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模因论和语言变异的视角,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探讨模因论、语言变异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天生是模因。模因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理论指导。将模因传播四个阶段与教学设计相结合,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为我们揭示了语言发展的道路和规律,同时它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语言,并且为学习外语,在英语写作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想法。本文就是主要通过分析语言模因,并探究大学英语写作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商务翻译具体教学实践可以看出翻译模因论对于商务翻译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同时笔者结合不同商务文本,如旅游文本、进出口业务、广告文本、国际商务合同等教学案例分析,提出翻译模因论的核心思想也为商务翻译学习者翻译策略的习得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诠释.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基于这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散播在文化领域内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思想或主意。"给力"一词是自2010年产生以来,目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网络新词。本文从模因论角度对"给力"这一新词进行分析,揭示"给力"一词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相似文献   

6.
彭文娟 《吉林农业》2011,(12):288-289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实用英语课程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也要围绕着这个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作业布置是高职实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缺陷,升华课堂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高职实用英语课程作业布置教学环节的贯彻能够帮助这门基础课程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这个术语在Richard Dawkins(1976)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  相似文献   

8.
在创意视角下,搞好高校中文写作教学工作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中文写作教学现状,然后基于创新视角探究了高校中文写作教学策略:夯实学生写作基础,激发学生写作特色的形式,有效提升中文写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英国科学家道金斯教授提出的模因论可以用来解释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化。模因论为阐释谐音型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和复制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毕业论设计和写作是对本科生4年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的综合性检测。扩招后,毕业论的指导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经济类专业尤为突出。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毕业论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以教务部门、学院和系等部门为横向,以毕业论工作环节为纵向,对毕业论进行全过程优化管理,可以达到提高毕业论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模因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复制单位,通过模仿、保留和进化在宿主内不断发展。茶叶从16世纪传入欧洲以后,四百多年来由于其本身共生模因的特性,茶超越了西方原有的咖啡等饮料,在新宿主内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对西方茶著作、典籍和诗歌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茶文化中的基因型模因传递信息,表现型模因则体现为生活方式在西方传播文化和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模因地图。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高等英语教育的目的之一。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把包括翻译教学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实施《实用英语》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研究,利用Krashen“输入假说”理论,在写作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加英语经典语句、经典语篇储备,以期提高学生在句式、语法、用词、搭配等方面的英文写作质量。教学实践证明,高质量语言输入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是有较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是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进化新理论,它给了语言学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现象来展开进一步的认知及探索,主要探讨了语言模因的概念、特性以及针对语言模因现象最终形成的相关观念,即注意观、记忆观、经验观和传播观,最后指出了语言模因现象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展下去的巨大动力,人类应该克服成为模因机器的困惑,真正成为模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模因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然后阐述了心理语境在语言模因中的作用;之后,透过模因论中语言模因复合体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推测语言意义,尤其是相同语言形式背后不同会话含义的认知过程,并初步建立了“语用意义认知三阶段”这一假说;最后,提出了从实验角度提供实证对语用认知理论和模式进行检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分级模块"模式的本质是因材施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来组织和开展教学。通过划分学生的级别和模块,开展教学实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按照"分级模块"模式,实用英语教学必须做好时间规划、教材选择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写作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英语专业写作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的发放与收集讨论了以下问题:学生对英语写作所持态度;学生的写作习惯;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困难;学生视角下的写作教学。对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学生虽然喜欢英语写作但学生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满意度低,学习兴趣不高,对英语写作缺乏信心。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待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培养、加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除训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应引导他们进行语篇分析,强化其体裁意识。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是源于西方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目前正在蓬勃发展之中.文章从模因论的全新视角分析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的启示.根据其启示,文章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文化要素的英译策略可以分为“基因型译文取向”的英译策略和“表现型译文取向”的英译策略两大板块,而“基因型译文取向”的英译策略板块中又包括可以使原著模因按等值方式传播的策略和使原著模因按等效方式传播的策略两类,文章并以《孙子兵法》为例予以说明.最后,文章指出翻译者必须面对文化现实灵活运用两大板块中的翻译策略以期在确立中华文化真实面貌的同时使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喜爱并发挥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评估是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背景下合理进行写作测评,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本文具体阐述写作评分、测试和评估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以及讨论如何发挥档案袋评估等写作评估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调动学生的作者意识,提倡以文本作者为中心的新型的写作评估理念。本文对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与评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校艺术类学生的英美文学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专业培养、跨文化交流和人格塑造三方面分析了对普通高校艺术类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以新编实用英语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英美文学文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