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目的]鉴定木霉菌Tr10,并研究其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木霉菌Tr10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其对作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依据Tr10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棘孢木霉。结合ITS序列分析可知,Tr10应该归为棘孢木霉。木霉菌Tr10对供试病原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结论]为今后在生产上应用木霉菌Tr10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陕西省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养殖的鳖穿孔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在分离出的6种菌株中,经过人工感染试验,其中9401,9402,9403和9405菌株对健康幼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症状;对小白鼠感染试验,4种菌株均能致死。由此说明这4种菌株为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Stanier)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Hauser)。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细菌性叶枯病病原菌和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猕猴桃细菌性叶枯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并研究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侵染循环、传播途径和发病因素。结果表明,该细菌在许多理化特性上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细菌有相同之处,但在形态特征上与溃疡病病原细菌有着明显的差异,该病的病原细菌应该为丁香假单胞杆菌丁香致病变种,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气候和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胡椒属植物中,栽培胡椒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野生胡椒资源也具重要的开发价值。为了解海南胡椒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集了74份材料,对其形态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8个形态性状其平均变异系数为51%。数量性状中,侧枝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1%,叶片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6%;质量性状中,主蔓被毛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70%,成熟叶片颜色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采用数量分类法对海南胡椒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形态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139处,74份胡椒种质被分为3大类群;在阈值为0.032处,74份胡椒种质可分成SG1(所有的海南蒟)、SG2(6份假山蒟)、SG3(6份假山蒟和3份华南胡椒)、SG4(8份假山蒟和4份细叶青蒌藤)、SG5(假蒟和蒌叶)、SG6(印尼大叶种、班尼叶尔一号和古晋种3个栽培品种)、SG7(9份大叶蒟和2份复毛胡椒)和SG8(16份毛蒟和1份苎叶蒟)8个亚类。  相似文献   

5.
山香园(TurpiniaargutaSeem)的营养器官性状在其分布区内表现出明显的变异,应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山香园在营养器官上的性状变异规律,结果是:1山香园在营养器官上的性状变异分为四个类型(I、II、III、IV),其中类型I变异显著,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II、III是过渡类型,性状不稳定.2山香园在营养器官的性状变异分化中,叶宽、株高和地径3个性状的信息贡献率最大,是主要的变异性状.3山香园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6.
葫芦巴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萍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6):202-204
通过田间系统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对葫芦巴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葫芦巴根腐病由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等复合病原真菌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在我国新发现的两种病害:杜鹃芽腐病和棕叶芦叶枯病,杜鹃芽腐病由杜鹃芽链束梗孢菌[Pycnostysanus azaleae(Peck)mason]引起;棕叶芦叶枯病由棕芦环纹束梗孢菌[Annellophragmia coonoorensis(Subram.).Subram]引起。这两种病害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故文中对病原形态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并与文献记载的属、种相比较。对于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危害、症状及防治也分别作了记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苜蓿根系形态结构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系形态结构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应用分形理论推导出根系长度与粗度(直径)的分形维数的计算方程,初步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推导出的分形维数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苜蓿根系结构的研究,并且分形维数的大小能够表征苜蓿根系形态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NCⅡ交配设计,估算了甘蔗5个外引品种和4个自育亲本无性系8种形态和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加性遗传方差对形态特征起着重要作用,而非加性遗传对品质性状的作用更重要.按一般配合力效应评价亲本品种,认为“ROC1”、CP57-614、CP72-1210、崖84-153和崖73-512是大多数形态和品质性状的最好配合者.根据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20个杂交组合中,“ROC1”×崖73-512、“ROC1”×崖71-374、CP57-614×川57-416、CP57-614×崖73-512、CP65-357×崖71-374、CP65-357×崖84-153、CP67-412×川57-416和CP72-1210×崖84-153被认为是较佳的组合,结果说明要扩大这些优良组合后代的种植,以提高选择优良品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引起国槐根茎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以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典型根茎腐烂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了国槐根茎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根据24个菌株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鉴定所分离菌株均为镰刀菌。致病性测定表明,24个菌株均能侵染寄主树皮组织使其腐烂变黑褐色。在Gen Bank序列数据库中,24个菌株的DNA序列分别与多隔镰刀菌(Fusarium decemcellulare)、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F.keratoplasticum和腐皮镰刀菌(F.solani)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100%。  相似文献   

11.
殊砂根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形态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地对珠砂根物候、生长发育过程,器官分化及形成、种实特性、适宜生长环境等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对殊砂根叶、果等形态变异进行了观测,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2.
NJ-18是从油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细菌,该研究从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J-1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经平板对峙试验表明,NJ-18发酵液对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Rhizoctonia solani、 Fusarium moniliforme、 Magnaporthe grisea、 Fusarium、 graminearum、 Rhizoctonia. cerealis、 A lternaria solani、 Botrytis cinerea、Fusarium oxysporum 等 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都具有良好的广谱抑菌活性;盆栽植株试验表明,NJ-18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发酵原液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分别高达到96.1%和88.2%,发酵液稀释200倍后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分别达到58.8%和51.4%.  相似文献   

