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大气苯酚在蓖麻蚕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调查了间歇性大气苯酚在蓖麻蚕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大气苯酚通过气孔被蓖麻植物和蓖麻蚕吸收并积累,蓖麻植物又通过蓖麻叶把苯酚带入蚕体,也会带入蓖麻籽,并且通过植株残体把苯酚的苯酚通过植物进入下一轮循环;蚕粪作为动物饲料,则影响鱼和鸡等动物生产。污染蓖麻叶中的苯酚一部分进入蚕体组织,并在其中积累,但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大气中的苯酚直接进入蚕体后,很少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主要在血液等组织中积累  相似文献   

2.
果园土壤酸化及铝毒矫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信玲  肖祥希  谢一青  林剑榕 《土壤》2005,37(5):541-544
模拟酸雨使得土壤pH下降,土壤酸化加重,土壤pH值分别比CK下降了0.23、0.54、1.22、1.79,活性Al含量分别比CK增加了0.22%、14.33%、41.41%、66.38%,交换性K含量下降了0.01~0.08cmol/kg,交换性Na含量下降了0~0.08cmol/kg、交换性Ca含量下降了0.14~0.31cmol/kg、交换性Mg含量下降了0~0.10cmol/kg,盐基总量下降了6.1%~23.1%。MgSO4、CaCl2、KH2PO4、柠檬酸处理减少了土壤活性Al的溶出和盐基离子的流失,也明显抑制了龙眼幼苗对Al的吸收,当Al胁迫浓度为0.185mmol/L时,2mmol/L.Mg2 、Ca2 、PO43-和柠檬酸根处理下,根、茎、叶的含Al量下降了13.9%~39.2%、16.9%~39.7%、30.1%~41.0%;当Al胁迫浓度为1.850mmol/L时,根、茎、叶的含Al量下降了29.3%~51.3%、15.3%~39.7%、16.5%~42.5%。  相似文献   

3.
泥炭对菜心-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菜心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观测在重金属Cu(200 mg/kg)、Cr(300 mg/kg)、Pb(1000 mg/kg)污染的土壤上添加不同用量的泥炭(0%、0.5%、1%、2%、4%、5%)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其土壤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泥炭施用量的增加,菜心采收时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发生了改变,DTPA交换态的重金属明显减少,有机结合态重金属明显增加,菜心根、茎、叶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从总体趋势来看产量有所提高,只是在5%或4%的泥炭施用水平下产量略有下降。说明在0%~5%范围内的泥炭施用量能降低铜、铬、铅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有效性,0%~3%范围内的泥炭施用量能提高菜心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油橄榄叶多糖含量,优化得出最佳测定条件为苯酚0.8 mL,硫酸4 mL,反应温度20 ℃,反应时间10 min。加样回收率为99.95%,测得油橄榄叶多糖含量为(12.064±0.265) mg/g。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探讨了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95份土壤样品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水平。土壤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分别在6.44-153.10mg/kg、0-0.682mg/kg、5.82-101.60mg/kg、0.04-45.36mg/kg、0.01-0.32mg/kg之间。就污染的普遍性而言,铅污染最为普遍,其次是砷污染;就污染的程度而言,镉污染最严重,其次为砷、汞。对比今昔污染变化,广州市土壤污染治理已了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努力。土壤中镉、砷、汞三种元素的变异系数。特别是镉的变异系数较大,这可能预示着点源性污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蓖麻组织培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蓖麻的根、茎、叶作外植体分别在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表明:茎段(侧芽或顶芽)在附加BA0.5mg/L,NAA0.001mg/L,水解乳蛋白(LH)10mg/L和氯化胆碱(CC)5mg/L的MS培养基上,芽的增殖率最高,可达200%,而且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7.
铜对小白菜的毒性效应及其生态健康指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白菜地上部分及根系重量、叶绿素值(SPAD值)以及与抗逆性有关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脯氨酸含量等作为毒性指标,研究了04~00.mg/kg外源铜对青紫泥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并应用“生态剂量”概念计算青紫泥栽培小白菜的铜污染安全指标及食品卫生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铜(200.mg/kg)则造成小白菜减产,400.mg/kg的外源铜使小白菜减产84%;铜污染使根系重量下降表现出与地上部分同样的趋势。SPAD值随铜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铜污染浓度低于100.mg/kg有促进根体积、根长度、根表面积增加的趋势,但超过200.mg/kg的铜浓度则显著降低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在与重金属污染引起的抗逆性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中,脯氨酸最为敏感,铜浓度小于50.mg/kg或大于200.mg/kg都能显著影响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与脯氨酸的变化一样,高浓度铜增加了MDA含量;青紫泥铜污染的临界指标为171.mg/kg。  相似文献   

