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福建省毛竹区划研究 (Ⅰ)地域区划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根据福建毛竹分布区立地和生产力差异,确定区划的原则依据,采用模糊聚类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在水平地域上区划为适生区和散生区。适生区又划分最适宜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每一个区再区划为二个生产力等级区。并分区论述其自然条件和毛竹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福建农林昆虫地理区划,本区划是根据昆虫组成和特点,地形地貌,气候情况,作物布局及植被等诸方面的差异,提出将福建主要农林昆虫近500种,划分为闽中北(中亚热带)和闽东南(南亚热带)2个区,前者再划分为4个亚区,后者则为2个亚区。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福建农林昆虫地理区划,本区划是根据昆虫组成和特点、地形地貌、气候情况、作物布局及植被等诸方面的差异,提出将福建主要农林昆虫近500种,划分为闽中北(中亚热带)和闽东南(南亚热带)2个区,前者再划分为4个亚区,后者则为2个亚区。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业昆虫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吉林省自然条件及农业昆虫的种类组成、发生特点,将全省农业昆虫地理区划划分为吉东南和吉中西两区。吉东南区又划分为吉东低山丘陵稻谷特作亚区、吉东南长白山林地农林亚区和吉中东丘陵稻谷玉米亚区3个亚区。将吉中西区划分为吉西北沙丘草原干旱半农灶特亚区和吉中松辽平原玉米带亚区。  相似文献   

5.
分层技术是遥感分层抽样调查与监测方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以四川省为调查研究区,通过对影响农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要因子的综合分析。结合卫星遥感抽样技术的具体要求,确定了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分层原则和依据,提出了层与亚层划分的具体特征和指标。本文以大区域地理条件和综合农业生产状况为特征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层。依据微地貌特征指标将层划分为25个亚层,建立了能满足1:10万农用土地利用现状卫星遥感宏观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理状况、作物耕作栽培、农业昆虫发生等差异,将新疆农业昆虫区划为南疆暖温干旱农业区和北疆中温干旱农业区;其下再划分为塔里木盆地、焉者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天山南坡-昆仓山系北坡及准噶尔盆地南缘、伊犁盆地、塔城盆地、阿尔泰山前平原、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等1个亚区。  相似文献   

7.
云南陆栖脊椎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国动物地理区划和云南动物区系地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云南动物地理区划的一、二级区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并根据云南动物在不同生态条件的地域性差异影响下所形成的地域分异现象,结合植被类型和动物区系的种级、亚种级差异,提出云南动物地理的三级区划。全省可划分为三个一级区,四个二级区和十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红皮云杉人工林栽培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依据红皮云杉人工林分布区内12个项目的气候资料和平均优势高之间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优势高生长的主导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起3个气候因子和平均优势高的数学模型。对其可靠性和精度进行了分析和检验,根据生产力等级相似性和差异显著性原理,进行了栽培区划,给出各栽培区、亚区的水热特征临界值指标。并对其区划结果进行了水热因子和生产力两项差异显著性检验,确定栽培区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兽类分布格局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系统对东北地区94个市县的兽类分布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兽类在各个特定分布区的分布特点,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东北地区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将东北地区兽类动物地理区划划分为5个区.结果表明:兽类的分布格局与食物组成、栖息地类型密切相关,区域环境一致性较高的地区,其兽类区系成分相似性亦较高,聚类结果一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叶蝉亚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各区、亚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小叶蝉亚科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方法】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基于现有标本及相关文献,建立小叶蝉亚科昆虫在中国的分布区/属、分布亚区/属矩阵,并用PAUP4.0进行启发式搜索得到分布区支序图,用SPSS17.0软件对有小叶蝉亚科分布的亚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中国小叶蝉亚科昆虫分布区形成的顺序首先为东北区、青藏区,然后是蒙新区和华北区,最后是西南区、华中区及华南区;华北区2个亚区与东洋区分布的小叶蝉及滇南山地亚区与西南山地亚区分布的小叶蝉相似性程度均较高。【结论】小叶蝉亚科昆虫动物地理分布区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与第四纪冰期活动有关;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黄土高原亚区分布的小叶蝉与东洋区的相似性较高,这可能与华北区是物种由南向北扩散的过渡区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了梅花在中日古典园林中应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其相似性主要表现在梅文化、植物配植和种植方式等方面,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国梅花栽培应用史、配植特点、植梅面积和数量、咏梅古诗画应用、栽培品种和观赏特性等方面。最后,为两国今后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果梅种质资源性状的记载项目及描述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是在作者及《中国果树志:梅卷》编委们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果梅种质资源丰富且分布广等实际情况,以文字与绘图的描述方式,首次对果梅种质资源性状的记载项目及描述标准作了全面介绍,主要包括概况、果实性状、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4个方面的内容.从而为我国果梅的资源考察、品种分类、育种、选种、引种及栽培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果梅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旨在对果梅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加工、栽培利用.对43个果梅品种及李、杏、桃的部分代表品种的22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AS聚类方法,可以比较理想地将供试的品种分开.在λ=1.115水平上,桃、梅、李、杏独立成类,而在λ=0.87水平上又将43个果梅品种聚为8类  相似文献   

