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根肿病的迅速蔓延已对我国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课题组前期多年多点大田试验发现,感病、抗病品种混播可显著降低感病油菜品种根肿病发病率。为进一步探究感病、抗病品种播种间距对根肿病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穴盘栽培,设置感、抗根肿病油菜近等基因系不同播种间距(0、2、4、6 cm),出苗后7 d接种根肿菌,接种42 d后调查幼苗发病率、病情指数,并测定根系主要成分。结果表明:(1)与单播相比,感病、抗病品种同播时,抗病品种苗期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而感病品种苗期发病率显著下降,其发病率与感病、抗病品种播种间距密切相关,二者距离为0 cm时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2)与单播相比,感病、抗病品种同播时,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根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酸不溶木质素含量在感病品种中显著增加,而在抗病品种中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与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发病率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0.403,病情指数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0.509。综上,油菜感、抗品种混播可以显著降低感病品种的根肿病发病率,且混播间距在0 cm时效果最好。该技术可以作为油菜根肿病防控的技术措施,在根肿病发病区域油菜生产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半野生棉抗黄萎病筛选及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陆地棉7个野生种系的220份材料进行黄萎病菌的抗性筛选,用8份不同抗性材料进行了根系分泌物分析。从220份材料中筛选出18份抗黄萎病材料。根系分泌物研究表明,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其则有促进作用。另外通过对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发现,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少于感病品种,并且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少于感病品种。同时发现,精氨酸为抗病品种特有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黄瓜感染白粉病菌后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抗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对与抗性有关的光合作用、呼吸强度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呼吸强度比对照明显升高,感病品种则低于对照;抗、中抗品种光合速率先升高,5~6 d后开始下降,而感病品种的光合速率基本上低于对照,这与呼吸强度的变化相一致;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增加,抗病品种增加幅度更大,说明黄瓜抗白粉病的能力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接种后各品种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降低-升高-再降低-再提高,而且均在第5 d出现第1个峰值,第7 d则出现最大幅度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说明病菌的侵染消耗植株体内的糖,但并不能说明糖含量的降低与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各黄瓜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中抗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说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更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不同抗黄萎病性的6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研究陆地棉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显著多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缺少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等9种氨基酸,而精氨酸又是抗病品种所特有的.二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物质种类差别不大,但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抗病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可有效地抑制黄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而感病品种根系的分泌物则促进黄萎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铁营养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铁营养水平下(0.00、0.56、1.12、1.68、3.36、4.48 mg/L),烟草幼苗生长及其外渗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铁浓度为1.68mg/L处理后的烟草幼苗生长状况较好,株高,根冠比均明显好于其它铁离子处理;抗性生理指标外渗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供试的其它铁离子处理,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均高于供试的其它铁离子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克新一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钾对NaCl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钾处理对马铃薯脱毒苗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根系活力影响显著,但对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在25mmol/L和50mmol/LNaCl胁迫下,培养基中添加8mmol/L K2SO4,脯氨酸含量最高,根系活力最大,相对电导率最低。但在75mmol/L NaCl胁迫下,4mmol/L K2SO4处理,缓解效果最好。综合分析表明:钾具有缓解NaCl胁迫对马铃薯脱毒苗伤害的作用,但钾的添加量并非越多  相似文献   

8.
