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化学杀虫剂对不同虫态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并就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和化学杀虫剂防治害虫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对害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研究是害虫可持续治理和杀虫剂科学应用中一项较复杂、重要的课题,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化学杀虫剂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合理应用,同时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鉴于此,本文根据近年文献资料,分类整理了杀虫剂对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力、生态行为和抗药性等方面的亚致死效应,主要阐述了有关解毒酶及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亚致死效应作用机制,并对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更全面深入了解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及科学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化学农药的应用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害虫的天敌,因此在当今的害虫防治中,人们非常重视如何既能杀死害虫又能保护天敌,即如何协调好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问题.以往关于化学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作用仅侧重于对天敌致死剂量的研究,用天敌的死亡率或致死中量LD50去评价农药对天敌副作用的大小,而低于LD50的亚致死剂量对天敌的影响研究则较少.本文就当前有关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天敌昆虫影响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协调害虫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测定了定虫脒、灭多威、氰戊菊酯、毒死蜱4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星豹蛛成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星豹蛛的功能反应类型发生了改变,不属于HollingII型。药剂处理后,星豹蛛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捕食速率也被削弱,而胃蛋白酶活性在0~6 h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研究和利用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与利用昆虫病原线虫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农林害虫的概况;并阐述昆虫病原线虫分类、生活史及类型,以及与共生细菌的互利共生、杀死寄主昆虫机制,阐述了共生细菌的分类、菌型、病原作用、抗菌作用及其与线虫的共生专化性;介绍了昆虫病原线虫活体培养与离体培养的方法和最新进展,讨论了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利用的一些因素诸如温湿度、辐射、寄主免疫反应,天敌的影响等;最后就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述评,认为昆虫病原线虫在未来害虫治理和植物保护的持续发展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化学农药相比,昆虫病原真菌开发的真菌杀虫剂作用时间持久、无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但存在致死时间长,杀虫效率低,防效不稳定等缺点,严重阻碍了真菌杀虫剂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分子水平揭示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尤为重要.从分子水平阐述了金龟子绿僵菌对寄主的识别与粘附、绿僵菌侵染寄主过程中附着胞的形成、绿僵菌对寄主体壁的穿透机制和绿僵菌进入寄主血淋巴后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通过饲喂法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亚致死剂量(LC1与LC50)对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生长发育以及驱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棉铃虫幼虫-蛹、蛹-成虫的存活率都有影响。药剂处理后,幼虫的历期延长,幼虫的化蛹也受到影响,出现畸蛹,但各处理畸蛹率均低于15%。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及蛹重都有抑制作用,以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较大。在LC1与LC50剂量下,两种药剂对棉铃虫也表现出驱避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的拟除虫菊酯对棉铃虫生物学方面存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是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受体,由于其良好的内吸性及对人畜低毒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也使得其在植物体内仍然具有较低的残留,而这种亚致死剂量残留仍可对访花昆虫如蜜蜂的行为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目的】明确亚致死剂量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神经生理和代谢系统的影响。【方法】首先以两个亚致死浓度梯度剂量5和10 μg·L-1吡虫啉处理工蜂10 d(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总RNA后,以RNA-seq方法对所得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序列进行从头组装、注释,并对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处理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和富集等分析,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部分与中蜂神经和代谢系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从两个吡虫啉浓度梯度和对照组数据中共获得9个测序文库,测序有效数据比例超过94.45%,从获得的37 364个unigenes中鉴定出571个差异表达基因。经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蛋白质翻译、氧化还原、氧化磷酸化和核糖体等多个通路有关,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中蜂多个生理过程和代谢通路造成影响。挑选了与昆虫神经信号传递和代谢功能有关的上调或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如神经肽F、神经肽SIFamide受体、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PRKA)锚蛋白1、碳酸酐酶、超氧化物歧化酶、NADH脱氢酶亚基、表皮蛋白和气味结合蛋白17共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qPCR验证,其表达规律与转录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能对中蜂神经信号转导、细胞呼吸、免疫反应、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嗅觉感受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绿僵菌相容性杀虫剂筛选及混用防治椰心叶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6种常用杀虫剂的常规使用浓度、亚致死浓度、次亚致死浓度对金龟子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 M09菌株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筛选了与绿僵菌相容的杀虫剂,并选用适当剂量的杀虫剂与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虫剂对绿僵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虫单的抑制作用最弱,亚致死剂量药剂5 d后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为15%,10 d后下降到5.90%,次亚致死剂量5 d和10 d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均低于5%,与绿僵菌有较好的相容性.低剂量杀虫单与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成虫具有协同作用,亚致死剂量和次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单和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的致死率分别达93.33%和81.11%,要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绿僵菌(75.56%)和单独使用亚致死和次亚致死剂量杀虫单(10%~30%),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安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昆虫病毒是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由于它具有对害虫致死力强、效果持久等优点,近年来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于使用病毒杀虫剂的安全问题,国内外曾有一些报导,但在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森林害虫对森林生态系的影响及对人畜的安全问题国内尚未见报导。为了安全生产和更好地使用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LxNPV),我们按照国际病毒制剂的要求,将木毒蛾  相似文献   

11.
