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密度对晋亚9号旱作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亚9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晋亚9号胡麻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影响,不同密度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以及不同密度与基本苗和成株数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密度下单株生产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必须在合理的种植密度范围内,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晋亚9号胡麻旱作时,产量达到最高时的适宜播种量为600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明了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对胡麻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和含油量、经济系数的影响。明确了雁杂l0号、内亚3号胡麻水浇地产量1725-2450kg/hm^2,旱作时产量1125-1500kg/hm^2的适宜的基本苗、成株数、播种量、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3.
白银市沿黄灌区胡麻适宜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白银市沿黄灌区水浇地进行了胡麻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为450万粒/hm2时,胡麻折合产量最高,为3 221.15 kg/hm2;播种量为525万粒/hm2时,折合产量次之,为2 807.69 kg/hm2。在白银市沿黄灌区现阶段生产水平下,胡麻播种量以375万~525万粒/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试验提出了胡麻、大豆立体栽培模式的最优结构,总带幅110 cm,其中4行胡麻60 cm,2行大豆50 cm,胡麻行距20 cm,密度600万~675万株/hm2,大豆行距30 cm,密度33万株/hm2。胡麻占地面积比例为50%,产量是单种的70%以上,边行优势提高胡麻单产20个百分点;立体栽培大豆产量是单种的80%左右,因胡麻影响比单种减产20个百分点;混合产量均高于胡麻或大豆单种产量。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施肥量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将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区域,旱地胡麻播种量825万粒/hm2,磷酸二铵90kg/hm2作种肥,胡麻种子产量可达1 117.50kg/hm2。  相似文献   

6.
栽培模式对甘肃旱区胡麻地土壤酶活性及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胡麻土壤酶活性及产量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cm耕作层,胡麻与小麦轮作、胡麻连作、胡麻与小麦间作模式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蔗糖酶活性不断增加,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略有所不同;在20~40 cm亚土层,胡麻与小麦轮作、胡麻连作、胡麻与小麦间作模式下的土壤脲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其余3种酶活性变化规律发生改变,说明深层土壤酶活性受到外因的干扰增多。合理的作物种植模式可以明显影响作物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轮作制度有效的缓解了胡麻连作带来的连作危害,而间作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连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7.
于2016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氮流失量和氮流失率,提高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氮流失量显著上升,氮流失率出现减小的趋势,且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不同品种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胡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以950万株/hm2处理下轮选3号最高,较定亚23、晋亚10号分别高6.16%~13.13%、2.63%~9.49%(P0.05)。相关分析表明:轮选3号的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均优于其他品种,得出轮选3号9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试验区胡麻比较适宜的高产优质种植品种和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播种密度对胡麻田杂草发生以及胡麻产量的影响,为胡麻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胡麻不同播种密度(45、60、75、90、105、120 kg/hm~2)对胡麻田杂草发生以及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胡麻播种密度与杂草发生量关系密切,播种密度越高,杂草发生越少。胡麻播种密度对胡麻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胡麻产量逐渐降低,主要是由胡麻密度越高,倒伏越严重,造成的减产率越高所致。[结论]综合胡麻密度与杂草发生、产量构成的关系并考虑倒伏因素,甘肃省中部地区胡麻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最佳种植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6种移栽密度条件下,橡胶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表现。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橡胶草单株农艺性状基本呈现增加趋势,当密度达30 cm×30 cm后,增幅减小;单株产量性状也基本呈增加趋势,30 cm×30 cm、30 cm×40 cm、40 cm×40 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高密度处理;群体产量性状以20 cm×20 cm和30 cm×30 cm处理较高。综合各农艺和产量性状,在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最佳种植密度为11.1×10~4株/hm~2,株行距配置为30 cm×30 cm。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张家口坝上地区覆膜栽培条件下油用亚麻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亚麻品种、种植密度)3水平(品种为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行距为24、20和16 cm)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全膜穴播种植(8粒/穴,穴距30 c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除陇亚杂1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株高、坝选三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千粒重差异较大外,不同密度处理的其他主要经济性状以及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分别在种植行距为20 cm、24 cm和16 cm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2 146.65 kg/hm^2、1 953.30 kg/hm^2和1 650.00 kg/hm^2;但倒伏率均以行距24 cm处理最高,行距20 cm处理倒伏率均较低。综合分析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倒伏率的影响,认为坝上地区覆膜条件下种植油用亚麻时以行距2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2.
