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金针菇又名朴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国内外市场畅销的食用菌。为满足市场的需要,近年来我们进行了金针菇栽培工艺改革的探索,并于1986年冬~1987年春进行了室内高产栽培与制罐试验,共种植88000袋,总产鲜菇15333公斤,生物效率87%,收入67468元,纯利达3万多元,加工三鲜菇(金针菇、香菇、蘑菇)罐头74吨,荣获省新产品奖。现将金针菇室内高产栽培与制罐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秀法  李德兴 《食用菌》2006,28(4):34-34
我县金针菇规模化生产已有二十余年,年栽培量8000万袋以上,外出菇品遍布23省(市),并在80多个大中城市占居相当市场份额。现将经多年研究推广应用的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本规程规定了金针菇的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适用于金针菇大棚或室内袋装栽培。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栽桑养蚕副产品,笔者进行了桑树伐枝栽培金针菇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伐桑枝条处理 收集桑枝伐条晒干,粉碎备用。另外,蚕沙也要及时晒干(或烘干),以防霉变。 2栽培季节和菌株 金针菇是低温型菇类,在北方地区秋末、冬初、初春寒冷季节均可栽培。当日平均温度在15~25℃时,可进行接种栽培。通过试验,北方内陆地区因气候干燥,温度偏低,应选择较耐干旱的中低温型品种,如:金针菇杂交19号、金针菇Fv088、金针菇Fv8802、深圳纯白金针菇等。 3栽培场地的选择 ①室内栽培:利用闲置房屋可在适温季节进行栽培。室内清洁卫生,四壁用石灰抹光消  相似文献   

4.
1991年下半年渐江省常山县食用菌栽培数量又较去年成倍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县栽培猴头菇、金针菇、香菇的专业户已超过1万户。栽培数量将达到5千万瓶袋。为了预防意外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广大专业户积极参加保险。他们每袋香菇交纳保险金0.30元、金针菇交纳0.25元、猴头菇交0.20  相似文献   

5.
根据金针菇需在遮光、保湿条件下出菇的生长特性,我们于1990年在渐江省江山、黄岩市开展了由黑膜代替常规农膜覆盖金针菇的室内、室外栽培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和提高子实体质量的效果,并为金针菇室内栽培移至室外栽培创造了条件。为此,今年将在黄岩、临海二个金针菇主栽区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白色金针菇F_(21)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浙江省江山市栽培白色金针菇为1500万袋,鲜菇产量7000吨,产值2400万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白色金针菇生产、加工基地之一。现将白色金针菇F21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出菇管理阶段措施小结如下:1低温出菇白色金针菇F21出菇最适温度是5~15℃...  相似文献   

7.
史卫东  常春祺 《食用菌》1992,14(2):38-38
笔者在石家庄西部山区的冬季,采用半地下式菇房栽培金针菇,取得了较好效果.从1986~1990年共栽培19.63万m~2,总产642.58万kg,总经济效益1093.93万元.现将菇房建造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室内栽培,由于受菇房面积的限制不利于规模经营。本试验旨在通过黑膜覆盖探讨金针菇大田栽培技术和可行性,从而为金针菇的大规模生产另辟一条省本、高效益的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废料二次利用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部分金针菇废料二次用于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5%金针菇废料配方出菇快,整齐度好,生产周期与目前工厂化生产配方基本一致,产量高,品质优,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日产10t的厂家据此配方生产,年可节本21.6万元.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1997,(4)
本公司重科研,推广、菌种生产、鲜品收购、盐渍、罐头加工、转储等多项服务。①提供鲜金针菇8000万kg,按客户要求分级包装、托运。②提供金针菇罐头60000件,盐渍菇40000kg,蘑菇200t。③提供金针菇菌种,母种50元/支,原种10元/瓶,栽培种3元/袋。①提供各种规格丙烯菌袋、乙烯25~28cm栽培袋,量大面议。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南郊徐村康华菌种场,电话:0516-2730362,主管:王洪敏,邮编;272205  相似文献   

11.
90年下半年至91年上半年(栽培季节跨年度)浙江省常山县金针菇生产得到迅猛地发展,全县7000余户农民栽培金针菇近2300万袋,每袋产量达到0.4公斤,甚至有的单产超过0.5公斤,平均每袋净收入将近1元。从90年11月下旬到91年2月初,全县鲜菇收购量达4000吨,创下历史新纪录,预计  相似文献   

