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80 g/L毒死蜱乳油、450 g/L吡虫啉微乳剂、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7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当采用每间隔两天施药时,7种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都具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0.25ml/L对该虫的防效最高,为87.92%,其次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0.67 ml/L,其防效为86.02%,再次是450 g/L吡虫啉微乳剂0.33 ml/L,防效为72.00%;5%啶虫脒乳油0.67ml/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33 ml/L、480 g/L毒死蜱乳油0.5 ml/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33 ml/L对该虫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8%、51.47%和45.91%,显著低于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相似文献   

2.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最重要的媒介昆虫,对其进行严格防控是阻延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广东重要柑橘品种红江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Hongjiang)和广州园林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上的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并与实验室饲养的敏感种群进行比较,为合理选择农药、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提供依据。结果显示,77.5%敌敌畏乳油对3个种群防效一致,处理24 h后死亡率都达100%。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和20%甲氰菊酯乳油处理24 h后敏感种群死亡率也达100%,但2个野外种群死亡率略有下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5%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对敏感种群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48 h或72 h死亡率达100%。但广州九里香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显著下降,高效氯氟氰菊酯尤为严重,下降率达64-70%;湛江种群对啶虫脒、毒死蜱、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也显著下降,对高氯·毒死蜱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39%。97%矿物油乳剂处理24 h防效很低,但随时间推移不断提高,72 h达71-8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2%阿维菌素乳油对3个种群的效果都不理想。测定结果说明两个地区、两种寄主植物的柑橘木虱对多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建议各柑橘产区加强对本地区柑橘木虱的抗药性监测,充分考虑防治其他害虫对柑橘木虱抗性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一种高效内吸性广谱杀虫剂,为评价其对柑橘蚜虫的防治效果,2011年及2012年分别进行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蚜虫的药效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蚜虫速效性好,8000、10000、12000倍液药后1天、3天、7天防治效果均一直保持在100%。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橘产生药害,对天敌比较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蓝莓园蓟马的发生动态,并选取新型及常用针对蓟马的8种杀虫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蓟马危害蓝莓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出现两次活动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中旬。②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及5%啶虫脒乳油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3和7d防治效果均在60.48%以上,因此,呋虫胺与啶虫脒是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其余6种药剂对蓝莓上蓟马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选择时需要合理选用浓度及综合考虑其速效性与持效性。  相似文献   

5.
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其复配制剂的不断推出,使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明确此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有利于在蚕区其他农作物害虫防治时选择对家蚕相对安全的农药产品。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的经口急性毒性以及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在桑树中的内吸传导毒性,结果表明:12%甲维·氟酰胺ME、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10%四氯虫酰胺SC对3龄起蚕的24 h LC50分别为0.007 6、0.009 6、0.009 8、0.024 7和0.073 0 mg/L,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均为剧毒级;将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推荐使用浓度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均80 d;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可通过桑叶和桑根内吸传导至未喷施药液的桑叶,12%甲维·氟酰胺ME、10%阿维·氟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无内吸传导毒性。依据试验结果建议:(1)禁止在桑园周围农作物中使用上述5种杀虫剂;(2)必须使用此类杀虫剂时,宜选用对家蚕急性毒性相对较低,且无内吸传导毒性的10%四氯虫酰胺SC;(3)喷药时间应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防止药液飘移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6.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并测定了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了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22.5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天,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枝蝽的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为81.5%~88.9%。上述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六种药剂对芒果蓟马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三唑磷EC 、5%啶虫脒EC和3%阿维菌素EW在生产中能有效控制芒果蓟马虫口密度的增长,药后第8天防效分别达82.3%、79.3%、79.3%,持效时间长,且对果树安全,适宜在芒果生产中推广应用;25%吡虫啉WP对芒果蓟马的防效也较好,可与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减缓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功夫对芒果蓟马的防效较差,可能是长期反复使用,使害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华安铁观音茶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利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铁观音茶炭疽病在华安1年发生3次。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大小依次为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50g·L-1咪鲜胺水乳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第2次施药后,防效大小依次为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450g·L-1咪鲜胺水乳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7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综合试验结果认为,30%醚菌酯对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好且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7,(2):22-23
蜜蜂是自然界最主要的授粉昆虫之一,但一直受到杀虫剂的危害。为探究亚致死浓度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进食量的影响,将各亚致死浓度(100 ppb、10 ppb和2.2 ppb)的噻虫嗪用饲喂管法对意大利蜜蜂进行10 d饲喂,记录并计算每天每只蜜蜂的平均进食量。100 ppb噻虫嗪处理组蜜蜂进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0 ppb和2.2 ppb组蜜蜂进食量从第5 d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噻虫嗪抑制蜜蜂的进食,而低浓度的噻虫嗪对蜜蜂进食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对进一步研究噻虫嗪对蜜蜂生长发育和生理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防治香蕉花蓟马的有效方法,对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稀释5000倍和3000倍进行根际喷淋施药和常规喷雾进行了试验和比较,结果表明,25%噻虫嗪5000倍和3000倍淋根与常规喷雾处理对香蕉花蓟马都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均超过90%,用根际喷淋施药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并且降低了用药量。  相似文献   

