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黄河三角洲棉花苗期根病一般年份发病率70~80%,重病年份达100%。因根病导致烂种、死苗和僵苗迟发,是影响棉花全苗早发的主要障碍因素。当地棉花因根病为害年经济损失每亩17~24元。1983年以来,我们对当地棉苗根病的病原物种类、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一、病原物种类对田间罹病棉苗大面积抽样分离培养、镜检。病原物出现率:红腐菌(Fusarium sp.)为 36.7~50.6%,炭疽菌(Colletrichum gossypii South)为34.4~37.0%,丝核菌(Rhizoctomia solani kuhu)为7.0~9.4%,其它致病物5.6~19.3%。连续三年分离情况表明:年际之间病原物种类比例极为一致。多  相似文献   

2.
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发病调查与病原接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为浙江省近年新出现的病害,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等特点,在浙江呈迅速蔓延趋势,对杨梅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全省杨梅产区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观察,通过活体接种,初步确定拟盘多毛孢属真菌为该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甜菜根腐病在辽西地区有逐年加重趋势,通过多年来对该病进行不断研究,基本上明确了其主要症状表现、病原物种类、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长有粉状病原物的蝙蝠蛾幼虫虫体上分离、鉴定了一种真菌,并用分离的菌进行了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侵染后幼虫表现出所分离死虫虫体的病害症状,确定该菌为拟青霉病的病原物,经鉴定为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不同温度下致病力表明,该病在10~25℃、感病后7d死亡率达50%以上,感病后21 d达...  相似文献   

5.
杨梅根结线虫病是我省杨梅产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病害,根据这两年冬季调查杨梅产区,如宁德市八都镇三屿果园发病率达71%,感病品种是东魁,海乌;广东省饶平县饶阳百果园发病率15%,品种东魁。 一、主要症状 发病的杨梅树地上部呈现叶片黄化、落叶、枯梢乃至枯死等典形衰退状。检查根部,发病初期病树须根形成大小不一的根结,小如小米粒,根结呈圆形、椭圆形或串珠状,表面光滑。剖开根结,可见乳白色囊状雌成  相似文献   

6.
花椒落叶病寄主抗病性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省渭北和宝鸡地区花椒落叶病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常见花椒品种的抗病性序列为:米椒>豆椒>大红袍.对于同一花椒品种,在温暖高湿地区易感病,在海拔较高且降水量少的高山地区则发病较轻;花椒树冠下部感病指数高于树冠上部.对花椒落叶病病原茵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花椒盘二孢茵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以燕麦片培养基生长状况最佳,碳源以蔗糖最佳,氮源以蛋白胨为适宜;病茵茵落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对其茵落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杨梅肉葱病在福安市杨梅产区普遍发生。于2015—2017年通过连续3年观察调查杨梅肉葱病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对不同类型药剂、肥料防治试验及高光效树体修剪、地膜覆盖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病程度与杨梅园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同时,提出了杨梅肉葱病的综合防治方案,以期为梅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明确呼市蔬菜公司菜库在冷藏期间造成蒜苔严重腐烂和损失的主要病害种类。根据诱发产生的病原物镜检,初步鉴定主要是青霉菌(Penicillium sp.)占病斑数的33%,丝核菌(Rhizoctonia sp.) 占病斑数的30%,疫霉菌(Phytophthora sp.)占病斑数的10%,未产生病征的病斑占27%。对冷藏蒜苔发病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最大贮存期限的估测,提出以湿腐的流行速度和从有效积温予测的探讨。并对冷藏蒜苔控制病的发展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黄岩杨梅枯死病流行调查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主栽杨梅品种东魁、荸荠出现了流行性的枯枝死树现象,我们以发病严重的黄岩区屿头乡为重点进行了为时180多天的调查。通过调查,明确了杨梅发病的基本特征,并对病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为病害防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百菌清是杨梅生产上普遍使用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在杨梅采收前预防杨梅褐斑病和赤衣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生长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施药后5d、12d、19d、26d、33d杨梅果实中的百茵清最终残留量分别为6.353、1.658、1.102、0.503、0.236mg/kg,其中施药后33d杨梅果实中的百菌清最终残留量符合《DB33/372.3—2008〈无公害杨梅〉(浙江省地方标准)》百茵清的最大残留限量≤0.5mg/kg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新发生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为更好地识别并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湖南永州奈李果园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TUB、CAL和ACT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其ITS、TUB、CAL、ACT序列与P.longicolla同源性分别为98%、99%、99%和98%.室内人工接种病原菌3~5 d后果实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转腐烂等症状,与田间果实危害症状一致.[结论]初步确定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的病原菌为P.longicolla YZ.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病原菌确诊及其防治依据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辣椒在生产上由于大面积死秧,其栽培面积迅速大幅度减少,为此,采集病样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植物病害作出鉴定,将所分离到的纯种进行人工培养,再接种到健康植株上,观察所表现症状与病组织上的病状是否一致,若证明病症相似,再通过分离,培养又重新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至此,可以确认这种病原物即为导致植物发病的病原物,研究证明,导致辣椒死秧的病原菌是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并通过分离接种后的发病情况,从理论上提出辣椒疫病防治方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新郑某养鸡场鸡群严重腹泻进行病原确切诊断并提供防治依据,采集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经细菌分离培养、抹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5株鸡源志贺氏茵.用分离菌株攻毒后的发病比例为2/5~4/5,死亡比例为1/5~3/5.由此表明5个分离茵株均具有一定的毒力.血清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5个分离菌株均为鸡源...  相似文献   

