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为了迅速改变我区大豆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研究了我区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夏大豆58—161的生长发育规律.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产量结构我区自1978~1980年开展夏大豆创高产活动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单位亩产350斤以上的面积为4505.7亩,单产变幅为356.2~477斤,平均单产372.95斤.从亩产350斤以上的典型田块综合资料来看:每亩实收密度在1.4~1.9万株,单株实粒数45.2~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我们组织了西华、南乐、临颖、上蔡、郑州、邓县、临汝、延津、开封、新乡等科研单位及大队农科站协作,开展了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978-1980年,全省29点次高产试验田38.84亩,鲜薯亩产7016-9672.8斤(小面积突破万斤),平均为8366.4斤,折薯干亩产1558.7~2650.7斤,平均为2120.9斤.现将红薯亩产八、九千斤的群体生长动态和长相指标初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我校从1978年秋至1980年春在本校实习农场进行甘薯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两年来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8年有5块共10.6亩秋薯平均亩产10.839斤;其中有1.17亩,平均亩产达16,613斤。1979年有3块共6.9亩秋薯。平均亩产13,706斤;其中有1.01亩,平均亩产达14,396斤。  相似文献   

4.
1978~1980年,我们在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点吴县越溪一大队进行了三麦机械化栽培试验.实践结果证明,不仅能高产稳产,而且能提高经济效益.1979年915亩三麦平均亩产753斤,比上年增产129斤.1980年三麦生产遇到多种灾害,单产仍然超过大丰收的1979年,亩产达到764斤.100亩小麦机械化高产栽培试验方,亩产848.5斤,其中1.95亩“宁7317”小麦,亩产达到1042.9斤.百亩试验方与人工操作相比,每生产1斤麦子,减少工本费0.04元,降低30%;每工时生产麦子6.18斤,为手工操作的2.75倍.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6.
<正> 一、引种试验示范结果跃进五号大豆,是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用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良种.原系号为69-19-1.1974年我所引入,参加所内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0.9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平均(早丰一号)增产48.7%.1975至1977年经全区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0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20.0%左右.1978-1979两年在全省多点示范试验,证明跃进五号大豆良种适合我省推广种植,平均亩产25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豆平均产量水平远远低于大豆的产量潜力。如世界单产最高的意大利,亩产达到416斤,世界平均亩产只有188斤。我省高产公社平均亩产301斤,全省平均亩产为120斤左右。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之间的这种差异,除了品种和其他栽培技术措施外,主要原因是某些营养条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施肥不合理。为此,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大豆进行施肥技术的研究,以便迅速提高大豆单产。现将情况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8.
辽阳市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作物种植区,如果热量资源利用得好,发展两茬生产是有希望的。1978年全市麦茬葵花试种面积90多亩,上茬小麦平均亩产400斤以上,下茬向日葵平均亩产300斤左右;1979年全市麦茬葵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789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400斤,下茬葵花籽亩产200~300斤;1980年全市麦茬葵花发展到15000亩,其中移栽葵花面积6561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斤左右,下茬葵花籽亩产200斤以上。由于两茬栽培组合对路,向日葵在我市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偃师四号是偃师县农科所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的〔(郑引四号×郑州17)×6609〕早代材料中系统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经全省有关单位进行区域鉴定,被评为优良品种。我校从1977—1980年连续对该品种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产量表现三年来,我们在校农场(偃师)高肥水地试验,虽然经历了1977—1978年的干旱、冬暖,1978—1979年的倒春寒和1979—1980年的冬冷、春寒,由于良种良法配套,仍使亩产稳定在900斤以上,最高亩产(1.13亩)达1,030斤。其中1978年亩产966.2斤,1979年亩产937斤,1980年亩产913.5斤。三年共种8.45亩,平均亩产953.2斤,与对照郑引一号相比增产10—15%。  相似文献   

10.
泗棉2号是我场1980年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1981~1983年,在我场的百亩连片高产中间试验中,种植340亩,平均亩产皮棉208斤.其中春茬一熟棉161亩,亩产皮棉216斤;麦套棉179亩,亩产皮棉201斤.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七年,郭七大队种了三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三斤,比上年每亩增产四十二斤,增长29.7%。其中第二、三两个生产队共一百八十亩,平均亩产二百另五斤。油菜收获后又复种了二百二十九亩向日葵,一百三十一亩大豆,实产向日葵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平均亩产二百六十七斤。实产大豆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八斤,平均亩产二百另三斤。油葵两茬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油豆两茬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  相似文献   

