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目前淮北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磷肥,土壤速效磷有逐年上升趋势,磷肥的增产效果不如前几年显著。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用沸石交换体代替磷肥对小麦的有效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砂姜黑土小麦亩施50kgNH4-沸石配合一定量的氮肥,增产效果显著,小麦产量为245.3kg/亩,比N12P4处理增产小麦23.skg,增产10.6%;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N12P6)的肥料总投入每亩减少13.00元。用NH4-沸石交换体短期或部分代替磷肥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豫北平原中肥区夏棉施用氮、磷肥可极显著地提高皮棉产量,其效应方程是:Y=43.9000+3.4200N-0.1240N2+1.0120P-0.0636P2+0.0007NP(R=0.95),经济最佳施N量是12.80kg/亩,施P2O5量6.39kg/亩,经济最佳皮棉产量为71.29kg/亩。氮磷经济最佳配比方程:5.5140-0.6221N+0.3834P=0,最佳氮磷配比为:12.8∶6.4。  相似文献   

3.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轮作田磷肥施用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年定位研究表明,在关中灌区土的小麦,玉米轮作制中,将磷肥施于小麦,每kgP2O5平均增产14.9kg,后作玉米平均增产7.3kg,磷肥利用率25.6%,比等量磷肥施于玉米的增产效益高。施磷肥后,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多,耕层下土壤因得不到磷素补充,有效磷含量减少较多,年生产粮食10.5~12.0t/hm^2,年需要施磷肥(P2O5)105~120kg/hm^2,可维持土壤磷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陇东旱地磷肥不同分配方式的肥效,残效及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a的冬小麦定位试验证明,旱塬地施用磷肥可提高土朋效磷含量,。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强对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2O5的施用量在75-300kg/hm^2时,小麦的增产率基本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P2O5的增产作用和磷肥利用率却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磷肥不仅当季增产显,而且后效明显,第1季施磷后在第4季P2O5施用量75kg/hm62的增产率为53.9%,施用量150kg/  相似文献   

5.
在粗砂潮土,对花生施用磷肥的增产效应、经济效益及其最佳施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亩施磷肥2-12kg的范围内,对提高花生开花、英果形成、饱果数、百仁果重与英果出仁率等均有显著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亩施P2O58.19Kg为最佳施磷量,花生亩产可达354.0kg,亩增收51.53元,增产21.57%,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土壤供硫状况及小麦硫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南31个县(市)54个点的土壤硫素的测定结果表明,有40%的点次有效硫一较低。但在施用含硫磷肥、钾有机肥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有效硫的含量。在中、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施用硫肥90kg.hm^-2,可增产2.0-9.0%,施硫肥180kg.hm^-2增产10.8-14.4%,经检验达显著水平。硫肥的增产效果主要在于增加hm^-2的小麦穗数。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带田不同用量氮肥残效及回收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3年小麦/玉米带田定位试验研究明确了(1)每化顷总量分别为450.900和1350kg-N的氮肥第一1年一次性用和分年施用的增产奖章效果,每化顷450kg左右N为带田适宜施氮量;(2)一次性施用氮肥后的残效、儿大小及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及土壤保生;(3)不同用量不同分配方式氮肥的当年利用率比累积利用率低5.7-2.0%;评价氮肥利用率的高低时,应将残效考虑在;(4)等量氮肥分年施用与一次性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连续4年多点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NH4-饱和料发沸石交换体小麦有效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普通砂姜黑土,小麦适宜施用量为每亩施入NH4-沸石交换体25~50kg,以NH4-沸石与碳酸氢铵等氮肥混和后撤施并深翻于土壤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9.
天然沸石由于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与化肥混施,可以起到保肥增产作用,在相同数量的化肥中添加沸石比不添加沸石玉米增产7.1%-11.8%;水稻增产8.6%-11.4%;大豆增产6.5%-12.8%。沸石适宜宜量750-1125kg/hm^2。最佳粒径20-60目。  相似文献   

10.
氮、磷是高产玉米必需的营养元素,二者配合施用有更高的肥料效应。试验表明,关中灌 产最佳施一为N146.4-220kg/hm^2.P2O586.1-93.4kg/hm^2,最佳产量为9440-10990kg/hm^2每公手混合养分可增产玉米13.29kg。  相似文献   

