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菌糠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推广菌糠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施肥技术,以青薯9号为供试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667 m2施菌糠生物有机肥120 kg+常规施肥)和处理2(667 m2施菌糠生物有机肥基质120 kg+常规施肥)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常规施肥),分别增产7.04%和7.93%;处理1淀粉含量和VC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分别为20.6%、166 μg/g,0.52 mg/g;说明增施菌糠生物有机肥可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结薯数、单株块茎质量,还可增加淀粉含量和VC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建议在试验区推荐施肥方案为:667 m2施菌糠生物有机肥120 kg+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2.
以草莓、黄瓜和番茄3种果蔬作物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设置等氮食用菌菌糠源蚯蚓粪生物有机肥、等氮菌糠常规堆肥和等氮常规化学肥料(对照)3个处理,通过测定果蔬产量、株高、叶绿素、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及硝酸盐、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研究了菌糠源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对果蔬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菌糠源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在果蔬种植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化学肥料相比,施用菌糠蚯蚓粪处理果蔬的生长水平显著提高(P<0.05),黄瓜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11%和8%,草莓和黄瓜的叶面积分别提升了44%和11%。菌糠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草莓、黄瓜和番茄的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其中番茄产量提高幅度最大,提高了48%,草莓和黄瓜则分别增产45%和20%。果蔬品质指标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同比化学肥料能够显著降低果蔬中的硝酸盐含量,3种果蔬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菌糠堆肥和常规化肥处理。综上,菌糠蚯蚓粪生物有机肥的施用相较常规堆肥能更好的提高果蔬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体系中继粮、菜、果、油之后位居第五的行业。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区域经济调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菌糠,而菌糠的高效利用则是实现良好循环经济的关键。该研究以食用菌培育过程中产生的菌糠为对象,概述了食用菌菌糠在二次种植食用菌、用作动物饲料、有机肥等方面的利用现状,以期为菌糠的循环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香菇菌糠作基料,加入适当的原料可以使发酵堆体快速升温,提高堆料温度,缩短发酵时间;经堆制发酵后,香菇菌糠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均比未发酵的香菇菌糠有非常明显的提高。香菇菌糠经堆制发酵后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育苗基质等。  相似文献   

5.
菌糠是食用菌子实体采收后的废弃物,富含多种蛋白质和纤维、氨基酸、多糖、酶类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该文概述了食用菌菌糠在农业种植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菌糠在农业种植中主要用作食用菌或园艺作物的栽培基质、有机肥、生物肥料载体、土壤改良剂等.菌糠在种植业中广泛应用,不仅使废弃生物资源得到重新利用,对我国农业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及对环境保护都有重大意义.菌糠的再利用在农业种植中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述菌糠生物有机肥的成分与特性,在作物施用上的土壤改良与生长调节应用效果,以及菌糠生物肥发酵关键技术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杏鲍菇菌糠栽培芽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如何利用宁夏本地废弃的杏鲍菇菌糠,笔者通过和草炭土、黏土等材料混合配制成无土栽培基质,通过设3组10个基质配比处理的对比试验,研究杏鲍菇菌糠对芽菜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的影响。得出80%菌糠和20%草炭土配方对芽菜生长最佳,生产出的芽菜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9.
