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玛曲县草地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玛曲县草地退化现状的研究分析,认为造成该地区草地退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超载过牧和鼠虫害猖獗等。并以草地退化成因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以草定畜、围栏封育、及时补播和灭鼠防虫等措施,以达到改良草地、防治草地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物质资源非常丰富,天然草地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但由于近些年鼠害、草场牲畜超载过牧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较为严重,草地植被种类也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同仁县草地退化的原因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人畜活动、气候变化以及鼠虫害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论述了同仁县草地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改善该地区草地退化的对策及措施,以期为同仁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0年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为23.00万hm2,占草地面积的58.76%,目前仍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退化。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它引起天然草地由轻度退化向中度和重度退化演变。因此,本研究以控制载畜量、解决草畜矛盾为核心措施,提出天然草地综合治理对策,以促进天祝县天然草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祁连山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草地退化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被称为"中华水塔".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急剧增加以及草场牲畜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严重,甚至形成大面积次生裸地"黑土滩"."黑土滩"的形成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威胁着本地区广大牧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威胁着"中华水塔"的环境安全,威胁着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平衡.开展退化草地成因机制研究对三江源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具有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典型的玉树州称多县清水河乡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土壤养分以及草地退化成因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果洛州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宝元  华本 《青海草业》2003,12(1):35-37
通过资料分析,果洛州有退化草地357.76×104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1.19%。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类危害以及滥采滥挖等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草地建设,实行以法治草,防治草地鼠害以及建立人工草地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草地退化的水分因素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魏永胜  梁宗锁  山仑 《草业科学》2004,21(10):13-18
从草地退化的概念与表现出发,分析造成草地退化原因中的水分因素作用,指出天然草地的超载过牧、人工草地品种选择失当等因素均可以造成土壤水分失衡,进而可通过对草地群落结构、牧草生长、草地生产力等多个方面的影响造成草地退化.并提出以水分平衡为基础的退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分析,天峻县现有退化草地7.67 × 105 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9.5%.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虫危害、毒杂草危害及人为因素等.本文提出了大面积防治鼠虫害及建立人工草地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气候变暖、超载放牧、鼠虫危害、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天然草地生态环境的退化,严重制约着青海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的草地资源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草地资源保护和建设的措施,以促进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天祝县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天祝县目前天然草原巴普通发生退化,其中退化比较严重的达到13.47万hm^2,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34.41%,重点分布于草原草场和山地草甸草场,沙化、碱化面积8.6万hm^2。草原退化是内围和外围共同作用的结果,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气候变化、超载过牧、鼠虫危害、滥垦乱挖、不合理利用等。提出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改良退化草场,发展人工草地,实施退耕还草,强化草地监管力度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参考青海省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2007年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时获取的最新数据,从退化草地面积、草地类鲜草产量初步对全省天然草地进行了退化趋势的分析,认为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趋势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退化程度不明显。最近30年来,天然草地的退化速率明显加快,尤其是地处"三江源区"的天然草地,是全省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其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和气候因素所致,自然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是渐进式和缓慢的、不易察觉的一个过程,远不及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长期超载过牧等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干扰对草地动态演替产生的影响,更加直接,更为严重。但自然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海北祁连县西端的央隆草原是高寒干旱气候区,以纯牧业为生产方式,近年来草地退化严重。通过分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破坏了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草地退化;其次是气候变化影响和风蚀作用致使草地进一步退化乃致沙化。  相似文献   

13.
屈海林 《青海草业》2010,19(4):31-33
湟中县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制约,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影响了本县畜牧业经济发展,本文就草地退化现状和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史国菊 《青海草业》2010,19(3):28-30
海晏县草地退化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致,特别是不合理的人为利用,加剧了草地退化,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止和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4,23(4):44-49
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范围涉及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和1地、1市,尤其是青南高原"三江源区",是天然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是全省草地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草地治理和恢复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治理项目,提出了几种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和技术,为退化草地的治理和恢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都耀庭  张东杰 《青海草业》2006,15(4):35-37,28
通过调查资料分析,玉树县现有退化草地597533.3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3.56%。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虫危害以及滥采乱挖等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草地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生态保护治理等项目工程以及逐步完善和实行以法治草,建立人工草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互助县草地退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调查资料 ,分析了互助县草地退化原因 ,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毛措 《青海草业》2011,20(3):53-56
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草地退化面积和退化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蔓延日趋严重,危害面积急剧扩大,五年时间增长了108.7%;牲畜严重超载和鼠虫危害严重是黑土滩形成的原因;治理黑土滩的主要措施为加大草地资金投入,防治虫害,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建立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等。  相似文献   

19.
高寒草原类草地退化原因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乾坤 《青海草业》2013,22(2):23-25
高寒草原类草地是青海省及其藏北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严重制约着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草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的干预强度的不断加大,草地退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剧。文章主要对青海高原地区高寒草原类草地退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玉春  杜铁瑛 《青海草业》2013,22(1):19-21,3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草地资源基础数据,参考国内外草地退化的分级标准,初步确定了青海天然草地退化的量化分级指标以及其他的辅助指标,进而将全省退化草地按退化程度划分为轻度、重度、中度3个等级,并指出了3个退化等级的表现特征和退化草地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