,其涵义很广,主要包括“理论、方法、药物、针灸”等一系列病证防治内容。“医”是“药”之前提,“药”是“医”之需要,“医”和“药”层次不同,二者是从属关系。若将其称为“中兽医医药学”,这不是概念的精确,而是概念外延不必要的缩小,或者是以点概面,势必会形成药物是中兽医防治病的唯一武器的片面认识,所以还是以原称为妥。  相似文献   

9.
一、编纂沿革《痊骥通玄论》一书,见载于《元史新编艺文志》,称《马经通元方论》。《补辽金元艺文志》所载书名与此相同。在《国史经籍志》中有“《马经通元方论》六卷,卞管勾集”等记载。也有的称本书为《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见《四部总录医药编》)。虽名称不同,但书确为一。明代正德元年(公元1506)刊印时称本书为《痊骥通玄  相似文献   

10.
胡赟  李万瑶  全科 《蜜蜂杂志》2011,31(6):41-42
关元穴出自《灵枢·寒热病》,属任脉,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3寸。局部解剖: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及充盈时的膀胱,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1穴名解析 关元穴,在《内经》中有“下纪”、“三结交”之称,并且在绩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中就有“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下纪者,关元也”;《医经理解》认为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相似文献   

11.
百会穴位于头的巅顶部,属奇经八脉中督脉穴之一。据《甲乙经》载,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类经图翼》载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手足少阳,足厥阴俱会于此。《针灸资生经》曰:百病皆主,故名百会。1经穴定位百会在头部取最高点,两耳尖自然向上方向连线中点,或顶骨结节连线中点,在前囟门后三寸,在枕骨粗隆前四寸半。《神应经》“: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甲乙经》卷三“: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如前发际不明显者,可是两眉的中点向上引八寸是穴。2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皮肤由…  相似文献   

12.
翳风穴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翳风穴(SJ17)为手少阳经的腧穴,是手足少阳之会。“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针灸甲乙经》。穴位定位: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见图示)。取穴法是将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针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耳后静脉面后静脉汇合成颈外(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后斜行,至该肌后缘,锁骨上约2.5cm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沿颈外…  相似文献   

13.
猫的针灸穴位在中兽医古籍中没有记载。因临床需要,人们参照人体及其他家畜的穴位,在猫体上厘定了一些针灸穴位。如《兽医针灸手册》《中国兽医针灸学》《中国针灸汇萃·兽医针灸卷》等,内容和文字基本相同。其中,若干穴位的定位、针刺方法及针刺深度等均有明显不妥之处,难以付诸实际。为此,我们对照上述书籍中的记载,在成年猫体上进行了穴位的定位、针刺方向及针刺深度的实际体验。结果发现上述书籍中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问题:①有些穴位的定位描述不确切,难以作定位依据;②因  相似文献   

14.
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此穴出于《针灸甲乙经》是足少阳、太阳经之交会穴。1定位环跳穴位于臀外侧部,在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凹陷处。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突起部连线所围成之三角形区的中央处定穴。《针灸甲乙经》:“在髀枢中。…  相似文献   

15.
关元气海——补肾培元的要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元、气海都是补肾培元、益气保健的要穴。二穴均属于任脉下腹部的穴位。关元穴别名下纪、三结交、次门、大中极、丹田等,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3 寸, 《灵枢》注明:“脐下 3 寸关元也”。气海穴别名 脖脥 、 下盲 等 ,在 前 正中 线 , 当 脐 中 下 1.5 寸 ,《甲乙经》记载:“在脐下一寸五分”。 穴名释义:关元穴的“关”有闭藏的含义,“元”指元真之 气。穴属任脉,位居脐下三寸,正当丹田处。该处为人之根源: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是生养子息,合和阴阳的门户,所以 《医经精义》指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气海穴的“气”为人体元气之意,“…  相似文献   

16.
乌鸡原产江西泰和,其饲养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现将有关史料,浅议如后。泰和县志卷四十七,《杂记》:“泰和地产嘉禾,旧志日,和气所生也,故名太和。邑,有酒名太和酒,有鸡名太和鸡;又其民率多寿,考,皆和气之为地……”———唐志物产书。泰和县志卷四十六,《泰和鸡为旭庄主人赋》———姚颐。“名鸡来自家江南,虎鼻峰北穹堪;……”。卷四十七“杂记”说:有鸡名太和鸡。杂记中一段文字引自《唐志物产书》,也即是说,在《塘志物产书》一书中,已记载了名贵珍禽太和鸡。既然唐朝县志有记载,说明唐朝期间,泰和县就饲养了太和鸡;如果当时没…  相似文献   

17.
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之一。俞 ,通输 ,有转输经气运行之意。此穴与肺脏相应 ,故又为肺的背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 (身柱 )旁开 1 5寸处 ,左右各一穴 ,相距 3寸。约与肩胛冈内侧端相平。《灵枢·背腧》记载 :“在三焦 (椎 )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 ,则欲得而验之 ,按其处 ,应在中而痛解 ,乃其腧也。”《针灸甲乙经》曰 :“欲知背俞 ,先度其两乳间 ,中折之 ;更以他草度去半已 ,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 :令其一隅居上 ,齐脊大椎 ;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 ,肺之俞也。”简便取穴法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说 :…  相似文献   

18.
在针灸疗法中,取准俞穴位置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司牧安骥集·伯乐针经》中指出:“若偏较一丝,不如不针;隔一毫如隔泰山。”笔者在学习针灸疗法时,对猪小胯穴的定位,参阅了有关兽医书籍和教材,发现有些  相似文献   

19.
南刺五加在蜂群中的具体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刺五加”是一种植物药的名称,“复方南刺五加”是在南刺五加中配入了其它药物的总名称。前者单用,对提高蜂群交尾率,增强信息素,增加产卵量,延长蜂命,增强采集、泌浆、泌蜡力和增强蜂群抗病力、抗逆性都有显著的功能。后者对蜂群的细菌病、病毒病、以及真菌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两者都适用于中蜂、意蜂、喀蜂等各种蜜蜂。复方南刺五加,是以南刺五加为主,配以虎杖,南天竹和树舌,其配合比例为100:70:50:20。南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以根皮入药,在春前秋后采挖最好。历代本草医籍均有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五加作  相似文献   

20.
一、黄牛缠筋穴的命名六十年代初期,笔者在邓县兽医院从师张丰阳老先生,常遇到黄牛球节部扭挫所引起的跛行症,需仔细检查,方能判定。治疗中试选出一个新的有效穴位,临床验证50余例。1964年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召开的《中兽医针灸学》编审会议上,我们师徒合议,将该穴暂命名为“缠筋穴”向会议正式提出,得到会上全国知名兽医针灸专家们的赞同,列进初稿,1991年10月又编入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杜宝森、谷润田、李世骏等编著的《兽医针灸学》一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