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特色景观作为乡村中的本土资源,其开发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倡议深入推行,社会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建设方面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乡村的特色景观与自然环境,经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可以充分体现出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对于乡村旅游业等的开发与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现状,阐述乡村景观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提出乡村景观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杰彦 《花卉》2020,(4):50-51
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工作与生活双重压力驱下,城市居民开始向往没有喧嚣的乡村生活,渴望在工作之余来到乡村放松身体与心灵。为了顺应这一休闲需求,城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始渐渐发展起来。植物景观是构成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特色植物景观对于乡村生态旅游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设计重要性与设计原则,探讨特色植物景观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构建策略,发展具有乡村自我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从景观效益角度切入研究乡村景观建设的可用性和有益性,避免景观的浪费和无用。在分析河南省域乡村景观类型及地域特色基础上,构建适合各种乡村类型的景观规划建设模式,解决"千村一面"的乡村景观难题,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行的乡村景观效益模式,带动乡村发展和振兴。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仅是单纯的风景园林规划,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态美好的体现以及美的享受。随着我国各项工作深入地区、深入乡村,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理念也被引入乡村,以提高乡村景观的建设,并且随着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有机地加入到乡村景观中,一方面有利于乡村景观的美化与发展,另一方面是促进乡村其它各方面的发展。乡村有着纯朴真诚的美感,本文论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发展好乡村景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市土家族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城市化、同质化是现在乡村景观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得乡村特有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破坏严重,甚至不复存在。基于乡村当下集约快速发展的景观现状,分析张家界地区土家族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通过生态的修复、人文历史的传承保护、乡土元素的提炼等方法,营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美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策略,基于乡村景观建设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不断提高美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妙 《现代园艺》2023,(10):86-87+90
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植物种植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绿地面积缺乏、绿地功能单一等问题,更担负着建设美丽、生态、文化多样性的新型乡村使命。因此,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在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指导原则下,以科学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乡村本土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合理营造乡村植物景观,以改善乡村土地及农民居住环境,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村发展。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要战略,乡村景观正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乡村景观是乡村生产向生活过渡的重要体现,构建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和自然,蕴含着特殊的文化。介绍了乡村景观的内涵与要素,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提出了新型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应遵循的理念和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乡村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更追求突出乡村自身的文化魅力。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农耕文化元素的融入既能提高乡村景观的观赏性,同时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又能得到不断地丰富。通过剖析农耕文化对乡村景观设计的启发,进而探讨农耕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观设计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我国乡村发展也日新月异,但高科技现代化建设逐渐吞噬着村庄的乡土风貌。如何将农业元素很好地融合于乡村景观,保护传承乡村地域文化,是当前热点问题。以农业元素为依托,结合当地社会发展背景,以弘扬乡村特色农业景观为目的,提升乡村景观,探究农业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乡村景观建设事业的大力发展,天然石材在乡村景观空间中被大量采用。尤其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以就近取材较多。本文围绕张家界市区域典型的山体和水域两大尺度介绍天然石材分布形态与特性,及在不同乡村景观空间中的应用形式,为张家界以及张家界附近武陵山片区地区乡村景观建设中天然石材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必要性,对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的特点以及当前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回顾总结城市意向和旅游目的地意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意向具有双重多维结构,其中,显性结构要素包括景观元素特性、空间结构和文化意蕴,隐形结构要素包括主题形象、旅游产品和功能设施。以景观意向为引领,探讨了由6个循环阶段构成的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方法,最后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恪圆  吴晓华  徐斌 《现代园艺》2023,(11):146-148
木材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因其优越的性能及独特的美感被广泛运用于乡村的景观建设中,并达到自然亲和的景观效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分析了湖州乡村木材应用的种类、应用类型及景观效果,为木材更好地应用于乡村景观建设及提高景观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湖北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有机更新研究,事实上是对湖北区域内乡村的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设计研究,是整合资源后对乡村经济的推动,是建立湖北地域文化传承与乡村景观发展之间的一种共生模式。因此,对于乡村景观的有机更新设计,应是对乡村原始景观的保护,保持其原始景观特色,优化其景观空间格局,完善其景观风貌,建立新时期的乡村景观,让乡村景观能够在各个方面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湖北地域文化和乡村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总结出适合湖北地域文化发展的乡村景观有机更新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为湖北地区的乡村景观更新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乡村民宿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业态的旅游形式,不同的文化属性赋予乡村民宿不同的特色,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将其浸润于乡村民宿的景观设计中,既能很好地响应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又能极大地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客家文化作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其物质和精神内涵,作用于乡村民宿景观的选址、建筑外貌、民宿外环境等基本景观元素中,并通过对客家文化的艺术再创造,对客家文化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最终使其更加合理地体现在乡村民宿景观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园林下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改善农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目前,园林景观建设还主要停留在市县一级,乡村景观的建设显得非常迫切。笔者从事园林景观教育、设计和施工多年,加上个人爱好,经常奔走于乡村,对乡村园林景观有强烈的爱好,有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18,(22)
随着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开展,乡村景观建设也越来越重要,植物色彩营造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赣州地区实际情况,对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提炼与置换进行分析,从而乡村景观建设中更好进行色彩营造,使乡村景观建设得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