13.
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1982-1986年,对北京、浙江地区的玉米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1985和1986两年分离的200株病株中,腐霉菌(Pythium)占66.5%,镰刀菌(Fusarium)占37%,丝核菌(Rhizoctonia)占10.5%,细菌(Bacteria)占4.5%,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占3%。回接成株期玉米试验表明,肿囊腐霉菌(P.inflatum Malthews)和禾生腐霉菌(P.graminicola Subram)是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则不是,至少不是主要病原菌。从玉米上分离出肿囊腐霉菌,过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ASI、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形态生理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对国家种质库内的454份玉米种质的抗旱性做了鉴定与评价.鉴定出1级抗旱性极强种质23份、3级抗旱性强种质67份、5级抗旱性中等种质94份、7级抗旱性弱种质173份、9级抗旱性极弱种质97份.试验鉴定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的玉米种质是玉米抗旱育种重要而珍贵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60份具有地域特征的新疆桑种质资源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种质资源间的叶片形态特征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选出了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67.99,叶长、叶幅及形态因子分别是第一、二、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新疆桑种质资源叶片形态分类有极显著影响的面积、长度、叶幅、周长、长幅比和形态因子参数,同时建立了6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进化研究中,海葵的胚胎和幼体是研究二侧对称动物进化祖先较理想的实验动物。以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中华仙影海葵的胚胎、浮浪幼虫及幼海葵的发生、发育过程,对各阶段的变化和形态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比较了中华仙影海葵与其他3种海葵的早期发育,揭示了中华仙影海葵从性腺成熟到16触手幼海葵各个阶段的变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症状观察结果确认平和县琯溪蜜柚黑斑病出现2种症状类型:黑星型和黑斑型.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果实黑斑病的病原鉴定为亚洲柑橘叶点霉,叶片黑斑有亚洲柑橘叶点霉和中华柑橘叶点霉.采用科赫氏法则证实亚洲柑橘叶点霉是瑁溪蜜柚黑斑病的病原菌,中华柑橘叶点霉未能对琯溪蜜柚果实致病.  相似文献   

18.
六种重要玉米病害病原名称的厘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晓鸣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8):3497-3507
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病害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威胁。在中国,玉米种植地域广,种植区生态类型多,病害种类复杂,常见病害有30余种。中国的玉米病害研究历史不足百年,从事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较少,导致玉米病害知识的传播受到一定影响,其表现之一就是我国在一些玉米病害病原名称的采用上存在明显混乱,已被弃用的旧病原名称还在普遍应用。这种现状影响了玉米病害科学研究信息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正常交流。本文梳理了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红叶病、北方炭疽病、圆斑病、黑束病6种玉米病害病原学名的历史变迁,重点结合近年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这6种病害病原在目前应该采用的正确名称。(1)玉米瘤黑粉病病原无论是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都有别于Ustilago属物种的特征,已恢复其名称为1912年命名的Mycosarcoma maydis(DC.)Bref.(玉蜀黍瘿黑粉菌),曾被广为采用的Ustilago maydis(DC.)Corda(玉蜀黍黑粉菌)成为异名;(2)基于Sporisorium属与Sphacelotheca在寄主科选择上的差异以及对玉米丝黑穗病致病菌的形态学、寄主病害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Sporisorium reilianum(J.G.Kühn)LangdonFullerton.(丝孢堆黑粉菌)被确定为玉米丝黑穗病病原的正确名称,而Sphacelotheca reiliana(J.G.Kühn)Clinton成为异名之一。由于Sporisorium reilianum种内存在对玉米和高粱的致病性分化,玉米致病菌又可称为Sporisoriumreilianum f.sp.zeae(丝孢堆黑粉菌玉米专化型);(3)普遍认为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玉米红叶病,但近年通过对致病病毒的测序,明确了多种病毒和株系是该病的病原。在中国,引起玉米红叶病的为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的小麦黄矮病毒-GPV(Wheat yellow dwarf virus-GPV)和玉米黄矮病毒-RMV(Maize yellow dwarf virus-RMV);(4)尽管在形态学方面有许多相似性,但通过多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证明Kabatiella属完全有别于Aureobasidium属,因此,玉米北方炭疽病病原的学名应该采用Kabatiella zeae Narita et Hiratsuka(玉蜀黍球梗孢),Aureobasidium zeae(Narita et Hiratsuka)Dingley作为异名处理;(5)分生孢子呈蠕孢状的真菌经历了数次属的变化,但形态学、基因序列信息、生活史、次生代谢物等特征的研究表明,引起玉米圆斑病的病原Bipolaris zeicola(G.L.Stout)Shoemaker(玉米生平脐蠕孢)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其无性态名称的保留得到了国际真菌命名委员会的同意;(6)对物种名称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的长期混乱使用使得其已经失去了纯粹种的含义,而Acremonium拥有150余个种并对应多个有性态属,已经成为了一个庞杂属。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揭示了Acremonium属的异质性,以分子特征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重新划分和新建了相关的属,Sarocladium strictum(W.Gams)Summerbell(直帚枝杆孢)成为了玉米黑束病病菌的新种名,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和Acremonium strictum Gams是其异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TR3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这2个菌株为绿色木霉(T.viridePers.ex Fr.)。从Genbank中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的6个菌株与TR1、TR2T、R3所作的系统发育树可知,TR1应该归为深绿木霉,TR2和TR3属同种真菌,应该归为绿色木霉,这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可作为木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耐旱性玉米筛选的形态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以20个CIMMYT选育的耐旱种质DTPWC9的不同株系为材料,对充足灌水、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几种不同供水条件下植株的一些形态指标与耐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子粒产量外,单株穗数、雌雄穗开花间隔、叶片衰老指数及叶片卷曲指数是耐旱性筛选的重要性状指标。研究结果对大田玉米耐旱性筛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