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内蒙古西部干旱地区,柠条豆象、豆荚螟、柠条种子小蜂3种柠条种子害虫成虫期均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上旬;豆荚螟卵与柠条豆象卵出现于5月下旬,卵的数量增加高峰均在6月上旬;豆荚螟幼虫出现于6月上旬,柠条豆象和柠条种子小蜂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7月上旬,3种害虫的幼虫绝大部分进入老熟阶段.豆荚螟卵和柠条豆象卵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中、下部较少;萼筒外的柠条豆象卵量高于萼筒内,64.58柠条豆象卵位于萼筒外,35.42位于萼筒内;柠条豆象卵的孵化率呈逐日上升态势,7月上旬,柠条豆象卵死亡率达62.14;由6月上旬至6月下旬,豆荚螟卵的死亡率呈逐日增加态势,但因其全部位于萼筒之下,死亡率很低,6月下旬达到13.33.萼筒外柠条豆象卵的存活率低于萼筒内;萼筒外卵的孵化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萼筒内.  相似文献   

2.
柠条鞘蛾有效积温法预测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昀 《青海农林科技》2009,(3):30-30,69
柠条鞘蛾害虫主要为害柠条种子,导致柠条种子减产,更新困难。介绍有效积温法对柠条鞘蛾成虫羽化期和卵孵化期的预测预报,确定防治该虫的最佳时问。  相似文献   

3.
枝叶油对四纹豆象成虫的产卵趋避及熏蒸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传忠  章玉苹  曾玲  曾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02-13803
[目的]探讨桉叶油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es(Fabricius)]成虫的产卵趋避及熏蒸作用。[方法]采用简化后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了桉叶油对四纹豆象成虫的产卵趋避作用,并采用药纸熏蒸法测定了桉叶油及其主要成分1,8-桉叶素对四纹豆象成虫的熏蒸毒杀作用。[结果]桉叶油对四纹豆象成虫具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在800μg/cm2的剂量下24 h的产卵IIPC达0.204 5。桉叶油及1,8-桉叶素对四纹豆象成虫均具有强烈的熏蒸毒杀作用,24 h的LC50分别为3.28和3.30 mg/L,而72 h的LC50仅分别为1.83和2.08 mg/L。[结论]为非嗜食性植物次生物质在害虫控制中的利用研究以及对植物次生物质作为粮食保护剂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柠条豆象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豆象的防治试验,从营林措施、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等3个方面进行试验处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柠条豆象对种子的为害程度,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5.
柠条豆象的防治试验,从营林措施、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等3个方面进行试验处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柠条豆象对种子的为害程度,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6.
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stschulsky)属鞘翅目豆象科,细足豆象亚科,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主要危害柠条等锦鸡儿属植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柠条癭潜蝇(Hexomyza caraganae)是在甘肃陇西地区固沙主要树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上新发现的蛀干害虫。本研究在温度25℃,相对湿度(RH)50%、光周期15L∶9D的室内条件下,观察柠条瘿潜蝇羽化习性、成虫寿命、交尾和产卵,幼虫的取食和化蛹习性等;在田间定点定时观察年生活史。结果表明,柠条瘿潜蝇在甘肃陇西地区1a发生1代,以2龄幼虫在潜道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蜕皮进入3龄;4月上中旬3龄幼虫老熟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成虫期,成虫出现2~24h开始交尾;交尾完成后的12~24h开始产卵,卵期从4月中旬持续到6月中旬。在室内条件下,柠条瘿潜蝇卵、幼虫、蛹、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6、265、19、6d,完成1个世代约需320d。其卵孵化率、幼虫化蛹率、蛹的羽化率分别为55%、61%、70%。羽化多发生在6:00-12:00,羽化后静伏整理翅膀之后开始飞行;成虫雌雄性别比为7∶4,雌虫平均寿命为5.6d,雄虫平均寿命为6.1d;成虫交尾多发生于上午,交尾时间25~35min;交尾结束12~24h开始产卵,产卵时用产卵器刮破寄主皮层,将卵产在叶基芽苞周围皮下湿润处;1龄幼虫主要取食柠条韧皮部,2龄幼虫逐渐由韧皮部向木质部蛀食,3龄幼虫食量剧增,大量排泄,并在潜道上部或下部蛀掘羽化孔。研究明确了柠条瘿潜蝇在田间的年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确定了其成虫性比、寿命、产卵方式以及幼虫蛀食习性等主要生物学特性,可为柠条瘿潜蝇的人工饲养及科学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在新疆玛纳斯县的生活史及在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树干上的分布规律,通过林间踏查、解剖树干等方法,明确白蜡窄吉丁各虫态发生动态,分析白蜡窄吉丁羽化孔、产卵量与白蜡树高、胸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白蜡窄吉丁在新疆玛纳斯县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化蛹期,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期,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6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7月下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危害,7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幼虫越冬期。白蜡窄吉丁最佳防治时期为成虫羽化出孔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和幼虫韧皮部危害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白蜡窄吉丁成虫通常将卵产于距地面1~2 m的主干上,幼虫通常分布于距地面4 m以下的主干上,成虫羽化孔主要分布于距地面1~3 m主干上,白蜡窄吉丁在寄主植物上的产卵数量与其胸径大小无关,而与树皮厚度有关,厚度大于6 mm时产卵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大自然界中,生物圈的动植物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柠条是属于豆科类的植物,其抗严寒和酷暑能力比较强的,而且这种植物也比较容易栽种,是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带经常种植的植物,而且柠条还有防固沙土的功能,深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柠条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天敌的侵害,影响到柠条的正常生产,尤其是该天敌对柠条种子的危害非常大,会影响到柠条的质量和品质,这种天敌叫做柠条豆象。本文主要研究柠条豆象发生的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0.
