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玛瑙红樱桃避雨栽培提供依据,在避雨棚、避雨布和露地等3种栽培模式下对玛瑙红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研究,对产量、商品果率和裂果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樱桃生产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避雨设施能够促进新梢和叶片生长,增加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可食率及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且避雨棚栽培模式优于避雨布栽培模式。避雨栽培降低了裂果率和病果率,提高了商品果率,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棚和避雨布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9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浦东新区引进的四川大五星、广西枇杷和浙江宁海白三个枇杷设施栽培品种为试材,露地栽培大五星枇杷作为对照,对枇杷的物候期、生长习性、花期冻害、病害及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枇杷物候期,平均比露地栽培提前了15 d左右。和露地栽培的大五星相比,温室栽培降低了果实锈病发生,裂果率降低了5.0%,但缩果病和炭疽病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玻璃温室栽培提高了果实品质。与露地栽培枇杷的花器受冻比例为40.6%相比,温室栽培花器受冻比例仅为5.6%。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无核黄皮裂果率较高的原因,我们对无核黄皮和有核黄皮果皮/果肉中的果胶含量、甲基酯化度和甲基酯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核黄皮和有核黄皮果皮/果肉中果胶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核黄皮果皮中果胶含量低于无核黄皮,果肉中果胶含量高于无核黄皮,与未甲基酯化的果胶含量趋势保持一致;在果皮/果肉中果胶甲基酯化度均无显著差异,而无核黄皮果皮/果肉中果胶甲基酯酶活性均高于有核黄皮。无核黄皮果皮果胶含量较高,成熟期较高的PME活性可能导致果胶甲基酯化程度降低和未甲基酯化果胶增加,是其裂果率较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浙南山区露地栽培椪柑果实须在当地霜冻来临前采收,鲜果因区域气候条件制约品质难以提升的现实问题,笔者采用避雨大棚、反光地膜等农业设施装备,开展了‘丽椪2号’无核椪柑延后完熟栽培试验。试验区采收的完熟无核椪柑果实色泽亮丽,风味浓郁,脆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达15.1%,品质独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6-benzyladenine, 6-BA)、2,4-二氯丙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和赤霉素(gibberellin, GA3)处理对广东郁南无核黄皮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5℃贮藏10 d后, 6-BA (20 mg/L)、2,4-D (50 mg/L)和GA3 (100 mg/L)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皮的好果率和可食率,延缓贮藏期间果实硬度、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的上升。同时,3种处理不同程度地减少了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减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三种生长调节剂中,以6-BA处理的效果最显著。6-BA是适宜无核黄皮保鲜的生长调节剂,其通过延缓无核黄皮的成熟衰老进程,从而提高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5年生的桂热芒71号为试材,采用设施避雨与露地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技术对田间环境、果实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避雨栽培可降低田间湿度,平均降幅1.9%RH~2.4%RH。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至成熟期设施避雨与露天栽培田间湿度相差最大分别达到5.5%RH、5.4%RH、8.1%RH。桂热芒71号在设施避雨和露天栽培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果实迅速膨大期为第二次生理落果完成后的21~27天,之后为果实膨大缓慢期,因此,在果实膨大期可供应充足肥水、加强果园管理,促进果实增长。设施避雨栽培的总糖、Vc、TSS含量、株挂果数、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1.9%、34.4% 、5.2%、60.2%、85.09%,总酸含量比露地栽培降低了16%。在广西桂南等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多的地区,可适当推广设施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省6份野生与栽培种黄皮的果实、种子形态和果实品质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果实性状,从野生种到栽培种果实质量、纵横径均变大,果实形状也从近圆形或圆球形变成鸡心形或椭圆形。对于种子性状,栽培种种子纵横径均比野生种大。果实品质分析表明,除可滴定酸外,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这3个品质性状在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差异不太显著。在未来的黄皮驯化选育中,应重点关注品质性状,提高可食率,增加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无核”黄皮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β-氨基丁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和曲酸三种褐变抑制剂对黄皮果实贮藏期间(4±0.5℃,相对湿度85%)褐变和抗氧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β-氨基丁酸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处理可以明显抑制黄皮果皮褐变,而曲酸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三种褐变抑制剂处理都具有抑制黄皮果实失重和MDA含量的上升、延缓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解、提高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对氨基水杨酸钠能够更好的维持黄皮采后品质和抗氧化特性,从而抑制褐变。因此,对氨基水杨酸钠处理的效果最好,β-氨基丁酸处理次之,曲酸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对郁南无核黄皮、长鸡心黄皮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相对于长鸡心黄皮无核黄皮活性酸pH较高(酸度较低),总酸度较高,表明无核黄皮比长鸡心黄皮更易入口,食味物质更加丰富;但长鸡心黄皮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无核黄皮分别高22.85%、5.0%、42%,游离氨基酸比无核黄皮低30%,Vc的含量变化不大,表明长鸡心黄皮比无核黄皮营养价值更高,是深加工和开发保健食品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10.