12.
苏州地区后季稻产量很不稳定.七十年代平均亩产521斤,极差245斤,变异系数13.4.1979~1982年4年中,2年增产,2年减产.1980年亩产比1979年减4成左右,1982年亩产比1981年增3成左右.后季稻产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为了探索小麦亩产900—1000斤的高产规律和进一步明确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于1976—1980年在偃师县本校农场连续进行了小麦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四年来,气候因素的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每年均有4一5亩试验田单产达到900斤以上。1977年5.7亩平均单产929.6斤,1978年5.65亩平均单产为966.2斤,1979年5.6亩平均单产900斤,1980年4亩平均单产906.5斤;其中1978年1.13亩平均单产1030斤。围绕高产试验调查测定了高产群体结构,并设置品种、密度、播期、种植方式及促控管理等辅助试验。现将所获资料和初步认识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74年,我所开始探索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4年1.25亩扬麦1号丰产田,亩产683.2斤.1975年7.27亩小麦,平均亩产968.47斤,其中0.78亩扬麦1号,亩产达1008.1斤.1976年7.086亩小麦,平均亩产1007.6斤,其中1.23亩扬麦1号,亩产达1069斤.1978年6.89亩小麦,平均亩产954.5斤,其中1.9亩扬麦3号,亩产1007.3斤,0.9亩扬麦2号,亩产达1093斤(见表1).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我们对小麦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造化公社闸上大队是种植香瓜历史较久,经验丰富的大队。自1978年以来,对香瓜生产进行了育苗移栽试验。经两年大面积种植,看出有以下优点:1.产量高。经多次对比,育苗瓜比直播瓜平均亩增产3倍多。1978年开始试验时,第四小队种植香瓜12亩,其中育苗移栽2亩,产瓜6000斤,直播瓜10亩,产瓜10000斤;1979年育苗15亩,产瓜52500斤,直播5亩,产瓜4000斤;1980年育苗移栽160亩,平均亩产3000斤,最高4000多斤。2.经济价值高,早熟早上市,能倒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一品种的香瓜,采用育苗移栽技术,能比直播瓜提早15天。在8月上旬拉秧后,还可种秋菠菜或移栽秋白菜,亩收入能增加4~5倍。第四小队在1978~1979两年育苗移栽的香瓜,亩产值都在400元以上,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所在1980年创花生亩产776斤的基础上,1981年种植2.1亩高产田,实收干荚果1781.3斤,平均亩产848.2斤,现将花生高产田的具体情况简结如下:一、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7.
秋大豆的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秋大豆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全年产量.一般种植方式是:夏熟蚕豆,3.8~4尺组合,春播套种玉米,收获前套种秋大豆.它与玉米间作夏大豆的不同处,主要是玉米组合由5.6~6尺缩小到3.8~4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秋大豆在玉米收获前7~10天套种,每亩种植密度4.5万株左右,比间作的夏大豆增加3万株以上,可达到间作更大豆的产量水平.同时,一年三熟中有两熟是豆科作物,养用结合,不负地力,有利促进农田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据1981~1983年典型四调查资料,玉米套种秋大豆全年亩产为1337.4斤(蚕豆315.9斤,玉米812.6斤,大豆208.9斤),比玉米间作夏大豆亩产1090.3斤(蚕豆327.5斤,玉米557斤,大豆205.8斤)提高22.67%.  相似文献   

18.
<正>1978年,农业部确立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为国家北方旱粮产区综合实验基地,开启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遭受特大灾害下,友谊农场分别实现粮食增产1亿斤和9000万斤,2014年农场粮食总产超22亿斤,增产2亿斤以上。友谊农场稳步推进粮食增产——“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2014年粮食总产、单产和效益创下三个历史新高,总产超22亿斤,增产超2亿斤,玉米亩产最高2400斤,水稻亩产最高1600斤,大豆亩产最高561斤,亩效益平均超千元。  相似文献   

19.
<正> 1974-1980年我们从抓夏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抢时早播、一次全苗、蹲苗和施肥等关键措施入手,对夏玉米亩产千斤以上的栽培技术开展了研究.除1975、1978年,其余五年种植的8块夏玉米高产田,单产都在千斤以上,平均1126.9斤.1980年,铁茬种植的10.5亩高产田,在苗期多雨、抽雄前严重干旱、灌浆期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总产12309.2万,平均单产1172.8斤,其中博单一号4亩,单产高达1206.8斤.  相似文献   

20.
<正> 大豆结荚鼓粒期是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70%以上.这时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以上,方能满足大豆对水分的要求.我社地处卫南坡,土质粘重,大豆开花结荚、鼓粒期常出现干旱,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造成落花、落荚、荚枇粒枇产量低.1980年在大豆开花、结荚、鼓粒期,我站进行了浇水试验,其结果是:浇一水的亩产305斤,比不浇水增产9.2%;浇二水的亩产342斤,增产22.7%;浇三水的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