11.
海涂棉花施用磷钾肥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杭州湾海涂棉花(中棉12)进行不同磷肥用量试验表明,由于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施用磷肥能增加皮棉产量,增产效果以每亩施过磷酸钙40kg最高,达12.5%,但经济效益则以施10kg过磷酸钙最好,投入产出比为1:11.16。由于海涂土壤有效钾含量高,因此棉花施用氯化钾无增产效果,而且增加土壤含盐量。  相似文献   

12.
湖白土水稻高产栽培磷肥适施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白土种植水稻增施磷肥均比不施磷肥增产,亩施磷肥2~8kg,平均增产稻谷49.8kg,其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是穗数>粒数>千粒重,故磷肥应作基肥施用。湖白土种植水稻磷肥最佳用量为每亩5.13kg,考虑到旱作磷肥的后效应及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以亩施磷肥4kg为宜。同时磷肥必须与氮钾肥合理配施,才能实现高产、高效、高收益。  相似文献   

13.
田间和温室试验表明:在供试褐土上,氮、磷肥对陕354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效应为氮〉钾〉磷,初步发现钾肥有明显增产效应。此外,硫肥有增产作用,硫锌、硫锰或硫锌锰配施增产显著。试区小麦高产施肥中应注意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与补充问题,并应注意各种肥料的平衡施用。最佳施肥量为N217kg/hm^2,P2O5,99.1kg/hm^2和K2O107.1kg/hm^2m,N:P2O5:K2O最佳配比为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徐淮地区石灰性土壤中磷肥(过磷酸钙)不同用量(0,1125,2250,3375kg/hm2)对土壤供磷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肥料残留磷的形态主要为磷酸二钙、磷酸八钙,前者对作物有效性大于后者;施用磷肥有明显的残效,磷肥的增产效果受到磷肥残效的影响;而Olsen-P,Colwell-P,Resin-P,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中残效磷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黑龙港地区脱盐潮土水肥盐对小麦产量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龙港地区轻盐渍化潮土土壤盐分,地下水灌溉,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含盐量低于0.3%时,盐分每降低0.01%,可增产小麦121-208kg/ha;增施1kg/ha的P2O5化肥,可增产4.06-5.38kg/ha小麦,每1m^3灌溉水可增产0.09-0.63kg/ha小麦,盐分还影响作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在耕作条件下,脱盐速率达到0.0125%/年。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三组等量(施用化肥含N,P2O5量相等)处理比较,施小麦专用肥比施其它化肥亩增产28.9~82.2kg,增产率为5.2%~15.6%,并且产量差异达到极显;一组等价(购买化肥款相等)处理比较,施小麦专用肥比施其它化肥亩增加纯收入27.26元,增收率为13.95。经上坝、金佛寺等乡镇试验示范,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甘南州高寒阴湿区进行了磷肥不同用量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区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显:根据磷肥效应方程确定出春小麦经济最佳施P2O5量为98.25kg/hm^2;在生产中适宜的P2O5用量为82.50 ̄97.50kg/hm^2,在此范围内,增产幅度达22.4% ̄34.1%。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土壤营养诊断结果进行施肥方案和氮钾配比试验,测土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22.7%;氮、钾与产量的回归关系为y=327+31.93x1+4x2-1.12x^21。适宜N:K2O比为10-12:8-12kg/667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徐滩地区石灰性土壤中磷肥(过磷酸钙)不同用量(0,1125,2250,3375kg/hm^2)对土壤供磷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肥料残留磷的形态主要为磷酸二钙,磷酸八钙,前者对作物有效性大于后者;施用磷肥有明显的残效,磷肥的增产效果受到磷肥残效的影响;而Olsen-P,Colwell-P,Rcsin-P,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中残效磷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华杂3号油菜优化施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华杂3号油菜的氮、磷、钾、硼施用量的研究,找出了对华杂3号油菜产量影响较大的试验因子是亩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并利用频数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华杂3号油菜在淮南稻区亩产200kg以上的优化施肥模型及N、P、K、B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12.5~13.7kg/亩、P2O56.4~7.4kg/亩、K2O11.9~13.9kg/亩、B1.08~1.27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