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作者总结提出了在稻田养鱼模式下我市稻田设施要求、水稻品种选择、育秧及秧苗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水稻收获注意事项等,以供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是低洼水田地区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有投入少、效益高、无公害等特点。基于此,从水稻品种的选择、关键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四川省丘陵地区稻田养鱼模式下水稻关键栽培技术,以期进一步提高稻田养鱼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概述了稻田养鱼模式的优势,论述了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效益好等特点,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养鱼稻田的选择和改造,水稻的品种选择、培育壮秧、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鱼的水稻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鱼是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生态农业模式,它同时优化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最终让农民实现稻鱼双丰收,这种高效的生态模式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的核心是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之上,以“沼气系统”为纽带,把除水稻之外的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连入其中,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鱼促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分别从传统稻田养鱼的生态循环及意义、沼气系统与稻田养鱼联合后的生态循环及效益和稻田养鱼的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通过沼气系统联合前后效益的对比凸显出了其对于稻田养鱼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扩大了稻田养鱼的生态范围,增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稳定性,最终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养鱼把水稻栽培和水产养殖合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稻田工程化改造,建立了稻渔共生系统,可以在保证水稻产值的基础上,促进稻田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以及生态等优势。稻田养鱼目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重视与关注,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新亮点。一、稻田养鱼的价值与作用稻田养鱼模式的发展让种养殖业的结合得以有效深化,稻田养鱼模式不但能够推动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还可以促  相似文献   

7.
淮北地区稻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淮北地区稻田养鱼技术,包括养鱼的条件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稻田养殖鱼种选择、鱼种放养、稻田养鱼管理、日常管理、鱼病防治和稻田捕鱼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稻田养鱼。  相似文献   

8.
进行稻田生态养鱼的试验.试验表明:稻田生态养鱼不但改善了稻田的通风、通气状态,稻谷长势好,水稻亩产量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增产15%,亩产量比未养鱼的稻田每亩增产85 kg,每亩增加水稻收入204元;每亩产成鱼63 kg,每亩增加成鱼收入1512元,比未养鱼稻田每亩增加收入1716元,增产增值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玉臣 《吉林农业》2013,(3):250-250
我国稻田养鱼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近年来,在传统的稻田养鱼基础上,各地根据稻、鱼共生理论,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稻田养鱼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我国农村最大面积的立体农业模式。发展稻田养鱼能收到"稻田养鱼鱼养稻,水稻增产鱼丰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纯粮作物地区,与低洼粮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广阔前景.可利用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搞稻田养鱼.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养鱼为辅,对水稻具有肥田、灭草、治虫的作用,养鱼不占水面,不喂或少喂饵料,花工少、成本低.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稻田养鱼既能促进水稻丰产,又能增加经济效益,还能肥沃田力,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渔业区病虫害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阳市近年实施的稻田生态渔业种养模式中稻田主要病虫发生规律,通过系统对比调查方法,对该模式下稻瘟病、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初步明确了稻田生态渔业区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2.
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可以为准确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CO2通量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以吸收CO2为主,夜间表现为排放CO2;CO2通量的日变化模式有单峰型、双峰型和不规则型。稻田CO2通量日变化强度受水稻生长状况影响,水稻生长旺盛期白天CO2吸收通量、夜间排放通量以及日净吸收CO2通量均高于生长前期和成熟期;且早稻与晚稻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永州市稻田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雪志  邓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27-4928
以永州市稻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评分法,对14种稻田高效种植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经济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均优于传统稻—稻—冬闲模式(对照),其中以稻田香芋(CP13)、早稻—荸荠(CP3)、百合—晚稻(CP8)、茄子—晚稻(CP9)、两优—蒜(CP11)等模式较优。  相似文献   

