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在对贵阳历史文化特色和地理条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从公园的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布局特色、总体规划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充分挖掘立地特点与文化脉络的同时,解决开发与保护,继承与发扬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使观山公园成为展示园林景观、地域文化和城市特征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陈必锋  欧阳红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25-14626,14636
以武汉董永公园为例,探讨了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的规划布局特点,以及在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出的地方文化内涵的设计手法,通过对董永公园的绿色人文、历史文化及孝文化的解读,挖掘孝感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叶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81-12983,12990
公园规划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注重生态原貌保护,把低碳节能的理念应用到公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过程中。基于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功能完善、要素配套,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尊重地方(场地)特色,满足公园经营需求,贯彻低碳、节能,避免过度设计等设计原则,以蒙山县古榕公园规划为例,本着保护公园自然原貌、历史文化原貌和地方特色原貌,尽量为居民提供多种活动所需的空间场所。融入现代审美形式,强调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营造出与基址环境相适应的古榕公园景观空间系统。公园总体布局分为体育竞技运动区、全民健身广场区、园林休闲游憩区、古榕书院文化区4个功能区,根据各分区的不同功能展开设计,营造出既独立又统一的节约型园林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桂东县为例,提出我国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中特色创造的途径:注重大环境绿地生态系统;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注重公园绿地规划;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规划。  相似文献   

5.
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营造手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总结地域特色景观的概念,研究地域特色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营造手法,并得出3个营造要点,即遵从自然环境,创造宜人的游憩空间;传承地域文化,寻找心灵的故乡;选择合理材料和技术工艺,彰显时代的气息。以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为例,在现状调查、规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分区以及主要特色景观设计来避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日益严重的趋同现象,以期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逊克县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着手,意在建设自然、有机、文化、经济的滨江公园空间,构建逊克县的绿色生态体系,完善城市的功能。从规划设计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景观结构、主题景观的营造和植物景观的特色表达等几方面充分展示了逊克县的地域文化和滨江公园的景观特色,建设具有生态保护、娱乐、保护人文历史的多功能滨江公园,使公园的景观功能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以普洱市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景观—茶山为依托,结合景观功能需要,以"茶园的记忆"为主线,开展普洱市茶山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其设计理念强调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延续茶文化与湿地景观。在公园规划设计中形成"一中心、四片、一环"的景观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景区景点进行意向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越乡风情园是嵊州市的一个大型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公园建于嵊州城西鹿山,规划面积5km2.规划根据嵊州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园在城市环境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公园的开发建设应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指导思想,确定以越剧文化为主题,规划越剧大观园为主景区;同时全面展示越乡文化,规划剡中文苑、物华天宝街、剡乡农家乐等等为副景区;公园以生态风景林和观光果园构成的绿色环境融入嵊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公园满足当地居民休憩游览的需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探讨——以徐州云龙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徐州云龙公园改造为例,分析我国城市公园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发掘文化特色以塑造城市形象、突出因地制宜和经济节约原则,科学合理规划,着力凸显公园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引入市场机制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全英 《农学学报》2013,3(11):34-3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湿地公园,选择一般城市公园从概念、目标、建设方式及选址、营建方法等方面与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城市湿地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差异,提出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特殊形式,城市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具有自己的特点:规划场所的特殊性、规划设计的局限性、动植物种类的确定性、规划场所的延续性。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要明确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打造湿地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省吴堡县"谐园小区"为例,围绕生态性、树种合理、实用性、文化特色性、经济性解析了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指明了小区的规划主题在于增强邻里沟通,加强交流,并以打造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创造健康交流的场所,重现地域生态文化,创造和谐家园为设计立意。