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概述了多环芳烃的组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来源以及在茶树不同器官的分布特征、不同茶类多环芳烃含量的差异性.提出通过茶园园地的选址、生态建设、茶园合理施肥、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消烟防尘等技术措施来防治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茶树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数垦最多的致癌物,可进入植物、动物和人体,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主要性质、来源、危害及其在茶树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重点阐述了茶园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监测、茶树对多环芳烃的吸收积累、多环芳烃在茶树各组织中的迁移和分布、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加工工艺中多环芳烃的变化以及冲泡过程中多环芳烃的浸出率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我国茶叶生产和加工各环节中应研究和控制多环芳烃问题,以应对全球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氯酸盐是茶叶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和对外贸易构成了潜在风险,已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来源及污染现状,介绍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分析技术,以期为开展高氯酸盐环境化学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风险及其相关安全标准等方面的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贝贝  陈歆  彭黎旭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2069-2074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河口海岸沉积物是PAHs重要的源和汇。PAHs在沉积物中环境行为的研究为其生态风险评估和污染治理措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河口海岸沉积物中PAHs的吸附解吸、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主要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关于茶叶清洁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桂义  胡孔峰  袁丁  罗娜  王荣献 《茶叶》2003,29(3):159-161
论述了清洁生产与茶叶清洁生产的概念;分析了茶叶的污染来源及茶叶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提出了实现茶叶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与途径;加强管理,建立茶叶清洁生产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科学合理施用肥料;茶园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减少茶叶加工中的污染;与无公害茶叶生产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除部分源自被污染的环境外,其主要来源是直接施用化学农药.本文参阅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报道,从农残影响茶叶出口创汇、茶叶农残自然降解动态、茶叶农残降解技术和茶叶农残分析检测技术几方面对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司一然 《福建茶叶》2016,(6):209-210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的排放越来越多。加之重金属对水体的毒害作用非常大,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被植物吸收的重金属达到一定量时,植物内部将产生毒害引起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因此,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茶叶产业为例,就其重金属污染的种类和来源进行了阐述,对重金属污染引起茶叶的危害进行了讨论,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检测黑茶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方法。茶叶经丙酮和二氯甲烷超声提取、硅胶柱层析、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混合洗脱。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和超纯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74 nm,16种多环芳烃分离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均≥0.996,最低检出限为0.1~1.0 μg·L-1,线性范围为1.0~200.00 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1.9%~116.5%,相对标准偏差值均≤2%。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成本低的特点,同时也降低了对实验仪器的要求,可用于同时检测分析黑茶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在茶树鲜叶及绿茶加工过程中残留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监测了茶树鲜叶及其绿茶加工中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树一芽二叶样品PAHs含量差异明显,产地环境PAHs污染程度对茶鲜叶PAHs含量影响较大。茶芽、嫩叶、老叶PAHs含量分别在40.5~52.8μg·kg~(-1)、50.0~67.4μg·kg~(-1)和91.5~97.6μg·kg~(-1)之间,PAHs含量大小顺序为老叶嫩叶芽。汽车尾气对交通公路旁茶树芽和嫩叶PAHs含量影响较大,且对50 m范围内茶树鲜叶影响更明显。电加热干燥模式下,水分散失和PAHs挥发是影响绿茶加工过程中PAHs含量的两个关键因子。加工环节过后,茶叶PAHs含量由61.0μg·kg~(-1)上升到166.1μg·kg~(-1)。摊放和干燥过程中PAHs大量挥发,造成茶叶干重中PAHs残留量由292.0μg·kg~(-1)降低到171.9μg·kg~(-1)。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D)对北京市4家超市销售的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7类植物油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7类食用植物油样品多环芳烃(PAHs)污染较为普遍,∑_(16)PAHs中芴、菲和艹屈检出率最高。∑_(16)PAHs在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中平均浓度为:芝麻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调和油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_8PAHs/∑_(16)PAHs的比值为0.08~0.32。7类食用植物油中PAHs的潜在致癌风险为:花生油葵花籽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榄油。