植物源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剧毒人工合成杀虫剂已酿成了举世关注的严重后果。最突出的问题是:伤害防治对象以外的生物类群包括害虫天敌、授粉昆虫和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而积累在非防治对象体内,污染环境,害虫很快产生抗性。科学工作者面临着两大任务:(1)加深对昆虫种群之间,昆虫与植物等环境之间的各种生物现象的了解;(2)减少对杀虫剂的依赖性,找出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长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生物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明确作用机理选择适宜菌剂 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必须由昆虫口器摄入,经消化道感染寄主,因此,生物杀虫剂一般只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而无法作用于刺吸式口器害虫.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化学杀虫剂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活上广泛应用,在给害虫防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有利经济昆虫(如家蚕、蜜蜂等)、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大量农林、卫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高,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昆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脂肪体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物质存储和中间代谢组织,在昆虫对农药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昆虫脂肪体对农药的代谢机制,对于保护经济昆虫和防治农林害虫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虫脂肪体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昆虫脂肪体对有机磷农药及杀虫剂的代谢机制,为经济昆虫、天敌昆虫的保护及新型环境友好农药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家古灰象甲(Xylinophonus mongolicus Faust)是苹果苗木的重要害虫。我们从其幼虫营土中生活的习性考虑、应用昆虫病原线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发现这种害虫对格氏线虫十分敏感,感染后死亡率达86.7%以上,并随着线虫剂量的加大而提高,致死速度亦随之加快,且能在虫体内大量繁殖活动线虫。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原真菌是病原真菌中一个大的类群,寄主达5目24科200余种昆虫.以昆虫病原真菌为主的杀虫剂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致病机制一直被人们广泛的研究.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大规模基因的功能研究正成为热点,为进一步阐明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因此,基因功能的分析方法也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RNA干涉、基因敲除、生物信息学等基因功能分析策略的特异性和优缺点及其在病原真菌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生物方法防治园艺植物害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本研究在综述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花卉等)害虫生物防治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性信息素和植物源杀虫剂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资源,在农林害虫种群自然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昆虫病原真菌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害虫的侵染致病机理及主要属种在农林害虫生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昆虫病原真菌防治中的限制因素,并指出了今后昆虫病原真菌研究利用中应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农林害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最好的生防技术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可能会大量杀伤天敌,因而进行杀虫剂对昆虫天敌的安全性评估,明确各药剂对天敌的安全性,就可以合理选择药剂,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最合理结合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文章就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农林害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最好的生防技术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可能会大量杀伤天敌,因而进行杀虫剂对昆虫天敌的安全性评估,明确各药剂对天敌的安全性,就可以合理选择药剂,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最合理结合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文章就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昆虫病原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昆虫病原线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对植物和脊椎动物安全、易于大量生产、使用方便、杀虫速度快、并能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等优点,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从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及商品化等方面,对昆虫病原线虫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我国生物防治的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