14.
<正>家蚕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病症,依其病原物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症状,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蚕农损失。1发病原因1.1病原物的存在。在蚕桑生产中,病死的蚕及  相似文献   

15.
杨梅凋萎病菌侵染、传播及树体内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有效的杨梅凋萎病防控措施,对凋萎病菌分生孢子侵染、传播、病害周年发生动态及病菌在树体内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101~2×106 mL-1浓度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溶液都能侵染杨梅致病,主要通过嫩枝的皮口及伤口侵入,有2个侵染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凋萎病菌分生孢子周年均可捕捉到,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8月底至10月中旬为两个分生孢子捕捉高峰期。凋萎病周年都有新病枝出现,发病高峰期集中在9月中旬至11月初,在果园内海拔低、流水冲刷严重的位置先发病。周年内发病杨梅树内拟盘多毛孢的分离菌株数及DNA拷贝数都是健康树的2~6倍。凋萎病菌可以周年寄生在杨梅的整个树体内,没有明显的菌量高峰期,嫩枝位置菌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调查盐津家蚕常见病害(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发生的种类、简述病害的识别方法及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病的原因,为我县桑蚕饲养和蚕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棚、温室甜瓜病害发生流行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易感病的甜瓜植株,二是一定数量的病原物,三是适宜发病的温湿度条件。因此,防治甜瓜病害应做好以下4项管理。1.减少病原物减少生长环境中的病原数量,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根本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盐碱地玉米青枯病的发病规律调查研究发现,盐碱地玉米青枯病发病率与品种抗性、栽培条件密切相关。结果表明,播种期越早,青枯病发病率越重;种植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经品种抗病性鉴定,初步明确了当前黑龙江省主栽及推广玉米品种的抗性表现,10份鉴定材料中有5份高抗、2份抗病、1份为中抗、1份感病、1份高感。  相似文献   

19.
从河北省昌黎县不同鸡场发生的法氏囊病鸡群中,分离到JD1,JD2,JD3,JD4,JD5共5株IBD病毒毒株,通过初步分离与试验,并对其作了致病性,鸡胚适应性和免疫保护性等项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均为IBDV,且可使易感鸡100%发病,致死病在0-40%。  相似文献   

20.
黄花菜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锈病是危害黄花菜的三大病害之一。通过调查与田间试验,初步掌握了病原物萱草柄锈菌的致病特点和该病发生发展规律,并筛选出了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和25%粉锈通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三唑硐)。提出了综合防治黄花菜锈病可采用推广抗病良种、更新老龄株丛、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秋后挖弄、冬季“客土”培蔸和及时喷药预防等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