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茶橙瘿螨是茶树主要害螨之一,在高山有机茶园主要发生在7~10月份以后,为害夏暑茶和秋茶,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99%绿颖乳油100~250倍对茶橙瘦螨均具有良好的室内毒力效果;在荼橙瘿螨的发生高峰期前喷施100—250倍液,防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螨类是山东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其中为害较重的有茶叶瘿螨和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在山东省主要以成螨在茶树叶片背面越冬,越冬死亡率为40.0—84.6%;开始活动时,各虫态螨多集中在老叶和成叶的叶面主脉和低洼处为害;被害叶片成禁铜色,无光泽,叶正面有大量白色灰尘状蜕皮壳;被害叶质变脆,引起落叶,被害茶丛芽叶萎缩硬化。茶橙瘿螨在山东省以成螨和其它虫态在茶树叶片背面越冬,但越冬死亡率高,达93.4-98.1%;开始活动后各虫态螨多集中在幼嫩芽叶和成叶上为害,被害芽叶、叶背呈红褐色锈斑,叶脉变红,叶片卷曲,芽叶萎缩,甚至…  相似文献   

3.
条紫瘿螨又名茶叶痤螨、条紧蜘蛛、茶紫锈螨。属蝉螨目,瘿螨科。成螨椭圆形,紫黑色,背面有5条纵列的白色絮状蜡质分泌物。主要栖息于叶面、卵园形,黄白色,半透明,散产于叶面。幼螨与若螨显黄褐色至淡紫色,体被白色絮状物。一年约发生10余代,完成一代仅需10余天,由于繁殖快,代数多,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须,上辇O成虫在叶背越冬。茶紫廖螨在国内已知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贵州及山东省。主要危害老叶,也为害成叶与嫩叶。为害后叶面尘未多,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呈紫铜色,叶质脆而易碎裂,且可沿…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福建山区受稻瘿蚊为害每年都在6.667万hm^2左右,双季晚稻出葱率一般在20%~60%不等,损失严重。药治成本高,花工多,效果较差,残毒高,在稻瘿蚊重发区,应用水稻生育期(主要幼穗分化期)与稻瘿主害代错开以及水稻再生栽培原理,研究出改双季稻为培植早稻-再生稻,改传统种植的单季稻为中稻-再生稻的改制法,可有效地防避瘿蚊为害,不必药治,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监控赵述岛岛礁害虫发生与危害,对赵述岛90种岛礁植物害虫进行系统性普查及外来危险性害虫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种野生盐生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7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7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9种园林绿化植物上共查获害虫22种、害螨2种,其中9种外来危险性害虫和6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31种耐盐果树和蔬菜上共查获害虫32种、害螨4种,其中7种外来入侵害虫和6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2种绿色固沙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4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2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和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的综合风险值(R)分别为2.12、2.12、2.09、2.02,在赵述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neobrevipes)、波氏白背盾蚧(Diaspisboisduvalii)、二斑叶螨(Tetra...  相似文献   

6.
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茶叶蝉的一类重要害虫,安溪县原发生的主要种类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黄螨).近年来,我们在安溪县虎邱、西坪、安溪县茶科所的病虫调查与测报过程中,发现一种黄色的蜘蛛,其形态特征和为害情况与上述五种螨类不同.现将初步调查观察的形态特征和为害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漳州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和试验点,调查分析害螨的为害症状、发生种类和优势种动态时间格局,测定7种药剂对害螨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榕树种植区的害螨种类有4个科6个属6种,优势种为桔全爪螨;优势种种群动态时间格局分为5类,依次经历发展期、第1高峰期、衰退期、第2高峰期和越冬期。7种药剂对害螨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无药害,15%哒螨灵乳油和73%克螨特乳油对害螨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1 d防效超过73.00%;11%乙螨唑悬浮剂、24%螺虫乙酯悬浮剂、24%螺螨酯悬浮剂和73%克螨特乳油能持续  相似文献   

8.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害虫,在北疆棉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寄主广泛。近年来,由于北疆适宜的气候、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轮作倒茬少、秋耕冬灌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棉田生态环境的改变,为棉叶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致使棉叶螨在北疆棉区一度猖獗为害,为此每年为防治棉叶螨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1为害特点棉叶螨的为害通过其口针刺吸,使寄主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进入寄主体内,对植物组织产生毒害作用,致使棉株营养恶化,代谢减弱,生理机能失调。棉叶螨为…  相似文献   

9.
稻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俗名“稻出葱”。稻瘿蚊往年王台镇只是零星发生,未造成灾害,并随着混栽面积的减少其为害逐年减轻,1994年王台镇罗坍、蕉坑、元圩、山尾等行政村部分连作晚稻受害严重,近年来早稻面积不断减少,混栽面积不断扩大,为稻瘿蚊的发生为害提供了充足的桥梁田,稻瘿蚊在各种稻作上不断繁衍、增殖,虫源越来越多,加上冬季暖和、冬翻土“三面光”工作不力,越冬虫源死亡率低、其为害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1997年,全镇19个行政村的晚稻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稻瘿蚊为害,严重田块几乎绝收(见表1),1998年晚稻…  相似文献   

