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偏心性固定与中心性固定对胫骨远期愈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腓骨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29例)、B组(26例),2组患者均采用髓内钉中心性固定胫骨骨折,其中A组腓骨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腓骨行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胫骨远期愈合时间、胫骨不愈合率及术后随访时间。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6~10个月,术后A组无骨折不愈合患者,B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4人,其余患者均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胫骨愈合时间及胫骨不愈合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2组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但应用髓内钉中心性固定患者创伤小,A组胫骨骨折远期愈合率较B组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逆行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87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A组(43例)和B组(44例),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等.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肢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rist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疗效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4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下肢股骨干、胫骨干开放性骨折.采用彻底清创,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合并腓骨骨折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结果:1例骨折延迟愈合.术后4月复查X线显示骨折端骨痂少.骨折线仍明显;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坏死,经皮瓣转移修复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正常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干预对行髓内钉治疗小儿下肢管状骨折患儿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小儿下肢管状骨折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X线辐射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及临床医生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49.42±7.39)min、(10.80±1.24)min;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31.18±5.03)min、(6.33±0.79)min;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为72.00%(36/50)、98.00%(49/50);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医师满意度分别为60.00%(12/20)、100.00%(20/20);观察组临床医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护理配合对行髓内钉治疗小儿下肢管状骨折患儿可显著缩短手术用时,降低辐射剂量,并有助于改善家长和临床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单纯空心钉内固定与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观察组,n=20),观察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单纯应用空心钉内固定的病例(对照组,n=20)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优良18例,可1例,差1例;对照组优良12例,可6例,差2例.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298,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5±1.1)、(5.4±1.9)个月,Hanis评分分别为(93.6±8.7)、(84.5±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x2=1.905,P>0.05).结论 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移植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用交锁髓内钉结合早期石膏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用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钉配合早期石膏外固定治疗20例离关节面5cm以内的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结果20例骨折平均17.2周愈合良好。术后1a Johner-Wruths评分16例为优,4例为良;lowa评分平均为92.4分,17例优,3例良。20例均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配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PFNA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临床指标与髋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工关节置换术用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利于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但其术中创伤较大,故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为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57例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全部患者均采用静力性固定,均随访。结果:157例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有2例骨折迟缓愈合(经加强负重功能锻炼及局部物理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2例骨折端软组织浅感染(经加强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得到痊愈),2例胫骨骨折术后膝部疼痛伴轻度屈膝受限(于骨折愈合取髓内钉后膝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果评定(采用Johner-W ruh标准):优128例,良23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达96.2%。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 1 6例 ,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治疗组 (简称锁髓钉组 ,n =6 8)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组 (简称钢板组 ,n =4 6 )。统计两组的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后出现骨痂时间锁髓钉组为 (2 .86± 0 .4 5 )个月 ,钢板组为 (3.35± 0 .78)个月 (P <0 .0 1 ) ;下地负重时间锁髓钉组为 (2 .4 8± 0 .6 8)个月 ,钢板组负重时间为 (3.4 6± 0 .71 )个月 (P <0 .0 1 ) ;完全愈合时间锁髓钉组为 (9.0 5± 3.6 5 )个月 ,钢板组为 (1 1 .0 5± 3.31 )个月 (P <0 .0 1 )。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负重早、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在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2.34±1.40)、术中透视时间(5.31±1.22)、手术时间(84.60±12.64)、住院时间(5.13±1.02)以及骨折愈合时间(14.68±3.59)均好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7.14%,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切口锁定钢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联合胫骨其它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9例,其中男53例,女46例,年龄25~60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1例,采用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联合胫骨其它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胫骨其它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得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04%(50/5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0%(5/5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42/48),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5%(15/48),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联合胫骨其它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Judet支架内固定治疗重症肋骨骨折对促进呼吸功能恢复、降低胸腔并发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在肋骨骨折病人中按“重症”的标尺选择手术适应证,共40例.按病人意向分别选用Judet支架或可吸收骨钉施行肋骨内固定,将手术病人相应归为支架组(A组,共15例38肋),和吸收钉组(B组,共12例29肋);将拒绝手术者归为对照组(C组,共13例),给予常规方法保守治疗.从治疗后病人血PaO2变化、呼吸痛消逝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日数、骨折愈合时间、继发胸腔并发症率等指标观察比较三组病例的疗效.结果 全组无死亡、麻醉意外、术后感染、骨折不愈合病例,经3~8个月,平均5.2个月的随访,A、B组病例术后均获呼吸痛迅速缓解,呼吸功能迅速改善,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C组明显提前;继发血气胸和肺感染合计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呼吸痛消逝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A组较B组稍提前(P>0.05).结论 以手术内固定治疗重症肋骨骨折效果显著优于保守疗法;其中以Judet支架固定的效果优于可吸收骨钉固定法,是治疗重症肋骨骨折的最优选择;以“重症”为标尺选择手术适应证,对肋骨骨折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好的指征作用,故提倡在临床诊治过程贯彻“重症肋骨骨折”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联合超声刀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需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行鼻内镜联合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扁桃体剥离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自膜脱落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白膜脱落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24、48、7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与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联合超声刀行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是一种更微创、更易操作的术式,能提高医疗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并比较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改良皮内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愈合效果.方法 先后对216例(对照组)下腹部手术切口以传统方法缝合和对256例(观察组)手术切口以改良皮内连续缝合,观察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切口瘢痕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基本一致(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明显延长(P<0.001);对照组切口满意度为44.44%,观察组达98.44%(P<0.001).结论 改良皮内缝合法腹壁不留针眼,缝线在皮内、切口愈合好,保留皮肤完美性,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anatmetal尺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前臂尺桡骨多节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12例尺桡骨骨折按AO分型:C1.2型3例,C2.2型9例。采用骨折复位,Sanatmetal尺桡骨髓内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8周。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2例。结论应用Sanatmetal尺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尺桡骨多节段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弹力矩形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弹力矩形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53例,进行临床观察、随访l~3a。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弹力矩形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seinsheimer分型V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38例(seinsheimer分型V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4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35例,占92.1%。结论: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病人术后可早期功能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并通过便秘评分系统(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发布)结合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压缩骨折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LCP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例(2.9%),对照组出现并发症6例(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LCP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