长期土壤干旱对豫麦54扬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长卷  王春虎  王姗 《种子》2012,31(2):39-41,47
为揭示豫麦54扬花期对长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豫麦54扬花期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下,豫麦54扬花期叶水势、叶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显著降低;叶饱和亏、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SOD和POD活性及根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这说明,在长期干旱胁迫下,豫麦54通过降低叶片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增加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根系脯氨酸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等生理上的变化以提高抗旱性,从而使其适应长期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不同甘蓝品种对黑腐病的抗性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甘蓝对黑腐病的抗病机理和加快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试验对5个抗性不同的甘蓝品种幼苗接种黑腐病菌,并在接种后不同时期取样,测定根长、根系鲜重、根系活力、叶片POD活性、叶片SOD活性、叶片PAL活性。结果表明,接种黑腐病菌后根长和根系鲜重均低于未接种植株,抗病品种受病原菌侵染的影响小于感病品种;根系活力提升,抗病品种根系活力增加率高于感病品种;叶片POD活性、SOD活性和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酶活性增加率普遍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大葱抗感紫斑病品种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葱对紫斑病的抗性,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以抗病性差异很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病前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过氧化物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发病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但感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大。发病前后,抗病材料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2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大幅度提高,但抗病材料增幅大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未发病时MDA含量差异很小,发病后MDA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抗病材料脯氨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两类材料脯氨酸含量都上升,抗病材料明显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可溶性蛋白质的自然含量差异不大,发病后抗病材料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感病材料则略有增加。大葱受紫斑病侵染后,无论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可溶性糖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但抗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小于感病材料。感、抗病材料游离氨基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感病材料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抗病材料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12个甘蔗品种试验材料,通过桶栽试验,在苗期进行反复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甘蔗幼苗存活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苗期甘蔗各生理指标性状进行了反复干旱胁迫下的抗性评价和鉴定,为甘蔗抗旱品种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同时为其抗旱育种和蔗区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湿润育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秧盘不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秧盘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育秧肥不同施用方式(100%秧土混施、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100%秧土底部撒施)下水稻机插秧苗的形态、干质量、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发根力,以探索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结合育秧肥底部撒施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麻纤维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盘垫铺麻纤维膜明显提高了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相比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的处理,秧盘垫铺麻纤维膜处理的秧苗表现为秧苗壮实,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发根力均有所提高。育秧肥底部供应提高了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提高了秧苗植株可溶性糖含量而降低了硝态氮含量。随着育秧肥底部撒施比例的增加(从100%秧土混施到100%秧土底部撒施),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9.2%,根冠比增大了60.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8.6%,硝态氮含量降低了8.2%;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8%,根冠比增加了2.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1.3%,硝态氮含量降低了7.8%。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和发根力均在育秧肥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方式下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相比混施于育秧土中,育秧肥底部撒施可以提高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可与麻纤维膜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离体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其生长、生根、含水量、根冠比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幼苗的株高、增殖倍数、根长以及根数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首先表现出抑制的是根长,其次为生根数;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幼苗含水量先增加后减少;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持续显著增加;而根冠比和可溶性蛋白随NaCl浓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NaCl处理后,番茄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株高、增殖倍数、生根数间呈负相关(p≤1%),脯氨酸含量与株高、增殖倍数、根长、生根数间呈负相关(P≤1%);可溶性蛋白与株高、根长间呈正相关(p≤1%),各生长指标间呈正相关(p≤1%).  相似文献   

14.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针刺法,对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绥农8和高感品种合丰25分别接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抗感大豆品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差异,接种120h后,抗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胞质膜、核膜、核质及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叶绿体基粒片层消失,大部分叶绿体膜也逐渐解体,线粒体的空泡化严重,说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引起细胞结构病变在抗感品种间的表现不同。研究为揭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10个抗感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处理叶片和茎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抗虫品种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增加,而感蚜品种异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品种受害程度与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呈负相关。但茎的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品种的抗蚜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稀土元素镧对脐橙叶片渗透调节的影响,本研究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采用0 mg/L(CK)、50 mg/L、150 mg/L和300 mg/L硝酸镧溶液喷施脐橙叶片,分别于喷施后0、2、4、8、12、24 h采集植株中上部当年生嫩叶,测定渗透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间,脐橙叶片(CK)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持续降低;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镧溶液后,脐橙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趋势发生改变。当喷施50 mg/L和150 mg/L的硝酸镧时,可同时促进脐橙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当浓度提高到300 mg/L时,叶片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明显受到抑制。由此可见,喷施硝酸镧后,脐橙叶片通过主动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游离脯氨酸来适应和调节细胞渗透胁迫;由于渗透物质种类的不同,导致促进其含量积累的适宜浓度存在差异,其中适宜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的浓度为≤150 mg/L;适宜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的浓度为≥300 mg/L。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稀土元素对脐橙渗透物质影响的作用机理及生理代谢的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