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2017~2018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3代,以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上旬、发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7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10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7月上旬末~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9月上旬;第3代发生期8月下旬~翌年5月上旬。4~9月温度影响第1代、第2代的生长发育,导致成虫羽化高峰期年度间存在差异。其防治策略为:以冬季清园和黄板诱杀成虫为基础,抓住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在新疆玛纳斯县的生活史及在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树干上的分布规律,通过林间踏查、解剖树干等方法,明确白蜡窄吉丁各虫态发生动态,分析白蜡窄吉丁羽化孔、产卵量与白蜡树高、胸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白蜡窄吉丁在新疆玛纳斯县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化蛹期,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期,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6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7月下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危害,7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幼虫越冬期。白蜡窄吉丁最佳防治时期为成虫羽化出孔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和幼虫韧皮部危害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白蜡窄吉丁成虫通常将卵产于距地面1~2 m的主干上,幼虫通常分布于距地面4 m以下的主干上,成虫羽化孔主要分布于距地面1~3 m主干上,白蜡窄吉丁在寄主植物上的产卵数量与其胸径大小无关,而与树皮厚度有关,厚度大于6 mm时产卵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浦东新区梨树上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水平,采用悬挂双面粘胶黄板的方法,对梨卷叶瘿蚊、梨木虱、梨蚜和小绿叶蝉成虫在浦东新区梨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浦东新区梨树上,梨卷叶瘿蚊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在3月31日至4月18日、二代集中发生在6月16日至6月21日、三代发生高峰在11月6日至11月13日和11月23日至12月14日;梨木虱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在3月26日至3月31日、一代集中发生在4月18日至5月11日、二代发生高峰在5月27日至6月8日;梨蚜有翅成虫于4月1日大量发生,5月5日后离开梨园,8月11日开始迁回梨园;小绿叶蝉世代重叠,全年有4个成虫发生高峰。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柳厚壁叶蜂幼虫及虫瘿形态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防治时期,探索安全有效的成瘿抑制方法,从而为其防控提供指导,应用经典形态学研究方法,测定幼虫与虫瘿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采取物理与化学2种策略抑制虫瘿生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在山西中北部地区一年发生1代;虫瘿的生长及形态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生长期(4月20日至5月17日)及稳定期(5月17日至10月30日);而幼虫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蚁形"阶段(4月20日至5月9日),稳定阶段(5月9日至9月29日),"茧前"阶段(9月29日至10月30日);化学方法对虫瘿形成的抑制率可达80.85%,但与物理方法没有显著差异。根据幼虫与虫瘿形态研究结果,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成虫羽化后产卵前(晋中地区在4月上中旬);物理和化学2种方法对柳厚壁叶蜂虫瘿的形成都有显著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6.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表明,在当前农村及小麦栽培、耕作制度新形势下,在吸浆虫重发区,化学防治最佳适期为4月24~25日小麦抽穗率10%~20%时,成虫始发期,每667 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 mL第一次喷药防治,4月28日至5月2日(小麦抽穗率60%~70%),成虫盛发期进行第二次防治,可控制其危害损失,产量增产率21.8%,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8.
星天牛对杨树的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85-186
星天牛是多种林木的重要钻蛀害虫,轻则影响林木生长、降低材质,重则造成风折或整株枯死。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越冬,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6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下旬越冬。此虫危害期长,生活十分隐蔽,防治难以奏效,所以预报成虫羽化高峰期,是防治成虫时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黑胸球果花蝇是辽宁省落叶松球果及种子的严重害虫。一年或二年一代,以蛹在地被物下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中旬出现幼虫,6月下旬幼虫老熟脱果落地化蛹。害虫发育与温度及寄主物候有相关性:成虫羽化始期是由4月1日算起积温达143℃的日期,日平均气温需达10℃左右;产卵始期日平均温度需达15℃。成虫羽化与雄花粉散落、产卵始期与种鳞开张、幼虫老熟与种鳞硬化都具有一致性。防治试验表明:树冠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杀成虫,500倍杀球果内的幼虫,杀虫率分别为50%及75~95%。  相似文献   

10.
浙江衢县柑桔爆皮虫(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爆皮虫是为害柑桔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浙江衢县普遍发生,历年来为害惨重,个別生产队已有半数以上的桔树忍痛砍伐,多年經营毁于一旦,給柑桔生产带来巨大損失。爆皮虫的发生世代很不整齐,以幼虫在木質部或韌皮部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3月底、4月初为化蛹盛期,3月底开始羽化为成虫,4月底为羽化高峯,成虫出洞与溫湿度关系密切,5月初开始出洞,5月15—21日为出洞高峯,5月下旬开始产卵,估計6月5日至7月1日为产卵盛期,卵期約10—21天,6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6 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即侵入树皮为害,造成流膠、爆皮等症狀,最后树皮枯死剝落,整株桔树死亡。防治爆皮虫的藥剂以1:1火油加25%223乳剂混合液为佳。在10、11月防治越冬前幼虫,在4月底5月初防治出洞前成虫,效果均良好。在7、8月份对剛孵化的幼虫应用1:1或2:1火油加223乳剂,及5%223油剂防治效果也在93%以上。此外,掌握成虫产卵习性,在幼虫孵化前,产卵盛期后进行一次刷卵工作,將已枯死的桔树,在4月份前挖起燒毁,平时加强桔园田间管理,对防治爆皮虫都有一定作用。总之,只有全面的貫彻綜合防治措施,才能彻底的消灭爆皮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美国白蛾发生期和发育进度进行了观察记载: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为4月下旬,羽化高峰在5月上、中旬。第一代卵期平均13.9天,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也是一龄幼虫网幕出现盛期;幼虫期平均33.2天,蛹期平均为11.46天;7月初开始羽化,雌雄性比1:1.18。测定越冬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3.34℃,有效积温为170.02日度。以此对第一代发生期进行了虫情预报。平均温度法在进行中、长期测报上具有参考价值。美国白蛾雄成虫趋光性明显,用灯光监测越冬代成虫出现期和诱杀其成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榆跳象是榆树上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新疆发生严重。为了掌握榆跳象在昌吉州的发生情况,本文利用网室监测榆跳象越冬成虫出蛰和越夏成虫羽化进度,并对其趋光性进行测定,同时开展化学防治。结果表明:在呼图壁县和昌吉市,榆跳象越冬成虫出蛰时间基本处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出蛰持续9~15 d;越夏成虫羽化时间为5月上旬至5月底,成虫羽化持续20 d左右;混用1%苦参碱和20%吡虫啉可以有效控制榆跳象的种群数量,保证榆树叶片正常生长;榆跳象对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和红色灯光的趋性没有显著差异,不建议采用灯光诱杀的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13.
