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2013—2014年度平湖市新埭镇小麦新品种大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2014年度在平湖市新埭镇开展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苏麦188、扬麦20产量高,分蘖强、穗数多,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扬麦20穗型最大,粒数多,千粒重高,赤霉病抗性最强,可作为下一年度新埭镇重点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的耐晚播特性并鉴定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耐晚播品种,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扬麦20、扬麦22、扬麦23、扬麦24、扬麦25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条件下这6个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群体结构特征、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扬麦22因其分蘖能力较强、穗数多,产量最高,但其收获时含水量仍较高,需烘干晾晒;扬麦23、扬麦25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较大,群体结构协调,灌浆期峰值灌浆速率高,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千粒质量高,产量较高,且扬麦23成熟期早,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仅8.23%,可免晒入库;扬麦24生育前期分蘖能力一般,后期灌浆速率大,千粒质量最高,达43.2 g,但其穗数及穗粒数一般,产量水平一般;扬麦20、宁麦13千粒质量不高,产量较低.因此,在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扬麦22、扬麦23和扬麦25,考虑烘干晾晒成本问题则选用扬麦23.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扬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扬麦20的大面积生产,研究了3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扬麦20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1)在种植密度210万株·hm-2,总施氮量240kg·hm-2,基肥∶拔节肥=5∶5运筹模式下,扬麦20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实现了高产、优质的协调;2)氮肥运筹对扬麦20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麦9 号若干形态生理指标调查与测定,明确了该品种的主要形态生理特性:生长发育进程较快,穗发育进程到雌雄蕊分化期平均较扬麦158 快半个时期,叶龄进程到拔节期较扬麦158 快08 叶左右,株高90cm ,株型较好,生育后期绿色叶面积较大,分蘖成穗率高,产量高于扬麦158 。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穗数和粒数多,但粒重偏低。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各品种小麦的生育特性、产量特征,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2019~2020年度邗江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9、扬麦20、镇麦9号总体表现较好,产量水平高,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可在邗江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江苏淮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扬麦16’、‘扬麦18’、‘扬麦20’、‘镇麦12号’、‘宁麦14’和‘镇麦168’共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较大,部分品种间的籽粒产量达显著水平。穗数以‘扬麦20’最高,‘扬麦18’最低,除‘扬麦20’与‘镇麦168’、‘扬麦16’与‘扬麦18’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穗粒数以‘镇麦12号’最高,‘扬麦16’穗粒数最低,‘扬麦20’、‘宁麦14’与‘镇麦168’差异不显著;千粒重除‘镇麦12号’与‘宁麦14’2个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品种间的千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镇麦168’最高,‘扬麦20’最低。籽粒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间的表现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水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三要素对不同品种产量的提高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产量三要素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扬麦23示范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表现和产量结果均比较理想,较扬麦16早熟,实收产量7 716.7 kg/hm2,抗倒性较强,叶色深绿,分蘖力强,穗数容纳量较高,穗层整齐,小穗着生相对紧凑,后期熟相好。高产栽培在施足基种肥基础上,应力争早播,适宜基本苗185.03万株/hm2左右,苗期尽可能减少蜡肥和返青肥施用,控制高峰苗在1 466.98万株/hm2左右,争取有效穗数465.34万穗/hm2,穗粒数38.14粒,千粒重47.86 g。  相似文献   

8.
扬麦158小麦10月25日至11月4日播种,出苗及时,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相同步,冻害较轻,干物质积累量一般,茎蘖动态发展平缓,有效穗数多,穗型与结实粒数中等,千粒重高,出粉率、湿(干)面筋及蛋白质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扬麦14号小麦精量播种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精量播种条件下播种期对群体、个体动态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29日播种,生育进程快,全生育期较长,一生总叶片数多,干物质积累多,植株高,茎秆壮,分蘖发苗快,成穗率高,穗数足,穗型大,粒重高,产量高,蛋白质含量偏低,面筋含量较高,沉降值低,淀粉含量中等。从产量、品质两方面综合考虑,10月23日至11月4日为扬麦14号的适宜播种期,最佳播期为10月29日左右。  相似文献   

10.
1987~1989年对扬麦5号在不同播期和基本苗下的单株成穗规律以及单株成穗数、小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粒重等穗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基本苗4~20万、播期10月9日~11月9日范围内,基本苗越少、播期越早、个体的潜力越大;表现在单株成穗多,结实小穗数增加,退化小穗数减少,小穗平均结实粒数增加,以及穗型大、粒重高。单株成穗数(x)与每穗粒数(y)的关系可用y=ax~b方程加以描述。每穗结实小穗数(x)与每穗粒数(y)的关系可用y=ax+bx~2方程加以描述。每穗退化小穗数(x)与每穗粒数(y)的关系可用y=ae~(bx)方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1.
对扬麦158典型田块、不同穗群类型、不同叶位分蘖穗穗部性状的调查观察分析结果表明:(1)扬麦158单穗重存在较大差异,提高单穗重的关键是增加每穗粒数;(2)扬麦158小穗分化数较为稳定,减少小穗退化数以增加其现存数,是增加穗粒数的有效途径;(3)充分利用分蘖成穗为主的穗群,穗大粒重,具有较高的单穗重;(4)不同叶位分蘖穗以拨节为界分为两种类型,拨节前产生的分蘖穗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高单穗重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一、明麦1331.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0.9天,比对照扬麦20早熟1.9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淡绿,分蘖力强。株高82.9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形长方形,长芒,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30.2万穗,穗粒数36.3粒,千粒重44.1克。抗  相似文献   

13.
宁麦9号原名9312,系江苏省农科院以扬麦6号为母本,西风为父本杂交育成。1997年10月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1996两年省区试该品种平均亩产442.98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0.71%,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25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53%。1主要特征特性宁麦9号为春性早中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较深,抗寒性强。长芒白壳,穗长方形。株高85~90cm,株形紧凑,叶色较深,剑叶窄。前期发育快,拔节、抽穗较早,总叶片数为11片。主要特点:分荣力强,穗多,结实率高,穗粒数也多,品质优。高抗棱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和白粉…  相似文献   

14.
为给江苏省海丰地区的小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扬麦13”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群体数量、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扬麦13”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相应推迟,全生育期缩短。适当早播有利于提高“扬麦13”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播期过晚,易导致“扬麦13”的群体数量不足,且其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表现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10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永辉  李强  杨泽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37-2238
以扬麦158为对照,对引进和选育的10个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YD249产量最高,比对照扬麦158增产23.3%。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发现每穗小穗数、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扬辐麦4号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种或种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用多效唑控制)及穗部性状(小穗数、病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小穗密度等)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明显影响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植株较高材料的病小穗率较低;麦穗较长、小穗数少、小穗密度低的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扬辐麦4号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种或种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用多效唑控制)及穗部性状(小穗数、病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小穗密度等)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明显影响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植株较高材料的病小穗率较低;麦穗较长、小穗数少、小穗密度低的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宁麦23     
<正>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5品种名称:宁麦23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宁9534/扬麦158//宁9534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3天,比对照扬麦158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苗叶细长、叶绿色。株高95cm,株型紧凑,抗倒性一般。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半硬质、较饱满。平均每667m2穗数31.9万穗,穗粒数40.6粒,千粒重40.8g。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赤霉病。品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对扬麦14号小麦穗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4号在11月4日左右播种,穗型最理想,结实小穗数较多,退化小穗数最少,结实粒数较多,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2年示范种植试验,扬麦25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强、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其高产栽培应通过适期适量播种和合理肥水运筹等措施,在足穗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稳定和提高千粒重,同时重视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防治和防灾抗逆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