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1998~2018年CNKI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尺度领域212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化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对研究的热点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尺度领域研究者处于"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状态,各研究学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较弱,发文次数较多的研究学者通常是由同一机构的作者组成。从发文量来看,相关研究作者集中度较高,核心作者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中国土地领域尺度研究的研究基础。(2)从区域角度看,北京地区发文量最多。从发文量角度来看,土地领域尺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较为悬殊。研究的成果数量与研究机构及地区的科研能力、研究水平有较强的关联性。(3)从研究内容来看,尺度的应用已成为土地空间分析的重要研究过程,尺度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趋向多样化和多学科特征,研究者一方面注重将尺度结合格局—过程成为土地空间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出对土地尺度自身的计算及理论体系,多尺度体系成为土地空间分异的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1998~2018年CNKI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尺度领域212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化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对研究的热点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尺度领域研究者处于"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状态,各研究学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较弱,发文次数较多的研究学者通常是由同一机构的作者组成。从发文量来看,相关研究作者集中度较高,核心作者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中国土地领域尺度研究的研究基础。(2)从区域角度看,北京地区发文量最多。从发文量角度来看,土地领域尺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较为悬殊。研究的成果数量与研究机构及地区的科研能力、研究水平有较强的关联性。(3)从研究内容来看,尺度的应用已成为土地空间分析的重要研究过程,尺度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趋向多样化和多学科特征,研究者一方面注重将尺度结合格局—过程成为土地空间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出对土地尺度自身的计算及理论体系,多尺度体系成为土地空间分异的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3.
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论题之一,群落构建机制是解释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理论。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以“community assembly”为主题,“Forestry”为研究方向,从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检索得到476篇相关文献,并从发文作者、机构、国家、作者和文献共被引、关键词等方面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群落构建领域发文量最大的作者为J.Bastow Wilson,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为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为发文量最大的国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群落构建(community assembly)、多样性(diversity)、格局(pattern)等,而响应机制的研究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热点由早期对相关概念的梳理逐步转为对不同生态过程的量化以及对生物多样性格局的解释。研究方法从基于系统发育信号的验证到植物功能性状视角,发展到谱系结合植物功能性状的手段进行相关生态过程的解译。总体上看,森林群...  相似文献   

4.
大庆市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大庆市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状况、合理构建和优化湿地生态网络.【方法】基于2018年大庆市OLI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分析等方法,揭示湿地核心生态源地斑块及其总体空间的分布,以及生态源地重要程度;运用最短成本路径识别方法,探讨潜在廊道分布与空间格局;最后运用重力模型计算各斑块间相互作用强度值,得到潜在廊道重要程度.【结果】大庆市市域范围内,湿地斑块总体分布格局为核心生境区域性聚集,空间分布不均匀,连接度较弱,且核心斑块缓冲区遭到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网络成"C"字形布局,"C"字两端出现次级湿地网络,二者之间的连接较差,需加强生态廊道建设.【结论】科学合理量化评价湿地斑块以及生态廊道重要程度,明确优先保护顺序,增加踏脚石斑块,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提升研究区域内的湿地生态网络连接度与环通度.  相似文献   

5.
以达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介绍了一套全新的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即"区域创新斑块理论、景观格局分类方法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技术".展示了"城市—农村—半自然—自然"四大景观格局划分方法;把生态县(市)建设任务明确为"区域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工程—创新园地工程—生态细胞工程"共四个层次,使生态县(市)建设任务全部落实到空间实地上.在长期从事区域创新和发展格局识别研究工作中,以及在对四川省近20个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的实践运用中,初步印证了这一技术体系适用于大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在正确理解和表达创新空间、发展动力、景观生态,以及系统目标、发展任务、实现步骤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规划创新性、空间布局直观性和项目实施可操作性等问题,是对传统规划方法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6.
李锐  何彤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13-6115
通过对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案例的梳理研究,从"构建"的角度,讨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复合生态理论、恢复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四大基础理论,其他理论基础要根据研究领域而定,例如生态城市规划中涉及的"城市规划原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涉及的"生物保护学"等。最后,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数据库,以2006—2018年发表的水、能源和食品纽带关系研究文献数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与CiteSpace分析工具,从文献的时空分布、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分布、学科和研究方向及发文期刊分布、基于名词性短语的热点分析以及期刊与作者的共被引网络分析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发表文献的数量与质量上,还是研究机构与资助机构的支持力度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包括台湾省)近几年在此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但在文献质量及支持力度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多偏向于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研究,其中,水资源和环境科学为主要的研究学科,环境科学与生态、工程及水资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粮食产量"、"粮食安全"和"纽带关系方法"是主要的研究热点议题;与"农业作物"、"气候变化"和"生命周期评估"相关的主题是纽带关系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纽带关系的研究中,《能源政策》、《环境变化》、《水资源研究》"3个期刊被引次数最多,Hoff H、Bazilian M、Ringler C、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为推动该研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作孚"北碚实验"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城镇建设的优秀案例之一,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历史空间格局的复原探析,对1927-1949年北碚现代城镇化建设时期的城乡建设思想、城乡管理制度、城乡空间结构以及公民培养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总结归纳出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思想于规划、建造和经营过程中具有以下3点内涵:(1)借鉴西方理论与实践,因地制宜地实现自主城镇化;(2)确立相应的制度、物质以及人文环境,构建现代化城镇功能体系;(3)培养公民空间权力意识与规范城市管理,实践公民化社会.  相似文献   