具体从主入口区、中心主题广场、次景观轴线、小区道路和建筑小品方面分析了"谐园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布局,与此同时阐释了小区的种植设计和居住区功能设计。以探讨居住区景观中生态与文化的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景观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须合理配置植物,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稳定的植物群落,并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提炼,寓情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须遵循主题原则、美学原则、艺术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文化继承原则,并符合场地功能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宜居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57-18059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中存在的概念与形式难以完美融合,重视觉感受、轻视功能性,注重平面设计、忽视垂直空间,强调"档次"、忽视适用性等问题。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景观特征总结为自然秀美的自然环境,安全宽敞的活动场地,亲切和谐的交往空间,浓厚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景观特色。提出人本性、整体性、多样性、文化性的生态宜居环境的设计思想,提出因地制宜,尊重场地,继承场所精神,合理布局,合理利用水体,塑造和谐的植物群落,创造舒适的活动场地,突出主题,体现文化性的设计思路,将生态、宜居的理念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认为以绿色、生态为主线的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改造的关键,也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景观小品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是满足功能需求,反映地域文化内涵,创造意境,原生材料与新材料结合。结合抽样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对内江市市中区尚腾新村、隆昌普润田园"花漫水乡"进行了实地调研,从景观规划思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植物配置3个方面总结了调研结果,认为景观小品设计缺乏内涵、布局混乱、缺少创意。提出了景观小品规划设计的建议,强调要体现乡土人文与地域性,以人为本,做到创意与乡土性相结合、因地制宜与节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古镇的发展现状,从当地传统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得到启发: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古镇在修复开发时,应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强化民俗文化传承;挖掘不同层次需求,提升旅游产品价值;加强村镇规划设计,集成多产业共开发;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邓诗莹  周波  吴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12-4714
分析了新川西民居的产生过程,将其特色概况为: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着重与环境的统一,建筑造型较为朴素,注重通风遮阳,单体建筑布局灵活自由,轴线明确,变化有序;大量使用本土材料,更具当地文化特征;着重本地文化的延续,具有浓厚的人情韵味。结合峨眉山市川主乡农桑小镇的概念性规划设计实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总体规划布局思路,包括分区设置、路网结构、景观系统、整体风貌,力求将地域文化特征融入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7.
逸家公园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较为便利,通达性较强。该项目总面积约33 043 m2,整个方案以"家里的公园,公园里的家"为设计主旨,运用现代自然的设计风格,并结合湛江当地的海洋文化和景观特色,努力寻求人性化的景观,从而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性化空间和温暖舒适的"家的港湾"。在设计中,自然的圆滑曲线与现代直线相结合,同时迎合"家"的主题,并以"人性化、娱乐性、休闲性和舒适性"为设计思想,打造一个犹如"家"般舒适的景观环境,使生活在现代水泥森林中的人们在繁华的闹市中寻找到一个可以感受温暖舒适感,又能亲近自然的地方,从而让人们身在其中感受到家一般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李子蓉  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80-13583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各地休闲农业园面临立意低、项目雷同、定位模糊,向纯粹旅游观光业靠拢等主要问题,提升规划质量已被提上日程。项目的差异化、主题鲜明、创意具有特色是休闲农业规划成功的重中之重。以大帽山将星休闲山庄的主题设计为例,总结如何从地域条件中挖掘主题创意,并围绕"主题"设计项目群,力图实现文化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四生一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为了顺应住宅小区从"自然型"向"文化生态型"的转变,使其绿化景观更具特色,以上海同济大学的侯马华翔·书香花苑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生态宜居景观营造着手,紧扣"书香与花木文化"主题意向,全方位进行文化意蕴的梳理和提升,构筑琴棋书画书香大门和牡丹、荷花、紫薇三苑特色景观,探索富含文化意蕴居住景观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将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文化生态型住宅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烨  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52-154
在系统调研云南省宗教旅游景区和项目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进行分析阐述。通过对云南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等地的重点宗教文化风景区的现状分析,总结云南省宗教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发展现状、优劣势及亮点设计,认为宗教文化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应将宗教旅游与生态、文化、养生、休闲度假相结合,差异化定位,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深入挖掘、表达地域宗教文化底蕴,力求实现人、佛、自然世界的高度集合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