12.
由福建省南平市科委生物实验室承担的金针菇大面积栽培试验课题,四月十六日在南平市通过了技术评审。市科委生物实验室从1984年冬开始对金针菇的菌性、育种、配方基质等方面进行二年的栽培试验,积累了大面积栽培金针菇的经验。去冬今春,在东坑乡的八仙、罗源、上洋、黄(土富)和夏道的徐洋、文田六个村41户推广栽培,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约3个月)大面积栽培试验,已达到了设计要求。生产金针菇14.25万袋,总产量34750公斤,总产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1997,(2)
纯白一号金针菇集多种金针菇菌株之优于一体,菌丝生长温皮5~32℃,子实体形成温度5~22℃。菇体纯白,出菇密集,不易开伞,在强光下仍能保持洁白高产。适应室内、外栽培,前三潮转化率160%,经济效益高于黄色菌株。母种含邮资每支25元,量大从优,款到即寄。另有广温型平菇菌株巨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的养蚕业又逐渐发展起来,产生了大量的桑枝及蚕沙,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笔者进行了用桑枝粉和蚕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准备原料 将夏伐或秋伐的桑条晒干,蚕沙也要及时收集、晒干,贮藏备用。金针菇属低温型菇类,秋末、初冬、初春均可栽培,当日平均气温在15~25℃时可接种,适宜的品种有杂交19、Fv908等。2 栽培场地①室内栽培:可利用闲置的房屋、蚕棚等进行栽培,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室内用石灰抹白消毒后备用。②室外栽培:挖宽4m、长12~15m的沟,将挖出的土放在地沟四  相似文献   

15.
徐志刚  蒋时察 《食用菌》1993,15(5):30-31
我们于1986年开始进行袋栽金针菇的研究,通过对品种、接种期、培养基配方、搔菌、装料量等试验,总结出配套的袋栽金针菇高产模式,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30%以上。几年来先后在全省推广580万袋,经济效益达978万余元,该项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现将其技术要点归纳如下:(一)选用高产优质菌株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16个菌株参加品比,通过对菌丝生长、栽培特性、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江山市是浙江省金针菇生产大县,种植金针菇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14年江山市金针菇栽培总量达1.6亿袋,产值4亿元,是农民脱贫致富、农业提质增效的好项目。近年来,由于受到工厂化金针菇产品的冲击,市场价格逐年降低,种植效益不断下降,而金针菇栽培主料棉籽壳的价格坚挺。当地油茶资源丰富,油茶壳多用作燃料。于是,我们利用油茶壳粉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金针菇试验,效果不佳。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招龙 《食用菌》1999,(2):17-18
金针菇营养丰富,质脆嫩滑,口味鲜美,并具药用作用,经常食用金针菇对肝脏疾病及肠胃疾病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金针菇栽培常用木屑、棉子壳等作材料,在南方如用稻草栽培价格较低且资源丰富,但稻草栽培的产量较低.为了提高金针菇的产量,笔者进行了稻草栽培金针菇科学配方的综合研究.在金针菇栽培中,影响产量的因素较多,本试验旨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着重对不同用量的菌种、麸皮、尿素3个因素的结果进行研究,以求找到稻草栽培金针菇影响产量最大的因素及最佳组合,并据此来提高金针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我所对金针菇品种、栽培管理及罐头加工进行了生产性探索,经两年试验证明,利用室内塑料棚栽培金针菇效果很好,具有省工、省时、省成本、金针菇品质上乘等特点,平均生物效率95%。现简介如下: 一、品种选择我所引进8个金针菇品种,经两年栽培试验筛选出金针一号、三明一号两个品种,很适宜塑料棚栽培。二、袋式、箱式栽培在塑料棚中适宜袋栽和箱栽,不适宜广口瓶栽培。因瓶栽菌柄长出瓶口6—7cm时,容易散乱,影响商品质量。配方:棉籽壳95%,玉米粉3%,石膏1%,糖1%。棉籽壳预先要经太阳暴晒2—3天,以杀死料内虫卵及病菌(陈棉籽壳要堆制过)。拌料时水份要吃  相似文献   

19.
我县从1984年开始栽培金针菇,到1987年已在闽北地区推广发展到120万袋,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食用菌综合开发项目。为了保证制罐和脱水金针菇的质量,提高产品出口创汇的竞争能力,我站于1987年对从上海、三明引进的8个优良金针菇品种进行区域  相似文献   

20.
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中,利用菌草粉替代或部分替代棉籽壳进行白色金针菇生产。在栽培料筛选中,用菌草粉替代或部分替代棉籽壳作栽培料对白色金针菇产量影响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