利用香菇菌糠作基料,加入0.2%的具有高效快速降解能力的复合菌剂,可以使发酵堆体快速升温,提高堆料温度,缩短发酵时间;经堆制发酵后,香菇菌糠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均比没有处理的香菇菌糠有非常明显的提高,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香菇菌糠经堆制发酵后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菌糠是目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主要副产品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组成结构,是栽培双孢蘑菇的优良基质原料来源。基质中采用处理B(杏鲍菇菌糠70%、牛粪26%、CaCO_3 2%、CaSO_4 2%)发酵生产培养基,以及处理C(杏鲍菇菌糠96%、CaCO_3 2%、CaSO_4 2%)经加热灭菌100℃保持8 h生产培养基的方式均可以获得双孢蘑菇栽培成功。菌丝生长速度方面合成料栽培快于杏鲍菇菌糠料;产量结构方面,菌糠发酵料栽培出菇主要集中在前2潮,合成料和菌糠灭菌料栽培趋势一致;产品质量方面,合成料栽培的子实体个体大于菌糠料,合成料栽培菌盖直径5.1 cm,菌糠发酵料为4.7 cm,灭菌料为5.0 cm;菌糠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大于合成料,合成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5 kg·L~(-1)和64.2 g/100g,菌糠发酵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8 kg·L~(-1)和73.1 g/100g,灭菌料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78 kg·L~(-1)和74.1 g/100g。合成料栽培菌褶色泽较菌糠料颜色深。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菌渣有机肥在油菜上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5种金针菇菌渣的营养成份,结果显示:金针菇菌渣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可用于有机肥的生产。以工厂化金针菇菌渣为原料制备有机肥,开展了菌渣有机肥在油菜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渣有机肥可替代化肥在油菜上做基肥施用,能够促进油菜增产,菌渣有机肥配合化肥使用效果较好,每亩施用菌渣有机肥300kg和25 kg复合肥的处理最佳,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24.6%,效益提高21.5%。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地区普遍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平菇和金针菇,由于金针菇生产周期短,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也比平菇弱,生产结束,其培养基中仍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有机成分,容易滋生害虫,不便于还田作有机肥,造成金针菇废料堆积闲置。为找出一条合理利用金针菇废料的途径,特设置用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的试验。平菇菌丝在金针菇废料含量不同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且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与金针菇废料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以金针菇废料与棉籽壳的配比为3∶7的培养基中,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表现为最好,超过了不含金针菇废料的对照组,所以,含适当比例金针菇废料的培养基可以用来栽培平菇,即降低平菇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平菇分解培养基比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光质对金针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以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的黄色品系为材料,对即将出菇的栽培装分别进行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照光处理,另分设黑暗和室内散射光照射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照先处理(50Lx)均可诱导金针菇子实体原基的提早形成,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增产幅度为46.41%~70.24%,其中以黄光,绿光、紫光、青光照射增产效果最佳。散射光照射不利于金针菇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完全黑暗环境子实体现营迟,生长不整齐,且产量大幅度下降。从产量与品质的综合因素考虑,以黄色、红色光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金针菇为材料,从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分分析及农残、重金属元素含量等方面,研究了5种生长调节物质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长调节物质可使金针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提高8.33%,氨基酸总量提高61.48%,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62.39%;铅、汞、砷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六六六、滴滴涕农残物质未检出,符合国家食用菌卫生标准。因此,在金针菇栽培中使用生长调节物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以落叶灌木树种花椒树的枝屑作为栽培原料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枝屑占比为45% 的原料配方适
宜于金针菇栽培,金针菇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与对照(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常用栽培配方)相近,略低于对照;金针菇中
Ca、Fe 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Mg、Cu、Zn 含量、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金针菇中氨
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对照;以花椒枝屑作金针菇栽培原料可降低成本,投入产出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液体菌种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对适宜生产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菌株及其培养基作了筛选研究了,结果表明,所选育的优良菌株在玉米粉,马铃薯,葡萄糖为主料的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与固体菌种相比生产周期大为缩短,为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植酸酶基因区域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7个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产植酸酶菌株.根据GenBank中植酸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金针菇菌丝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一条长约790bp的片段.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长度为788bp,采用Blas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该片段与平田头菇(Agrocybe pediades)的植酸酶基因phy(GenBankAccession:CAC48160)编码的氨基酸具有64%的序列同源性.该片段含有2个内含子,含有植酸酶基因的活性位点高度保守序列(Active-site sequence)-RHGXRXPT.  相似文献   

18.
在PDA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2’半胱氨酸(AEC),观察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及其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EC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不同。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为56.4%;金白1号双核菌丝对AEC较敏感,AEC浓度为62.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基本培养基中AEC浓度为1200mg/L时,对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可达82.5%;而当培养基中AEC浓度为37.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10d内未见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萌发。本试验为金针菇高赖氨酸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菌柄、菌盖、畸形菇等下脚料,多数未经处理而直接丢弃,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以金针菇下脚料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进行了金针菇酶解工艺研究,然后利用活性炭对酶解液进行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金针菇加工副产物酶解液氨基酸含量达到30.08mg/100mL,酶解液脱色率为26.34%。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菌丝体富碘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食用菌菌丝体的富碘效应作了初步研究。供试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的液体培养结果表明,各菌株对碘均有一定富集作用。在培养液中添加50~500mg/1范围的无机碘离子,金针菇F_(30),平菇推广一号,黑木耳以耳1号菌株菌丝体富集的生物碘量分别为0.36~8.52mg/g.0.28~3.0mg/g和1.1~2.1mg/g,碘的富集率分别为5.6%~10.9%,2.1%~5.1%和1.2%~9.4%,金针菇富碘最有效而经济的加碘浓度初步确定为300~500mg/1。高浓度的碘对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