8.
刘生辉  吴萌  胡锋  李忠佩 《土壤》2015,47(2):349-355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添加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对红壤水稻土NH4+-N、NO3–-N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6天培养期内,不同处理的NH4+-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NO3–-N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施氮水平提高,培养期内NH4+-N平均含量从0 mg/kg处理的24.10 mg/kg增加到400 mg/kg处理的412.10 mg/kg,NO3–-N平均含量从0 mg/kg处理的41.88 mg/kg增加到400 mg/kg处理的99.83 mg/kg。添加DMPP显著抑制硝化作用进行,抑制效果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400 mg/kg施氮水平下,添加DMPP硝化率和硝化速率比不添加DMPP处理分别下降了29.0%和44.3%,下降幅度远大于其他施氮水平处理。施氮水平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施氮量从0 mg/kg增加到400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下降了12.5%,AWCD值下降了78.4%,Shannon指数下降了22.3%;与不添加DMPP处理相比,添加DMPP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AWCD值、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2.1%、23.9%、7.8%,尤其在400 mg/kg施氮水平下,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蓖麻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改良利用盐渍土,选择了耐盐能力较强的蓖麻为研究材料,探索了蓖麻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土脱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种植蓖麻使盐渍土脱盐一般需要3年以上。种植蓖麻3年的小区与盐渍土荒滩比较,0—2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团粒含量分别增加了12.82、18.33百分点,自然含水量、有机质、碱解N和速效P、K含量分别增加了102.42 g/kg、5.98 g/kg、8.16 mg/kg、6.56 mg/kg、10.99 mg/kg,而土壤容重、全盐含量、pH值分别降低0.34 g/cm3、2.26 g/kg、0.86,脱盐率达到51.95%,蓖麻子平均产量为5.40 t/hm2,折合产值1.35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饲料添加剂阿散酸是一种有机砷制剂,在动物肠道内吸收较少,绝大部分以原形随粪便排出体外。阿散酸中的砷可以随施用粪肥进入农田,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人类健康。本文研究了阿散酸进入土壤后,其所含砷在作物体内的迁移和积累,为粪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方法】 以水稻进行了盆栽模拟试验,供试土壤为褐土。将含有一定量阿散酸的动物粪便与供试土混匀,制成含阿散酸分别为30、75和150 mg/kg的试验用土样,按照每公顷22000 kg施用量,以无阿散酸污染的动物粪便为对照。在水稻分蘖期和开花期取样,分为根、茎、叶,成熟期样品分为根、茎、叶、稻壳和糙米,测定砷的含量和积累量。 【结果】 1) 与对照相比,30~150 mg/kg阿散酸各处理水稻根系长度、单株根数和株高无显著差异,150 mg/kg处理无效分蘖显著增加 (P < 0.05),75 mg/kg和150 mg/kg处理稻米产量显著降低 ( P < 0.05);2) 与对照相比,阿散酸各处理水稻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茎和叶中砷含量显著增加 ( P < 0.05);与30 mg/kg阿散酸处理相比,150 mg/kg处理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水稻根中砷含量显著增加了40.51%、46.25% 和53.1% ( P < 0.05),开花期和成熟期茎和叶中砷含量显著增加了56.1%、30.9% 和86.7% ( P < 0.05)、61.75% ( P < 0.05);阿散酸各处理水稻根中砷含量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成熟期下降,阿散酸含量 ≤ 75 mg/kg时,水稻茎和叶中砷含量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成熟期下降,阿散酸添加量为150 mg/kg时,水稻茎和叶中砷含量为成熟期 > 开花期 > 分蘖期。3) 与对照相比,阿散酸处理籽粒砷含量显著增加 ( P < 0.05);与30 mg/kg阿散酸相比,75 mg/kg处理米糠和糙米中砷含量显著增加了138.5% 和126.1% ( P < 0.05),150 mg/kg处理颖壳、米糠、糙米和精米砷含量显著增加了24.6%、165.7%、158.7%和125.0% ( P < 0.05)。 【结论】 在褐土中施用含阿散酸非堆沤粪肥时,当阿散酸含量 ≥ 75 mg/kg时即对水稻产生毒害作用,并增加可食部砷污染风险,建议土壤阿散酸污染不得高于该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