9.
格局与过程关系在景观规划中的理论有两种体系,一是关于景观原理的实质性理论,二是关于景观规划的理论的程序性理论.实质性理论研究演变中包括从"格局-过程-尺度"到"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再到"格局-过程-设计"3种理论范式.程序性理论研究发展中,包括从"经验"到"实证"再到"综合"和"试验"等4种理论范式.目前,景观规划中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格局与过程"一对一"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景观是多个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影响的结果,研究一个景观格局中的多个生态过程相互影响是未来景观规划理论研究中更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空间异质性是新兴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界研究的焦点。从空间异质性概念、空间结构特征与尺度关系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指明了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影响与反馈研究应重视景观内在的生态流作用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将异质性理论运用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目标。参41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多种分市型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各主要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各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多为Neyman型分布及Poission型分布。除了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的数学拟合而外,还对各种群的分布型指数(聚集指标)如K,C、C、I、m*/m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的聚集指标从幼树阶段到大树阶段有从聚集向松散过渡的趋势。不同的群落类型中,各种群的聚集指标亦呈不同。文章分析了各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的成因,并运用Alees原则及耗散结构理论及自组织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上海半城市化现象具有特殊性和示范性,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格局的研究途径是:以上海半城市化区域时空演变的特征和机理探索为基础,以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生态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功能空间重构为目标,综合运用3S技术、土地时空演变模型分析技术、景观动态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分析技术和生态格局优化模式设计技术等方法,包括:1、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空间识别,从结构、变化、景观和体制4个层面确定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的范围和主要类型;2、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时空演变动态及驱动力分析:综合运用土地演变的多个分析模型,探究自然景观时空演变过程和驱动力机制;3、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研究:分析上海半城市化空间扩展与自然景观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构建上海半城市化空间拓展的生态机制;4、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综合自然景观中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综合分析各类生态要素,研究样区内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邻里、生态要素配置的类型划分和分析,研究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及空间格局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在西部省份的实施策略。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子系统17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2000—2014年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对贵州省各市州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贵州省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上呈稳步上升状态,贵阳市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市州;(2)2008年后人口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贡献率明显变弱,而且增速明显低于经济、空间和社会城镇化水平;(3)贵州省城镇化总体呈现"一核两翼多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4)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二、第三与第四等级之间,2008年之前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为经济子系统,2008年之后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则为社会子系统。未来城镇化过程的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因此,今后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建设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筛选近十年来(2006—2016年)被CNKI收录的相关核心论文,构成数据库,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Ⅴ从时间、主题、方法等方面对数据库进行计量分析,分析我国森林公园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结论显示:我国森林公园研究起始于1980年,在1994年开始呈现井喷式研究状态,并逐年递增;研究热点早期集中在"森林旅游"、"森林美学"方面,后逐渐向"气象因子"(如温度、水分、大气颗粒物PM2.5)、"旅游解说系统"(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空间格局"、"时间轨迹分析"等热点进行演变,与我国相关部门相关政策的颁发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不同空间尺度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认识水环境变化成因和趋势,以泰国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GIS、莫兰指数(Moran′s I)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蒙河水质的空间分异及不同空间尺度下水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近20 a(1997—2017年)流域内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总磷(TP)、硝态氮(NO3--N)、氨氮(NH3-N)、固体悬浮物(SS)的Moran′s I值分别为0.86、0.38、0.35、0.40、0.45、0.50,表现出空间聚集性,而总大肠菌群(TCB)、粪大肠菌群(FCB)的Moran′s I值分别为-0.15、-0.10,具有空间离散特征。不同空间尺度下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大体一致,但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缓冲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能够更好地解释蒙河水质变化,其中水质指标与5 km缓冲区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的关系最为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蒙河流域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对水质负荷起到"源"的作用,林地起到截留、吸附的作用。因此,蒙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应以非点源污染控制为主,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等管控,控制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直排入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无人机在氮素营养诊断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提供知识服务。本文以"无人机"+"氮素营养"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及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硕博论文、下载量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2008-2017年我国"无人机氮素营养诊断"文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008-2017年检索到71篇文章,发文量及发文期刊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发表6.45篇,文献主要分布在32种科技期刊上,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杨贵军和沈阳农业大学的于丰华,均为3篇,普赖斯发文篇数为1.30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篇)、中国农业科学院(4篇)、浙江大学(4篇)、中国农业大学(3篇)、沈阳农业大学(2篇)、南京农业大学(2篇)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基础知识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Note Express和Cite Space软件,分别从文献发表时间及数量、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刊登期刊、被引频次、学科分布、基金项目以及关键词8个方面对国内外有机酸与磷相互作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统计。结果表明:在该领域研究中,WOS文献数量略高于CNKI,且国外研究起步时间远远早于国内,但近20年来国内在核心作者数量、研究机构发文量、基金项目支持等方面皆赶超国外;在学科分布上,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国外则均匀分布在农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从关键词分析,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以"有机酸"为主体,并侧重于对有机酸作用机理的研究,同时也有往生物学、材料学等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作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尝试,在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实践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CNK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全面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化手段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在中国的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借助于关键词共现、期刊及作者与机构分布的分析,进而明确了该领域研发合作网络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数据的孝义市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定量化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遥感数据研究了山西省孝义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分析并确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各波段及其变量组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与遥感影像的第一、第三波段以及NDVI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建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光谱预测模型(r2=0.38,p<0.05,n=100)。通过地统计学方法证明了遥感数据在估算土壤有机碳分布方面具有准确性较高、快速与低成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归纳该领域研究现状,总结研究进展,为农高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计量可视化方法对1994-2019年CNKI数据库中农高会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分析文献涉及的年代、作者、研究机构、期刊以及关键词等,并梳理研究进展,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1994-2019年期间,关于农高会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整体研究水平不高。(2)农高会相关文献数量不多,且研究机构主要是高校,有较大的研究空间。(3)农高会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效益对陕西境内甚至全国均有辐射影响,但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4)农高会汇聚了农业先进人才及高新技术,所展示的产品与技术在不断创新中,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