11.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蓟马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桑蓟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00倍、1000倍和500倍均极显著优于40%乐果乳油1000倍,对桑蓟马成虫的防效好于若虫,且见效快。该药对家蚕的毒性较低,是适合于防治桑蓟马的安全性较高的新农药,初期使用浓度2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筛选防治梨锈病的有效杀菌剂,给梨园锈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六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六种杀菌剂对梨锈病的防治均有效果。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25 ga.i./hm2对梨锈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药后8d达到64.56%;250 g/L吡唑醚菌脂乳油180 ga.i./hm2起效最快,防治效果次之,为59.27%。[结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25 ga.i./hm2和250 g/L吡唑醚菌脂乳油180 ga.i./hm2防治梨锈病的效果好,且对病斑均有治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湘南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PBO和福星不同处理,研究PBO和福星对湘南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300倍 PBO和6000倍福星混合处理脱萼效果差异最为显著,脱萼果率为73.90%;单独使用PBO处理脱萼率为47.60%;两种脱萼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梨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梨果的果肉硬度,降低果形指数,改善梨果外观品质,但对梨树的单株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8年中秋期对8%残杀威WP、40%保桑灵EC和65%桑用毒死蜱EC的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总体防效以保桑灵为最好,毒死蜱次之,残杀威最差.在生产上建议对桑尺蠖为主要害虫时使用保桑灵1800倍,对桑毛虫为主要害虫时可使用毒死蜱2500倍或保桑灵1800倍,宜掌握在害虫低龄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目前梨果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以降低采后黑斑病的发生,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并对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菌剂中,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4214 mgL-1,异菌脲、嘧霉胺、戊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均小于3.0 mgL-1,抑制效果较强;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0790 mgL-1和1.9508 mgL-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均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建议梨果采收后使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以有效控制贮藏期黑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24种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0种对白刺古毒蛾(Orgyia antiqua)具有优良防效的杀虫剂,即类产碱SC、10%天罗地网EC、25%黑光灯EC、4.5%氯氰菊酯EC、草毒蛾SC、2.5%敌杀死EC、3%金永安EC、5%速杀星EC、1.8%阿维菌素EC和10%金大地WP,防效均在90%以上,其中类产碱SC、草毒蛾SC、1.8%阿维菌素EC具有低毒、高效、持效期长等特点,可作为古毒蛾防治首选杀虫剂使用。10%天罗地网EC、25%黑光灯EC、4.5%氯氰菊酯EC、2.5%敌杀死EC、3%金永安EC、5%速杀星EC、10%金大地WP具有防效快特点,可与类产碱SC、草毒蛾SC、1.8%阿维菌素EC在古毒蛾暴发年份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40个苜蓿品种(系)对蓟马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受害指数为标准,在兰州对来自国内外40个苜蓿品种(品系)进行了田间抗蓟马评价试验。田间蓟马种类以牛角花齿蓟马为主,占田间蓟马混合种群数量的80%以上。结果表明,所有苜蓿品种(品系)的受害指数分布范围为65.89%~88.03%,受害指数在70%以下的有天水、Super7、L287、Eureka和豫县;天水苜蓿抗性最强,受害指数最小,为65.89%,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准葛尔受害指数最高,为88.03%。对不同品种苜蓿的受害指数与株高和虫口数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受害程度与株高及虫量无关。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田间苜蓿受蓟马为害的测定标准及抗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鉴定成绩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农桑12、14号经区试鉴定,hm2桑产叶量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增加18.73%和29.78%,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8.03%和6.12%。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强于对照。桑蓟马、红蜘蛛等为害明显轻于对照。生长势旺,发根力强,可用扦插繁殖,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一剂量和等比系列用药方法,用4.5%氯氰菊酯EC对草地蝗虫混合种群进行防治试验,发现防治效果与虫口密度成正相关关系(r=0.977 1),但最高防效只有62.84%,说明使用33.75mL/1 000m2的剂量偏低。另外,用1∶1.26的21.00、26.78、33.75、42.53和53.55mL/1 000m2 5个有效剂量进行等比系列用药量防治试验,发现浓度对数与防效机率值的相关系数为97.54%,证明防效与有效用药量密切相关,进而用机率值法测算出了4.5%氯氰菊酯EC对草地蝗虫混合种群的毒力回归方程:y=2.247 6+5.111 8x。依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同防治效果适宜用药量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