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石竹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施栽培环境下,通过对香石竹的根际土壤酶活力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香石竹发病植株的根际土壤酶活力明显不同于正常植株,多酚氧化酶、半纤维素酶发病植株分别高于正常植株167.6%、51.9%,而无机焦磷酸酶、脲酶则分别低于正常植株41.9%、21.1%。因此,香石竹的发病或许与土壤酶活力的变化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正>1茄子黄萎病1.1发病规律。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苗期发病较少,一般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出现,进入盛果期病情急剧增加。通常从植株的半边或整个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病。1.2病害症状。发病初期植株下部至中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初花蕾期开始发病,盛花至结铃期发病较重且普遍。受害轻的植株叶片发黄,铃少且小,纤维短,吐絮不畅;发病重的植株则提前枯死,造成棉铃不能成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2014年,南皮县红叶茎枯病严重发生,棉田发生面积占植棉面积的46.3%,其中重病田占发病田的13.3%,给棉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进入7月份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频繁,容易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会导致玉米顶腐病发生,应注意防治。1.发病症状:植株发病后表现为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退绿呈黄亮色,有的则呈现透明状,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103cfu/g、2.07×103cfu/g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猝倒病和根腐病是1月份和2月份温室冬春茬蔬菜苗期最常见病害,多由腐霉菌引起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瓜等多种蔬菜发病并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一、常见病害症状及发病条件。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特别是在局部有滴水时,很易发生猝倒病。苗期遇有连续阴雨雾天,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根腐病:是由腐霉菌、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三大类真菌引起的严重的植物病害,使植株枯萎、根系腐烂,甚至整个植株死亡。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症状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在染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皱褶、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黄化,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滞、矮化,开花后坐果困难,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4,(4):34-34
一、发生规律上年遗留在土壤、病残体中的菌核春季萌发.释放子囊孢子随气流扩散传播.为初侵染源.飘落在植株上的孢子产生菌丝.侵入衰老叶片、花瓣引起发病。一般油菜盛花期为发病始盛期.随着发病的花瓣、老叶败落至植株其他部位.常在主茎叶柄或分枝处形成病斑.或通过败叶搭接,导致茎秆或分枝发病.  相似文献   

9.
转PRSV复制酶基因T2代番木瓜植株的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转PRSV复制酶基因的番木瓜植株,其自交及杂交二代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m-blot杂交的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整合在番木瓜的染色体上.人工接种PRSV的Ya、Vb、Sm株系于分子检测阳性的7~8叶期植株,转基因植株均表现高抗.在定植田间的9个月中,转基因植株无一发病,而对照则全部发病.  相似文献   

10.
王亚新 《河南农业》2020,(13):27-27
一、发病症状枣疯病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侵染发病,最初从一个或几个枝条开始发病,随着病情的扩展,传播到其他枝条,最后扩展至整个植株。枣疯病最明显的发病症状是枝叶丛生黄化,芽的不正常萌发表现为感病植株一年生发育枝条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的隐芽萌发后均成为发育枝,新生发育枝条上的芽又萌发成小枝,如此不间断地逐级生枝,就形成了丛枝状,直到4次枣头上的主芽不再萌发。  相似文献   

11.
<正>7月份以来,沙河市西部山区、丘陵区春玉米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在平原夏玉米产区也有零星发生。发病地块病株率轻者10%以下,重者20%30%,给群众带来较大经济损失。1发病症状发病植株大部分在地块边缘,单株或数株成片分布。植株矮化,高度9030%,给群众带来较大经济损失。1发病症状发病植株大部分在地块边缘,单株或数株成片分布。植株矮化,高度90110 cm,节短茎粗,叶色浓绿,且宽短硬直上冲。大部分不抽穗结实,抽穗也是穗小畸形,没有产量。2发病规律玉米粗缩病毒存在于杂草体内,通过灰飞虱传播。春玉米苗期至7叶前易感病,4叶前感病,5110 cm,节短茎粗,叶色浓绿,且宽短硬直上冲。大部分不抽穗结实,抽穗也是穗小畸形,没有产量。2发病规律玉米粗缩病毒存在于杂草体内,通过灰飞虱传播。春玉米苗期至7叶前易感病,4叶前感病,56叶显现病症。感病期与灰飞虱迁入、羽化盛期相遇,是导致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灰飞虱一般年份发生46叶显现病症。感病期与灰飞虱迁入、羽化盛期相遇,是导致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灰飞虱一般年份发生45代。越冬若虫4月中旬至5月中旬羽化,  相似文献   

