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用种子播种获得实生苗的方法,又称为种子繁殖或播种繁殖。优点是繁殖量大,方法简便,实生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性强,寿命较长。但很多花卉不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或退化,且开花结实较晚。种子繁殖法多用于一二年生草花和少部分多年生草花,木本植物砧木繁殖及育种也用此法。  相似文献   

2.
有性繁殖就是用种子进行繁殖,其实生苗生长健壮,寿命长。对于许多花木采用种子播种育苗。为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对花木种子进行播前处理,包括从种子的采收、贮藏到催芽各个环节,因种子的不同,需采用相应的措施处理,同时要加强播种及播后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春花地被川赤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赤芍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紫红色或粉红色,原产于我国西部高山地区山坡林下草丛、路旁及山坡疏林中,有较强的抗寒力和抗旱力。开花繁密,花期较长。植株低矮,株型圆整,生长较慢。引种至北京后,花期比同属的牡丹早2周,在牡丹专类园中种植,可与其它芍药一起延长牡丹园的花期,也可作为春花地被用于园林中。本文介绍了川赤芍的繁殖、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及园林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龙翅海棠的工厂化播种育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翅海棠多以播种、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与其他的秋海棠相似,龙翅海棠扦插也容易成活,但扦插苗分枝性差,常常只有一个主茎,株型单薄,影响观赏。因此生产上往往不采用扦插法繁殖。播种是最常见的方法。龙翅海棠的种子与其他秋海棠的种子相似,非常细小,通常5万-6万粒/克。种子采收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甚至需要进行丸粒化处理(即在种子外加一层包衣)。丸粒化的种子比原来的种子大,  相似文献   

5.
火炬树以其根系发达、萌蘖力强、抗寒、抗旱、耐盐碱、生长快、更新容易等特点,成为广大地区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其雌花序和果序颜色鲜红,秋季叶色变红,是很好的观赏树种。为了更好地将其推广应用,现将其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繁殖育苗可分为播种繁殖、埋根繁殖、分蘖繁殖。播种繁殖(1)种子的采集与处理。火炬树种子很小,千粒重9g左右,上附有绒毛和蜡质。秋季种子成熟后最好及时采收果穗,因其穗不易落,也可延迟采收,但不可延迟太多,以防虫蛀。果穗采下后要在阳光下暴晒5~10天,可用砖搓果穗进行脱粒,并通过筛选和风选净种。播前要将…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牡丹优良品种的繁殖速度,节约工本,提成活数量。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在一支芍药根砧上嫁接多枝牡丹接穗的方法。此法简便易行,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刘爱青  张慜  袁秋萍  万映伶 《种子》2023,(1):147-151+156
本研究通过15℃层积、浓硫酸、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赤霉素处理,探究多花芍药种子最适生根技术;通过不同时长的低温层积处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二者结合及无菌胚播种结合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究最适的解除上胚轴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1) 15℃层积方式生根效果较好,适宜浓度的次氯酸钠和赤霉素溶液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生根;2) 4℃层积110 d、4℃层积90 d结合300~500 mg/L赤霉素处理可解除上胚轴休眠,获得小苗;3)去除种皮和胚乳后,经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后也可解除上胚轴休眠,且种子生根和成苗时间缩短,但成苗质量不如播种繁殖。研究表明,沙藏层积方式是多花芍药通过种子繁殖实现异地引种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对牡丹和芍药种子发根及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秋季采集的牡丹和芍药种子为试材,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结果表明,不论牡丹还是芍药种子,秋季促进下胚轴生长,用浓H2SO4处理3min效果最好,发根最多,而且根长在1cm以上的种子数也最多.对发根在1cm以下的牡丹和芍药种子进行15℃恒温继续培养一个月发现,牡丹和芍药种子平均根长都在8cm以上,侧根都在8条以上,且根系生长较快,但都没有发芽,继续培养仍未发芽.对发根的种子先进行3~5℃恒温处理一个月,然后进行15℃的恒温培养20d就可以发芽.  相似文献   