种子类型和密度对直播当归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不同种子类型和密度对当归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当归直播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归叶片数增长呈"缓增-剧增-降低"趋势;当归株高受种子类型和密度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条件下正常头穗种子直播生长速率最快,火药籽次之,正常二穗种子最慢,同一种子类型株高随密度递增呈下降趋势;直播当归单根鲜质量、干质量、主根长和根粗均以密度20cm×20cm直播正常头穗种子最高;正常头穗种子以密度10cm×20cm直播收获株数和产量最高,侧根数最少;直播当归药材中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正常头穗种子采用株、行距10cm×20cm种植适于当归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苏玉20产量的影响,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需要。[方法]以苏玉20为供试品种,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开展种植密度和行距试验。采用裂区设计,2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和7.5万株/hm2为主处理,5个行距配置50、60、70、80、80+40 cm为副处理。通过对10个处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结果]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6.0万株/hm2密度处理,7.5万株/hm2密度处理苏玉20的单产比6.0万株/hm2密度处理增产达1 404.9kg/hm2。60和70 cm行距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明显。行距处理显著影响植株的倒伏率,极显著影响植株的空秆率;在等行距处理中,随着行距的增大,植株的空秆率和倒伏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增加苏玉20的种植密度到7.5万株/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采用60~70 cm等行距种植,既可实现该品种的高产,又能保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以小南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功能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以筛选出坝上地区旱砂地小南瓜最适宜的定植密度。结果表明:小南瓜在定植密度为行距150 cm、株距35 cm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光合速率与最大值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小南瓜最适宜的定植密度为行距150 cm、株距35 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插秧适宜的栽插密度。[方法]12011~2012年以常规粳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栽插,研究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8行25cm栽插行距比6行30cm栽插行距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密度、基本苗和成穗数增加,对穗型的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从而提高单产。[结论]该研究可为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株行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光环境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旨在筛选四川丘陵带状机播小麦高产抗倒的株行配置方式。【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选用紧凑型川农27和半紧凑型绵麦367,副区为带宽2 m和种植密度150×104 hm-2固定情况下的7种行数和行距配置方式,即每带种植5行和行距20 cm + 20 cm + 20 cm + 20 cm(CK,传统“双三零”模式)、每带3行和行距30 cm + 30 cm(F3-1)、每带3行和行距35 cm + 35 cm(F3-2)、每带3行和行距40 cm + 40 cm(F3-3)、每带4行和行距20 cm + 20 cm + 20 cm(F4-1)、每带4行和行距20 cm + 30 cm + 20 cm(F4-2)以及每带4行和行距20 cm + 40 cm + 20 cm(F4-3),研究减少种植行数和扩大行距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透光率、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透光率与抗倒伏性能间的关系。【结果】两品种表现一致,带状小麦边行抗倒伏性能显著高于内行,内行抗倒伏性能与群体透光率呈显著正相关。种植行数由5行减少为3或4行,再增大行距后,群体透光率显著提高,边行与内行的抗倒伏性能均得到改善,内行优化效果尤为显著,表现为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增多,基部第二节间缩短变粗,茎壁加厚,机械强度、节间充实度、节间干密度、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提高,倒伏指数减小,边行优势减弱,群体更为均衡,田间不易发生倒伏,且成穗数及产量增加。CK的边行茎秆质量最优,抗倒伏能力最强,但内部透光率最低,内行茎秆质量严重劣化,以中间行最为显著,边行优势最强,田间倒伏率高,且产量低于F3-3和F4-3,仅与F3-2和F4-2相当。【结论】四川丘区带状机播小麦高产抗倒最佳株行配置方式为种植3行行距40 cm+40 cm或种植4行行距20 cm+40 cm+20 cm,其次为种植3行行距35 cm+35 cm或种植4行行距20 cm+30 cm+20 cm,以上均可替代传统“双三零”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济谷14为试验材料,2011年在济南和德州试点分别研究了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济南试点留苗密度60万株/hm2,行距0.5 m,设置穴距10、13、16、19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6株;德州试点留苗密度75万株/hm2,行距0.4 m,设置穴距10、13、16.5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两试验点均以条播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留苗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几种穴播方式和条播相比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相关农艺性状差异较小。因此,可以设计适宜的穴播机械,实现谷子机械化精量穴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等肥力状况的高沙土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泰兴香荷芋生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方法]在统一垅宽100cm、垅高20cm、垅面宽60~65cm的基础上,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种植密度42000株/hm2,株距47.62cm;种植密度47250株/hm2,株距42.33cm;种植密度52500株/hm2,株距38.10cm(CK);种植密度57750株/hm2,株距34.63cm;种植密度63000株/hm2,株距31.75cm;种植密度68250赫/hm2,株距29.30cm.考查不同生育期的苗情与长势、子孙芋产量、商品芋效益。[结果]63000株/hm2种植密度处理子孙芋产量最高,达25103.70kg,/hm2,商品芋政益为97738.2元/hm2。[结论]中等肥力状况下的高沙土地区泰兴香荷芋大面积种植密度以63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主要探讨山药在大田大面积生产时的合理栽培密度,包括合理的株距、行距。从通风透光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株距、行距对最终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其中,商品性按等级分为4级,一级为直径8 cm以上,二级为直径6~8 cm,三级为直径4~6 cm,四级为直径4 cm以下。根据最终经济产量计算出各种密度下的光能利用率,最高为0.459%。从商品性而言,等级为二级的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的占26.9%;等级为三级的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的占73.9%;由此可见,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的栽培密度下,较大直径所占的百分率均为最高。表明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时产量最高,山药的商品性也最好,为晋山药大田大面积栽培的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20.
密植和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不同行距配置下高密夏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对群体光环境变化的响应,本试验在75 000(D1)和90 000(D2)株/hm2 2个种植密度下,研究了3个行距配置(等行距S1:60cm+60cm;大宽窄行S2:80cm+40cm;小宽窄行S3:60cm+45cm)对夏玉米(郑单958)群体光分布、全株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夏玉米群体上层光截获显著增加,下层光截获显著降低。与等行距相比,大宽窄行处理中下层透光率增加,但群体光总截获降低。小宽窄行处理显著增加了穗位层的光截获。2)全株叶片SPAD值、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同一光照水平下净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Pn)随冠层垂直深入呈现出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穗位层;随密度增加全株叶片SPAD值、Fv/Fm和Pn呈现降低趋势,下部叶片降低显著,行距配置之间全株叶片光合生理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小宽窄行大宽窄行等行距。叶片Pn与冠层内光照强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光照强度是限制玉米冠层中下部叶片Pn的主要原因。3)密度增大后产量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同一密度处理下,小宽窄行处理产量显著增加。随着密度增加,宽窄行增产效应增加。总体表明,密植条件下,小宽窄行处理下玉米冠层内光分布比较合理,群体穗位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较多,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生产能力增强,更有利于夏玉米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