12.
1 症状 受害植株上部叶色深,下部褪绿,叶片由下向上萎蔫、脱叶直至死亡。植株多从茎基部开始发病,植株木质化以前,茎基部明显缢缩,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上部多从枝权处发病,形成褐色至深褐色病斑。果实多在蒂部首先发病,病斑水渍状扩展形,向果面和果柄发展,病果可干缩而不脱落,潮湿天气病果可产生稀疏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13.
1枯萎病的发生 1.1大气和土壤温湿度.当土壤温度高达28℃~35℃时,棉花播种12天即可感染发病,而土壤温度下降到25℃时,发病则需24天,土壤温度在20℃~27℃时发病最重,而土温上升至32℃以上时不发病,一般6~7月份雨水均匀分布,且雨量多,则发病重,如果雨量少或降雨集中,则发病轻.6月中旬~7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进入高温季节枯萎症状开始隐蔽,8月下旬~9月中旬发病又有回升.  相似文献   

14.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宿根甘蔗黄化发生较严重的蔗区实地调查甘蔗幼苗黄化的症状表现、发病特点和规律,并采样分析正常和黄化蔗地土壤及植株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在酸性较强的土壤,土壤有效铁、锰、钙、镁元素含量均低于正常土壤,有效硫含量高于正常土壤,有效硼含量则差异不大;宿根蔗幼苗黄化株叶片的活性铁、全量钙、镁、硫含量低于宿根蔗正常植株,活性锰含量高于正常植株,全量铁、锰含量则表现为病株叶片高于正常植株叶片,全量硼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可能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药害性烂鳃病与营养性烂鳃病等。虽然烂鳃病的种类不同,但危害均较大,且任何季节都可发病,4月至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6月至9月份则为流行高峰期。细菌性烂鳃病多与赤皮、肠炎与寄生虫病等并发。一旦发病,可导致大量草鱼死亡。因此,掌握该病的防治技术要点,可将损失降至最低。1.症状与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尖孢镰刀菌侵染下香蕉幼苗抗病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枯萎病由土传病菌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为探究病原菌侵染过程中香蕉植株的抗病生理响应,本研究利用温室培养植株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病原菌侵染之后叶绿素含量、抗病防御酶活性、总酚含量、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病原菌的侵染,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侵染第16天时,发病植株叶绿素含量相对于健康植株降低44%;(2)病原菌侵染之后,植株各部位抗病防御酶苯基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3)随着病情的加剧,酚类物质和木质素逐渐在植株体内累积;(4)病原菌侵染之后,香蕉植株叶片和假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当植株发病等级为I级时,叶片和假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至未侵染植株的1.53和1.62倍,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至未侵染植株的67%;(5)当植株发病等级为II级时,叶片和假茎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至未侵染植株的的3.01、5.38和1.99倍。综上所述,病原菌侵染之后,香蕉植株会通过提高抗病防御酶活性,合成抗病物质酚类和木质素,同时,也会主动累积可溶性糖和氨基酸,来缓解由于病原菌侵染之后所造成的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17.
正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叶片呈桔黄色、萎垂、反卷、叶片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的界限不明显。地上部植株后期发生萎蔫状。病害由基部向上发展,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以后稍微变软,呈褐色水渍状。随着病害发展,病株的根茎,茎的髓部和皮层也受侵染而变色,最后根茎和茎基变褐腐烂。用手挤压病部有白色的菌浓溢出,并有恶臭气味。2发病规律该病在我地发生于6-9月高温多雨天气,相对湿度大于80%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41-145
采集云南省河口县4个地区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的健康和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共24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同一发病蕉园中健康与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防治香蕉枯萎病从农艺措施角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同一发病蕉园中健康植株根系附近土壤pH高于感病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0.17~1.77;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于健康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20.25~99.91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健康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16~253.87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健康植株土壤,二者之间的差值为92.71~299.03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健康植株,是健康植株的1.17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发病症状1.根腐病。其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一般在定植后至盛果期发生,染病植株的枝叶白天发生萎蔫,傍晚至次日凌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个植株枯死。观察根部,病株的根及根茎部皮层呈浅褐色至褐色腐烂,  相似文献   

20.
<正>1症状该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2种类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块茎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