14.
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该文重点对 2 0 0 3— 2 0 0 4年的梅研究从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技术与生理、分子生物学、梅文化、梅花应用、果梅及其加工等 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 ,主要栽培于江南。为了扩大梅的栽培范围 ,该试验通过栽培手段 ,进行了提高梅花抗寒性的探索性试验。试验采用高位嫁接技术 ,在北京选择多年生的山杏作为砧木 ,采用几个较抗寒的垂枝梅品种‘残雪’、‘单粉垂枝’、‘双碧垂枝’、‘骨红垂枝’、‘粉皮垂枝’、‘锦红垂枝’进行嫁接栽培。结果发现 ,高达 2m处的气温 ,明显高于低处 ,有利于抗寒越冬。采用抗寒砧木 ,进行高位嫁接 ,有助于提高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梅花起源与品种演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梅花及其近缘种的形态、花粉、染色体、同工酶、DNA等各方面的资料,对梅花起源与品种演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梅是“原始”杏的一个分支;在梅的进化过程中,又渗入了杏、李、桃、山桃等近缘种的种质。花梅是野梅经果梅演化而来的,但存在着逆向演化。该文对梅花的枝姿、花瓣、花色、萼色等主要观赏性状的演化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果梅产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果梅的原产地 ,又是世界上适合生产果梅地域最广的国家。梅果和它的系列加工品 ,如梅汁、梅酒、梅酱、话梅、糖青梅等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保健食品。在我国发展果梅产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当前 ,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果梅产地创建以梅果系列产品为主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 ,将产品广泛销售到国内外市场 ,是一项有希望的产业 ,也可使我国的果梅产业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传统名花的梅花,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作者对我国梅花盆景的生产现状和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梅花盆景商品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位居全球第 2 ,位于北美洲北部 ,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 ,北临北冰洋。全国人口仅 2 0 0 0余万 ,是世界上人口较稀的国家之一。境内土地多为波状起伏的低高原和平原。气候寒冷 ,森林茂密 ,经济发达 ,工业产品齐全 ,是经济、文化颇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但是 ,她也和欧美多数国家一样 ,对我国古老而具有很多优点的“二梅”(梅花和蜡梅 )很少注意 ,也绝少栽培应用。本人来加拿大已 3年多了 ,现在一家观赏苗木生产公司负责繁殖与其分部管理工作 ,年生产观赏苗木 10万株左右。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南部的重要城市 ,地理位置在北纬 4 9…  相似文献   

20.
美蔷薇 (RosabellaRehd .etwils) ,俗称油瓶瓶 ,属蔷薇科 ,蔷薇属灌木 ,是在中国分布较广的一种野生植物 ,在山西中部到北部的山区、丘陵、沟壑有十分丰富的美蔷薇资源。本文论述了美蔷薇果的营养特点 ,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介绍了美蔷薇果汁、果酒的研制及美蔷薇果色素的提取及其特性。认为美蔷薇及其果实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是一种良好的野生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