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从景观效益角度切入研究乡村景观建设的可用性和有益性,避免景观的浪费和无用。在分析河南省域乡村景观类型及地域特色基础上,构建适合各种乡村类型的景观规划建设模式,解决"千村一面"的乡村景观难题,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行的乡村景观效益模式,带动乡村发展和振兴。  相似文献   

3.
李妙 《现代园艺》2023,(10):86-87+90
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植物种植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绿地面积缺乏、绿地功能单一等问题,更担负着建设美丽、生态、文化多样性的新型乡村使命。因此,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在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指导原则下,以科学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乡村本土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合理营造乡村植物景观,以改善乡村土地及农民居住环境,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来,乡村公路发展越来越迅速,同时它对于乡村景观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它对于乡村景观的规划有些很大的辅助作用。乡村公路已经不仅仅运用于交通之中,它对于农村经济、文化、景观价值的帮助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美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策略,基于乡村景观建设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不断提高美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现状,阐述乡村景观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提出乡村景观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乡土特色景观作为乡村中的本土资源,其开发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倡议深入推行,社会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建设方面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乡村的特色景观与自然环境,经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可以充分体现出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对于乡村旅游业等的开发与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仅是单纯的风景园林规划,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态美好的体现以及美的享受。随着我国各项工作深入地区、深入乡村,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理念也被引入乡村,以提高乡村景观的建设,并且随着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有机地加入到乡村景观中,一方面有利于乡村景观的美化与发展,另一方面是促进乡村其它各方面的发展。乡村有着纯朴真诚的美感,本文论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发展好乡村景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义 《花卉》2019,(10)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各个地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在积极的采用新的方式,努力的推广乡村振兴战略,力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裕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具体的乡村建设工作开展阶段,其模式千篇一律,逐渐失去了乡村原本的特色,使得乡村传统文化以及原生态景观不能更好的体现在乡村发展中。所以,为了可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的实施,在今后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将乡村景观设计应用于乡村振兴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乡村景观建设事业的大力发展,天然石材在乡村景观空间中被大量采用。尤其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以就近取材较多。本文围绕张家界市区域典型的山体和水域两大尺度介绍天然石材分布形态与特性,及在不同乡村景观空间中的应用形式,为张家界以及张家界附近武陵山片区地区乡村景观建设中天然石材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民宿作为一种植根于乡村的新业态应运而生。但目前在民宿建设中存在景观单一、地域文化不突出、定位不明确等规划问题。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晋中民宿建设现状,选取晋中市3种主要建设类型乡村民宿进行研究,分别从自然生态、人文、建筑3个方面分析景观特征,从产业、生态、文化3个方向分析主题定位,对晋中民宿景观设计提出建议,以期为晋中民宿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地方将乡村当作城镇来建设,在乡村景观建设中极少传承地域性特征。通过剖析地域性特征的内涵和外延、乡村景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乡村景观建设的理想范式,提出了乡村景观地域性传承中应牢牢把握地域性文化和地理特征,根据不同地域来确立设计及建造方案;在现代乡村景观建设中,应用各种创新设计手法来完善和提升景观设计。这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和改善乡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校园室外空间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张家界市教字垭宝洁希望小学为例,针对乡村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利用乡村资源,利用运动、劳动和文化、教化的"两动两化"的景观手段,达到校园景观对乡村小学生的健身、养心的效果.营造出有利于乡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室外空间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村发展。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要战略,乡村景观正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乡村景观是乡村生产向生活过渡的重要体现,构建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和自然,蕴含着特殊的文化。介绍了乡村景观的内涵与要素,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提出了新型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应遵循的理念和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必要性,对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的特点以及当前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回顾总结城市意向和旅游目的地意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意向具有双重多维结构,其中,显性结构要素包括景观元素特性、空间结构和文化意蕴,隐形结构要素包括主题形象、旅游产品和功能设施。以景观意向为引领,探讨了由6个循环阶段构成的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方法,最后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园林下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改善农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目前,园林景观建设还主要停留在市县一级,乡村景观的建设显得非常迫切。笔者从事园林景观教育、设计和施工多年,加上个人爱好,经常奔走于乡村,对乡村园林景观有强烈的爱好,有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8.
陈杰彦 《花卉》2020,(4):50-51
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工作与生活双重压力驱下,城市居民开始向往没有喧嚣的乡村生活,渴望在工作之余来到乡村放松身体与心灵。为了顺应这一休闲需求,城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始渐渐发展起来。植物景观是构成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特色植物景观对于乡村生态旅游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设计重要性与设计原则,探讨特色植物景观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构建策略,发展具有乡村自我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9.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园林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我国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近些年来,伴随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风景园林逐步渗透至农村,而乡村景观也不断被设计人员应用于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既丰富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又使得乡村景观得以改善和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特征、功能主表现形式,分析了乡村景观对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并探讨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应用原则、应用方式及具体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长期二元化管理体系,乡村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乡村景观评价中存在数据分散、数据老化等问题,导致乡村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的进程严重滞后。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景观评价数据管理平台,将乡村各部门的景观数据、生态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并统一共享。同时赋予平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准入的乡村建设企业、公众代表等相关管理权限,实现数据的共享共建和实时更新。本研究有助于打破乡村景观改造中资金提供方、技术提供方、环保主管部门和村庄民众的信息沟通壁垒,化解乡村景观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推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