通过PAHs的健康风险评估可知,北京成年居民通过食用植物油摄取PAHs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汪庆华  刘新 《茶叶》2006,32(2):66-69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扶持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加工厂的改造,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部位茶鲜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以政和大白茶鲜叶原料中PAHs的含量和标准偏差值最小,平均含量为126.92 μg·kg-1,偏差值为17.59 μg·kg-1;不同部位茶鲜叶中PAHs含量及标准偏差值表现为芽<第二叶<第四叶<第六叶,芽头PAHs含量为119.13 μg·kg-1,标准偏差值为14.36 μg·kg-1;不同季节茶鲜叶中PAHs含量及标准偏差值呈现秋<春<夏的分布特性,秋季茶鲜叶中PAHs的含量为112.75 μg·kg-1,标准偏差值为11.97 μg·kg-1;同时茶鲜叶中16种PAHs主要以2、3环PAHs为主,占PAHs总量的80%左右,4~6环PAHs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农药残留及其通过茶汤进入人体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世界上最普及的饮料.茶树由于受到大量病虫危害而需要施用许多农药.鉴于公众对食品安全性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本文对红茶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及其通过泡茶进入茶汤的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红茶中的农药残留量为0.18~1.90 mg/kg,其中只有一部分能进入茶汤而被人体摄入.将茶叶冲泡因素考虑在内,通过饮茶进入人体的农药残留量只有...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green tea, black tea and decaffeinated black tea consumption on urinary and fecal excretions and whole blood and bloo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polyphenols. The 56 day study was divided into four randomly arranged experimental periods of 14 days each during which the 10 healthy adult subjects consumed a laboratory controlled, constant, measured diet based on ordinary foods. During separate periods, subjects received no tea, green tea, regular black tea or decaffeinated black tea beverages at the three daily meals. Subjects made complete collections of urine and stools throughout the study and fasting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d at the end of each experimental period. Polyphenols contained in urine, feces, whole blood, blood serums, food and tea were analyzed by the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of Wah Lau et al. (1989). Green tea consumption resulted in highest intakes in greatest fecal and urinary excretions, highest retentions, and high whole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polyphenols followed by effects of regular black tea, decaffeinated black tea and no tea treatme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lyphenols from tea are at least partly absorbable. Henc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dietary polyphenol may occur internal to the body proper and not only as effects within the intestines.  相似文献   

15.
李鑫  侯静怡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20,(3):16-19,23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态变化之一,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尽管CO2浓度升高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对茶树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关注。本文回顾和总结了CO2浓度升高对茶树的初级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碳氮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CO2浓度升高环境下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应对技术,旨在为CO2浓度升高背景下茶树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龙井43为对照,研究了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对不同品种茶苗的选择性和取食量差异,并比较了茶丽纹象甲取食诱导龙井43、黄旦、福云6号和丹桂4个品种茶苗所释放的4种重要萜烯类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有食源选择的情况下,茶丽纹象甲雌成虫在福云6号茶苗上的着落率和取食量都显著高于龙井43,而雌、雄两性对龙井43茶苗的取食量均显著高于黄旦;但是,在无食源选择的情况下,同一性别茶丽纹象甲对4个品种茶苗的取食量之间不具显著差异.与同一品种的健康茶苗相比,茶丽纹象甲取食均可显著诱导不同品种4种萜烯类物质的释放.茶丽纹象甲对不同品种茶苗为害相同时间,各品种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有所差异,为害12 h,丹桂中芳樟醇的释放量和福云6号中DMNT、法呢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龙井43;为害24 h,黄旦和丹桂中罗勒烯的释放量、福云6号中芳樟醇的释放量,以及黄旦、丹桂和福云6号中DMNT和法呢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龙井43.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雯  屠幼英 《茶叶》2010,36(2):77-81
夏秋茶叶由于自身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杀青、做青、揉捻、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唯一“完全蛋白质”的植物来源,其9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近几年,随着加工工艺的改进,添加大豆蛋白的营养食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简要介绍了大豆蛋白的应用现状、特点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