10.
旱育抛秧技术,于1995年引入我县,近年来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达到4.33万hm2,占全县早稻面积的75.6%。旱育抛秧在旱地进行育秧,鼠害严重,已成为推广此项栽培方法的一大障碍。现将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论述如下,供类似地区参考。(-)鼠害特点在常规湿润育秧中很少发生的鼠害,在旱育抛秧苗床中发生比较普遍。1995~1999年,我县苗床平均被害率为17.3%。老鼠吃掉种谷、秧苗或咬断秧苗,造成秧盘空穴,空穴率为害轻的为10%~20%,为害较重的为20%~30%,为害重的达30%以上。旱秧和常规湿润育秧被老鼠为害,如果不是很严重,…  相似文献   

11.
依据药剂的田间推荐使用剂量,通过无人机喷施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螺虫·噻嗪酮悬浮剂3种药剂,测定其对不同发生程度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防效),为明确无人机施药防治南疆不同发生程度棉花蚜虫的效果和关键时期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药后3 d、7 d和14 d,3种药剂对棉花蚜虫轻度发生区(0%<蚜害指数≤25%)的防效均最高,对中度发生区(25%<蚜害指数≤50%)的防效次之,对极严重发生区(75%<蚜害指数≤100%)的防效最差。表明随着棉花蚜虫发生程度的加重和3种药剂用药量的增加,对棉花蚜虫的防效却在降低;在棉花蚜虫轻度、中度发生期进行无人机喷药防治,效果好且用药量低。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茶叶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害螨的为害和保护天敌及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笔者于2008年冬季在螨类、叶蝉类、粉虱类等吸汁性害虫发生较多的周宁七步乡(海拔790m)和玛坑乡(海拔500m)茶园使用石硫合剂进行清园处理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08,(1):42-42
提出了测定茶叶中克螨特、哒螨酮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方法。试样经丙酮提取,正己烷反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不同极性的淋洗剂分段收集。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方式测定哒螨酮,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滤光片)[GC-FPD(S)]方式测定克螨特,外标法定量。试验表明,试样中加入0.25-10.00mg/kg浓度水平的克螨特,回收率为84%-102%,方法的测定下限为0.25mg/kg,  相似文献   

14.
2.5%天王星乳油是由美国富美实(FMC)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安全间隔期较短的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茶树上,天王星乳油主要用于防治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毛虫等害虫,并可兼治茶短须螨、茶叶瘿螨,已在我省茶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绿颖防治咖啡小爪螨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又名红蜘蛛,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螨之一。该螨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先局部变红后变暗红色,无光泽,叶面有白色尘状物及细微的蜘蛛丝,后期叶质变硬,干枯易脱落,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99%绿颖(SK喷淋油)是一种矿物源农药,为明确它对咖啡小爪螨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浓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于2004年3-4月进行了99%绿颖(SK喷淋油)防治咖啡小爪螨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棉叶螨在新疆一年发生8~15代,是新疆重要的棉花害虫,2004年北疆棉区棉叶螨严重发生,其发生面积大,分布广、进地早、为害时间长,是近10年最重的一年。本文就2004年北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2004年棉叶螨在北疆发生的特点1.1棉叶螨进地早,螨量大,来势猛。北疆大部分地区于5月上旬在棉田始见叶螨,迁入棉田比2003年早7~15天,部分棉田螨量大,造成一定为害。如:农五师89团5月12日棉田始见叶螨,开发区1号井东条田边膜有螨株率达20%,百株螨量400头。1.2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时间长。北疆农五、六、七、八师棉叶螨总发生面积13.67万公…  相似文献   

17.
(三)棉铃虫在修水猖獗为害大白菜雷国明(江西省修水县植保站332400)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ji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棉花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上升为棉花的首害。其幼虫蛀食蕾、花、果、幼茎、嫩梢。发生特点是“分布广、寄主...  相似文献   

18.
介绍几种简便的茶橙瘿螨分级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全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尤其对夏、秋茶的产量影响很大。该螨体小、繁殖速度快,发生多时,平均每张叶片有数百头甚至上千头。为了掌握害螨的发生动态,经常需要调查螨口的发生量。早期,调查螨口发生量的方法是直接调查螨口密度,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提出了螨情指数调查法,即根据叶片上螨口数量的多少分为若干级,每级设一定的螨口范围和代表值,再根据各级叶片的数量与代表值,用公式计算螨情指数。螨情指数越大,螨口密度越高。目前,螨情指数的调查主要采用六级法(见《中国茶树病虫测报办法》),最高一级为大于200头/叶。  相似文献   

19.
苎麻属植物RAPD反应体系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苎麻属植物中的4个种为材料,用SDS和CTAB2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比较其RAPD分析的效果;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苎麻属植物RAPD分析的反应体系。即在25μL的反应总体积中Mg^2 浓度为1.5mmol/L,dNTPs浓度为0.20mmol/L,40ng模板DNA,Taq酶1.0单位;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5min;前5个循环为94℃变性1min,36℃结合1min,72℃延伸2min;后40个循环为94℃30s,℃36℃1min,72℃2min(最后1个循环为10min);共45个循环。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本研究对芒果上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温度(27±1)℃、RH (75±5)%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虫态巴氏新小绥螨对茶黄蓟马的捕食效能,并通过其瞬时攻击率(a)、处理时间(Th)和捕食效能(a/Th)等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对茶黄蓟马的成虫、1龄和2龄若虫均可取食,并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螨日取食量逐渐增加,其中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和第2若螨对茶黄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效能最大,每日分别达10.35、12.82头,而雄成螨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效能最大,为每日12.48头。巴氏新小绥螨的雌成螨和雄成螨均对茶黄蓟马的2龄若虫表现出最强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27和1.1208,第2若螨则对茶黄蓟马的雌成虫表现出最大攻击率,为1.57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