桑瘿蚊(Giardomyia SP.)在烟台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休眠体)越冬.6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第一代至第五代(越冬代)幼虫发生期.土壤湿度是影响桑瘿蚊发生数量的主要因子.降雨的早晚和雨量大小可作为对该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依据.防治桑瘿蚊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5公斤加土40~50公斤撒入地面毒杀第二、四代羽化出土的成虫,喷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第二代初孵幼虫.桑瘿蚊的优势天敌是小花蝽(Orius minutus 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桑象虫危害特点、发生规律详细观察与调查,确定该害虫在子长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危害为主,成虫在4月上旬出现,5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上旬是产卵盛期。卵孵化幼虫蛀入皮下危害,蛹期开差较大,7~8月是羽化盛期,羽化成虫当年不危害,翌年3~4月再为害。依据其发生规律在防治中以早春防治为主,以成虫防治为主、幼虫防治为辅,生物农药的防效比较好,成虫以农药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优先选择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柑橘大实蝇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总结了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要点。通过柑橘大实蝇蛹发育进度调查,预测蛹的羽化期,提出在羽化期间进行地面喷药诱杀刚羽化的成虫,是防治柑橘大实蝇的关键技术。同时辅以成虫产卵期间的诱杀防治,虫果处理以及加强田间管理,桔园种植三叶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柑橘大实蝇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总结了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要点。通过柑橘大实蝇蛹发育进度调查,预测蛹的羽化期,提出在羽化期间进行地面喷药诱杀刚羽化的成虫,是防治柑橘大实蝇的关键技术。同时辅以成虫产卵期间的诱杀防治,虫果处理以及加强田间管理,桔园种植三叶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杭州地区危害园林植物常见的天牛种类及危害情况,按照天牛的生长发育特点,从卵期和初孵幼虫期、幼虫危害期、大龄幼虫期、羽化期(成虫期)4个阶段系统地介绍了天牛的防治技术,重点介绍最具生产应用价值的防治技术,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15.
茶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nre)是我国南方部分茶区近年来新成灾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成虫咬食茶树嫩梢芽叶,幼虫取食茶树根系,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极大。此虫在湖南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四月下旬越冬幼虫化蛹,五月上旬成虫始见。成虫危害茶树期长达两个多月,高峰期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田间雌雄性比约为1:0.6,每雌可产卵60-100粒,卵产在茶园表土层或枯枝落叶下。成虫发生期与早春气温紧密相关,田间发生量与茶树长势、品质及茶园土质有关。主要天敌有三种步甲、一种蠼螋和两种蚂蚁。叶面施药毒杀成虫,防治适期可定在成虫开始羽化后10-15天,喷用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3.000-4.000倍,50%马拉松500-800倍,80%敌敌畏8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星天牛对杨树的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85-186
星天牛是多种林木的重要钻蛀害虫,轻则影响林木生长、降低材质,重则造成风折或整株枯死。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越冬,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6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下旬越冬。此虫危害期长,生活十分隐蔽,防治难以奏效,所以预报成虫羽化高峰期,是防治成虫时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双棘长蠹发生与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日本双棘长蠢在黄山栾树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虫在河南洛阳一年发生1代.成虫在被害枝条的环形蛀道内越冬。各虫态均营隐蔽生活。成虫危害活枝条.造成枝条枯萎或风折。成虫产卵期和成虫羽化期均有出外活动的习性。加强植物检疫、清理被害枝条、增加树木生长势是防治该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宁夏盐池县沙边子人工甘草地进行甘草种子害虫防治田间药效实验,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设计3次施药期处理.结果表明,施用5%吡虫啉可溶液剂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甘草种子害虫越冬幼虫和蛹的防治效果显著;40%毒死蜱乳油和5%吡虫啉可溶液剂对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确定甘草种子害虫最佳防治时期分别为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幼虫化蛹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徐明 《北京农业》2013,(30):106
紫穗槐豆象是森林植物检疫性害虫,在吉林省1 a2代,以2~4龄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二代幼虫7月下旬化蛹,8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基于此,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检验和除害处理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5-2207年对青海省坎布拉森林公园天然油松(P.tabulaeformis)林有害生物--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进行了观察及危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1代,具有梢转干和干转梢习性,4月15日左右为越冬代成虫转梢危害始期,5月5日左右为越冬代成虫梢转干危害始期,7月中旬为当年羽化成虫干转梢危害始期, 9月初为羽化成虫梢转干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