14.
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杀螺胺乙醇胺盐在稻田系统的使用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杀螺胺乙醇胺盐在长沙、杭州、贵阳三地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该化学灭螺药在三地的稻田水、土壤、稻秆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69~3.01、8.66~13.86 d和5.33~7.70 d.施药后62d糙米中杀螺胺乙醇胺盐的最终残留量均<1.00 mg· kg-1,水稻稻秆中含量最高.在水稻中使用杀螺胺乙醇胺盐70%可湿性粉剂,按推荐剂量900g·hm-2(630 a.i.g·hm-2),最多施药2次,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水稻上的安全期为62d.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对缺钾红壤性水稻土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缺钾水稻土的生态效应。【方法】采取盆栽方式对长期缺施钾肥水稻土进行了三年半施肥试验。施肥处理为氮、磷、钾平衡施肥同时结合施用适量的与水稻营养密切相关的硅、钾、有机肥。【结果】平衡施用氮、磷、钾肥能使水稻健康生长,显著提高了养分利用率和水稻产量,水稻增产幅度达27.7%(NPK处理)至51.5%(NPKSi处理)。水稻健康生长又促使其根系分泌物量增大,泌氧增多,稻田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活度、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磷及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其中MBC增幅达33.9%(NPK处理)至47.3%(NPKSi处理),从而强化了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供肥能力,增强了稻田生态系统功能。而长期过量施用钾肥(NPhK)虽提高了土壤钾含量,但相对不施钾肥处理(NP)水稻增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非正常生长,稻田生态系统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各处理比较,NPKSi处理生态效应最佳,以下依次是NPKM、NPhKM和NPK。NPhK对稻田生态系统产生负效应。【结论】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是改善缺钾水稻土质量的有效措施,其中在平衡施用无机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硅肥或有机肥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稻田甲烷排放机理和调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甲烷排放测定。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于-180mV时,甲烷排放量明显上升;稻田甲烷排放途径:3/4从水稻排出,1/4从土壤排出;宽窄行“双龙出海”插秧+养萍、垄畦栽水稻+养萍可分别比常规稻作减少甲烷排放量21.8%和42.3%;稻田放养一定量的革胡子鲶能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减少甲烷排放,放养量以2250kg·hm^-2为宜。放养量过大会增加甲烷排放;稻田放养鱼、萍,  相似文献   

17.
焦彩霞  郑光辉  黄家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47-6449,6533
利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涵养水源、调蓄洪水、气体调节、水质净化、保护土壤、营养循环6个方面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基于1988年和2002年2期TM遥感图像解译数据,根据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宝应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8~2002年的14年里,湿地面积大量减少,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5440.14万元增加为219253.21万元,增长了13813.07万元;湿地类型的服务价值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1988年以稻田和滩地为主转为2002年以稻田为主;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排序为:气体调节〉保护土壤〉调蓄洪水〉营养循环〉水质净化〉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18.
杂草稻分类及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草稻已成为影响全球水稻生产的恶性杂草.关于分类及起源一直是杂草稻研究的热点问题,但至今尚无定论.杂草稻是指在人工栽培稻田中或稻田周边耕地里,通过种子落粒等对自然环境的极强适应能力而自然繁衍其群体,对稻田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稻属植株或群体.一般可根据形态特性、籼粳亚种属性、栽培型和野生型对杂草稻进行分类.杂草稻可能起源于栽培稻与野生稻的基因渐渗、籼粳亚中间杂交和栽培稻种间杂交,部分杂草稻可能是普通野生稻演化成原始栽培稻的过渡形态,栽培稻与杂草稻自然异交可产生更多的杂草稻类型.因此,提出了杂草稻分散起源的假说,认为杂草稻很可能是多次起源,而且杂草稻在不同地区可能是分散起源.对利用籼粳基因组分化和稻属驯化相关基因研究杂草稻起源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稻萍鸭生态系统是一种稻田养萍、养鸭,互促共生、生态环保、有机高效的栽培模式,是一项集有机稻米生产与水禽共养于一体的生态型农业清洁生产模式.稻萍鸭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有:一是抑制稻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控制效果达95%以上,其对阔叶杂草控制效果最好,对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控制效果良好.二是压低害虫基数,减轻害虫发生和危害,其对稻飞虱等虫害的控制效果较好.三是控制水稻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改良土壤,表现为土壤养分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结构有较好的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五是刺激作用,在稻鸭共作的效果中,由于鸭的活动刺激了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20.
新型杀虫剂锐劲特农药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影响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通过建立稻田 -鱼塘模拟生态系统 ,研究锐劲特农药 (Fipronil)在稻田 -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及其对蟹、虾等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药锐劲特悬浮剂施入稻田初期 ,5 0 .7%被水稻植株沾附 ,38.5 %进入稻田水 ,稻田水中的锐劲特最高浓度达 0 .0 32mg/L。施药 2 4h后 ,将部分稻田水排入邻近鱼塘 ,水塘水体中锐劲特最高浓度达 0 .0 0 35mg/L。锐劲特在水体中极难降解 ,它在鱼塘水体中的降解半衰期达 77.2d。试验同时表明 ,蟹、虾对锐劲特极为敏感 ,对罗氏沼虾、青虾、螃蟹的 96hLC50 仅为 0 .0 0 10、0 .0 0 43和 0 .0 0 86mg/L。在模拟生态系统中 ,施用锐劲特对邻近鱼塘内的蟹、虾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锐劲特在我国稻田地区施用时 ,应注意其对周围蟹、虾养殖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