9.
本综述在全面分析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近十几年有关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播种繁殖中破眠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论述,并客观总结。由于芍药具有双重休眠的特殊萌发特性,导致其萌发率低,严重影响栽培育种工作,芍药双胚轴休眠导致的萌发困难问题亟待解决。有关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的相关研究不断发表,但缺少相关的总结和综述。本综述主要从下胚轴破眠技术和上胚轴破眠技术两方面总结近年来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为将来芍药种子萌发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以期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芍药的播种,对芍药新品种培育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茖葱掠夺式采收和自然繁殖困难等原因,导致其野生资源逐渐减少。目前对人工育苗种子处理不当和管理粗放,致使苗木数量和质量较差。从圃地选择、种子采收和处理、播种时间和方式、圃地管理、移栽和定植、采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以期为科学和系统人工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文竹繁殖     
正文竹一般采用播种方法繁殖,但要采收到文竹的种子,比采收其他草本花卉种子困难。盆栽文竹往往收不到种子。所以常将三四年生的文竹作为采收母株,在温室内地栽培养。用小竹竿、铅丝或棕绳搭架,牵引文竹茎秆向上生长,一般在8~9月开出黄白色小花,2~4月多数果实由青色转变成紫褐色后,随熟随采。采下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果皮,放在阴凉通风处吹干贮藏备  相似文献   

12.
牡丹生长较缓慢,加之传统的分株和以芍药根做砧木嫁接牡丹土芽等繁殖方法,需3~5年成苗,很难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下面介绍几种成苗较快的繁殖途径。一、平茬实生苗劈接牡丹土芽 9~10月份,将三年生以上的牡丹实生苗在大田平茬。把牡丹土芽下端削成1.5~2厘米长的楔形  相似文献   

13.
正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其花大、色艳,品种繁多,以观花为主,在我国是众所周知的名贵花卉,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油用牡丹是从众多牡丹中选出的产籽多、含油量高、主要用于榨油的花种,目前主要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近年来,油用牡丹以其独特的价值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在山东、河南、四川、甘肃等省发展势头良好。在林地间套作油用牡丹,可以明显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种植效益。油用牡丹主要有以下特点。1.种植效益高,发展前景好与一般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高产、高含油、高品质的特点。1年种植可以收获30~40年。从种子  相似文献   

14.
芍药的传统繁殖方法是分株和播种。由于播种繁殖的后代会产生变异,因此一般仅在培育新品种时采用这种方法。分株繁殖虽能保持原品种的特性,但繁殖系数低,而且分植后的母株,第二年观赏价值降低。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近年来进行了芍药的扦插繁殖试验,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孟家松  朱梦圆  孙静  陶俊 《种子》2017,(6):50-54
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及种质资源保存与品种改良的理想材料.芍药属植物具有药用、观赏及油用价值.随着牡丹籽油被列入新资源食品,药属植物种子的化学成分尤其脂肪酸成分的研究逐渐深入,但芍药属植物种子具有双重休眠特性阻碍了芍药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故针对芍药属植物种子的形态学研究、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以及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等概况给予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种子繁殖的牡丹(俗称种生苗),具有花单瓣或半重瓣,结籽多,根部发达,根皮较厚,生长速度快,易变异等特点,因此在以药材为目的的生产上和以选育优良品种为目的的育种上,多采用这种方法。一、采种一般在8月初,牡丹种子陆续成熟。最初种子为白色,接近成熟为咖啡色,老熟时呈黑色。当果实呈蟹黄色时摘下,放室内阴凉潮湿地方,使种子在壳内后熟,并经常翻动,以免发热,待  相似文献   

17.
牡丹品种的繁殖常用芍药根嫁接和扦插等方法,均需三年以上方能开花。而我们采用套盆嫁接法,充分利用劣质品种做砧木,繁殖优良品种,成活率高,10月初嫁接翌  相似文献   

18.
伊藤牡丹又称伊藤杂种、牡丹芍药组间杂种、芍药牡丹、草本牡丹、伊藤杂种牡丹、伊藤芍药、伊藤杂种芍药、牡丹芍药等,是继中原牡丹、西北紫斑牡丹、日本牡丹等后又一类颇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牡丹品种群,是牡丹与芍药的远缘杂交种。  相似文献   

19.
以往用嫁接的方法繁殖牡丹优良品种,多采用根接(芍药根或牡丹根作砧木),很少采用高接。这是有些同志误认为:高接既麻烦又不易成活,是徒劳的。其实不然。只要掌握好高接的时间和操作要领及必要的养护管理知识,那是完全可以成活的,而且成活率还很高。  相似文献   

20.
木兰科植物种子繁殖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木兰科植物种子繁殖中几个关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内容主要涉及种子的采收与处理,种子习性研究,种子贮藏与播种等几个方面.研究概况表明:种子过早或过晚采收都影响种子的萌发率,种子萌发的早晚和萌发率的高低与不同的属有关;除极少数种外绝大多数种类的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其中种子各部位普遍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其休眠的重要原因,层积处理和激素应用对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有积极作用;播种通常采取随采随播的方式,种子贮藏常采用湿砂层积贮藏的方式,其贮藏效果比低温冷藏和干藏好,贮藏过程水分的适当供给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