2005-2207年对青海省坎布拉森林公园天然油松(P.tabulaeformis)林有害生物--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进行了观察及危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1代,具有梢转干和干转梢习性,4月15日左右为越冬代成虫转梢危害始期,5月5日左右为越冬代成虫梢转干危害始期,7月中旬为当年羽化成虫干转梢危害始期, 9月初为羽化成虫梢转干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测报技术,在江西安福地区应用信息素诱剂和诱木连续3 a分别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消长和羽化规律。结果表明:诱木内松墨天牛越冬代成虫4月底或5月初羽化出孔,5月中旬进入盛期,平均每年的羽化出孔期和高峰期分别为61.0、21.6 d。该地区每年约有10%的幼虫化蛹羽化成第1代成虫并于7下旬或8月上旬出孔;平均每年的羽化出孔期为36.7 d。林间诱捕于4月下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进入盛期,整个发生期平均182.0 d,发生盛期平均97.3 d。研究表明,利用信息素诱剂可以准确地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种群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测报数据,且较诱木监测方法简便,省工省时,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期,利用性诱捕器和电击式杀虫灯开展美国白蛾成虫诱捕监测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发生期33~49 d,始见期为4月3日、高峰期为4月27日至5月4日、终见期为5月22日;美国白蛾灯诱防治区较对照区平均网幕数减少43%左右,平均有虫株率下降71.3%~77.1%,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茶芽粗腿象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方法]通过对成虫出土进度、死亡进度及食叶量进行研究,提出其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结果]茶芽粗腿象羽化出土时间前后约20 d,在江西婺源始见期为4月初,始盛期为4月上旬末,盛期为4月中旬,盛末期为4月中旬末,末期为4月下旬。茶芽粗腿象成虫的为害期与春茶期吻合,成虫室内取食量大的时期与田间发生为害盛期也是一致的。其成虫的食叶量和寿命个体间差异较大。成虫食叶量平均为202.9 mm2/头。根据该虫食叶量和被害鲜叶的价值,该虫的防治指标定为900头/hm2。[结论]为有效防治茶芽粗腿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油松毛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在黄河流域灵宝境内1年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和树干周围的土缝、枯枝落叶或石块下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上树危害,5月下旬结茧化蛹,蛹期28~34 d,6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并产粉红色卵,卵期25~30 d,7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旬为羽化末期。7月中下旬出现幼虫,10月中下旬开始下树越冬。油松毛虫发生量的大小与气温高低和天敌数量多少有直接关系。8月下旬在幼虫孵化盛期施放林丹烟剂3次,间隔5 d施放1次,幼虫死亡率达63%。6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期内,在林区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进行诱杀,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羽化后的产卵量,但缺点是在大面积防治时困难大,防治费用也高。在2~3龄幼虫期用3%高渗苯氧威与柴油混合喷烟防治,防治效果达85%以上。松毛虫的天敌主要包括大山雀和灰喜鹊,还有蜘蛛类天敌和蝇类天敌,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可以达到控制油松毛虫发生严重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监测,掌握了该虫在梨园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院该虫在梨园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为4月初,各代的成虫羽化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运用期距法推算其最佳防治适期,选用25%灭幼脲Ⅲ号、1.2%苦烟乳油等4种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以除虫脲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最好,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烟草码绢金龟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码绢金龟Maladera sp.是烟草上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对码绢金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1996~1998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弄清了码绢金龟的生活史、各虫态生活习性。在昆明,码绢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做土室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是化蛹盛期,4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平均为21d。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中旬至下旬为成虫发生为害盛期,成虫发生期约80d左右。田间成虫产卵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雌产卵量平均为27粒。7月上旬至中旬是卵孵化盛期,卵期平均为14.4d。幼虫发育至第2年4月,幼虫期约280d。土壤温度影响幼虫在土层中的栖息深度。  相似文献   

20.
赣南松墨天牛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赣南地区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实际需要,研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生活史.研究表明,赣南松墨天牛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2代数量仅约2%;以2~4龄幼虫在树皮下和木质部内越冬为主,占92%~93%,且幼虫越冬需在10~13℃完成,翌年3月中旬恢复活动,继续取食,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化蛹基本结束,最迟11月下旬化蛹结束;越冬代羽化期从4月下旬到8月,5~6月为羽化盛期,第一代10月上旬至11月初羽化;4月中旬到11月初林间可见成虫;全年均有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