探讨设施冷棚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设施灵武长枣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Lingwuchangzao’)为试材,研究设施冷棚和露地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半红期、全红期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冷棚可以显著提高灵武长枣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及含水量,降低果肉硬度、脆度,提高果肉弹性,改善口感;此外,设施冷棚有助于灵武长枣果皮着色,使其更具商品性,但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略有下降。综合评价,设施冷棚提高了灵武长枣的外观及质地品质,但果实风味品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13年生‘东魁’与‘荸荠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设施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花青苷、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设施延迟栽培杨梅的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要优于露地栽培的,两者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延迟栽培后期,设施内杨梅除果实大小、单果重外,其它品质相关指标含量均有所降低。因此,综合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这些品质指标,杨梅设施延迟栽培的果实品质比露地栽培好,‘东魁’在花后90d左右采摘、‘荸荠种’在花后85d左右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12.
珍珠油杏以果面光洁油亮、果肉金黄蜜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而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该品种存在近成熟期果实糖化、遇雨容易裂果的生理缺陷,生产者普遍认为栽培管理难度较大,遇到采收期降雨量较大的年份,裂果率会达到90%以上,基本失去商品价值。所以,珍珠油杏在沂蒙山区的推广面积一直不大,量少质优必然价高,近几年珍珠油杏田间收购价常常徘徊在12元/kg,单位收益相当可观。据此,围绕解决裂果生产难题,探索珍珠油杏简易设施避雨栽培技术,具有较大的生产意义。我们于2019年在费县东蒙镇太白庄村开展了避雨栽培技术研究,采取了高垄大小行栽培、树盘覆盖无纺布、节水灌溉、拱棚动态覆膜等技术措施,增强了花期冻害防御能力,提高了座坐果率,成功降低了根际土壤湿度和园内空气湿度,实现了优质果率94%、裂果率低于5%,配套技术成熟,具备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铺网和不同栽培基质组合对草皮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网草皮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铺网能显著提高草皮强度,降低草皮破损率,缩短成卷时间。农田土(60%)+羊粪(20%)+河沙(20%)成坪和成卷时间最短,草皮生长速度最快,质地最优,颜色最深,密度和强度最大;农田土(100%)草皮破损率最小;河沙(60%)+农田土(40%)草皮重量最轻。草皮综合质量评价显示,C基质即农田土(60%)+羊粪(20%)+河沙(20%)C+尼龙网是生产草皮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整形方式对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着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整形对夏黑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存在差别,H型整形能显著提高果实大小、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花青苷含量,促进果实着色,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中,H型(包括HB,HL)整形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T型的提高了3.18%和0.6%,比V型的提高了10.48%和7.71%;果皮中花青苷含量的大小依次为HB〉HL〉T〉V。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栽培品种结构,探讨设施栽培产期调节技术,调节芒果鲜果供应市场时间,在南宁建设设施大棚,2016年~2019年对南逗迈4号芒开展设施栽培模式下产期调节试验。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模式下,南逗迈4号芒宜在4月上旬前修剪,7月-8月促花2-3次,调控在8月上旬至10月下旬开花坐果,12月下旬果实成熟。南逗迈4号芒适合作为设施栽培产期调节品种,12月成熟平均单果重366.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可食率73%。高接换种后第二年每667㎡产量470.4kg,第三年每667㎡产量959.4kg,第四年每667㎡产量1049.1kg,品种产期调节生产性状优,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芒果设施栽培产期调节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给南宁地区引进番石榴优良品种并进行规模化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珍珠番石榴、西瓜番石榴、红宝石番石榴等5个番石榴品种的植株生长表现与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珍珠番石榴、红宝石番石榴、西瓜番石榴丰产稳产,口感酥脆、甜酸适宜,品质优,适合在南宁地区推广栽培;西瓜2号番石榴产量高,果肉嫩滑,口感好,但不耐储运;水晶无籽番石榴果肉酥脆,甜度适中,但产量低;因此,西瓜2号番石榴和水晶无籽番石榴不建议在南宁地区推广规模化栽培。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西早期引进的凤梨释迦老龄果树存在低产、裂果、果品不佳等问题,重点通过树形改造和产期调节技术,对十年生以上凤梨释迦大树进行了低产改造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实现了老龄树形结构优化,促进树冠透风透光,均衡树体营养供应,为轻简化栽培管理提供了便利;结合人工授粉和产期调节,显著提高了坐果率、改善果品质量,提高单产。本改造技术实施对提升凤梨释迦老果园产量和品质以及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新梢管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新梢间距(10cm、15cm和20cm)和主副梢管理措施(主梢一次成梢副梢全去除、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一叶、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两叶、主梢二次成梢副梢全去除、主梢二次成梢副梢留一叶和主梢二次成梢副梢留两叶)对设施‘87-1’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2017~2018连续两年的测定结果表明:新梢间距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新梢间距20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但与单粒重、可滴定酸和香气含量不存在相关性;主副梢管理与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和香气含量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建议设施‘87-1’葡萄新梢间距设置20cm,主梢一次成梢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疏花对无核荔枝果实和树体营养的影响,以不疏花为对照,在初花期对其进行疏花处理,统计疏花量、记录果实发育情况及成熟日期,并测定果实成熟时的品质和整个过程中树体叶片营养变化情况。据统计,每株树的平均疏花量达到80%-90%左右,疏掉的小穗数、支穗数和侧穗数分别为89.81%、89.74%、81.82%。试验结果表明,疏花使无核荔枝的果实发育情况及果实成熟时的可食率、单果重、总糖、维生素C、还原糖均高于对照;果实成熟时,平均单株产量提高70.59%;疏花处理的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前7天左右;该过程中树体叶片N、P、K、S、Ca、Mg含量在前期高于而后期稍低于对照。疏花加快了无核荔枝果实生长发育,并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