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评估在黑土区实施免耕的可行性,探讨了免耕下不同种植方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用连续1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评价免耕、秋翻和垄作3种耕作方式以及玉米连作(C-C-C)、玉米—大豆轮作(C-S)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C-C-S)3种种植方式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轮作方式对作物产量影响明显,3种耕作方式下C-S轮作均显著高于C-C-S和C-C-C。C-S轮作方式下,免耕的玉米和大豆产量与秋翻和垄作的接近或略微偏高;免耕玉米的经济效益比秋翻和垄作分别提高了18.7%和3.2%,免耕大豆的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秋翻和垄作(P0.05)。在干旱年份,免耕方式下的C-S轮作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比C-C-S和C-C-C明显提高。C-C-S和C-C-C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耕作和种植方式相比,免耕和C-S轮作相结合是黑土作物高产和经济高效的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衢州市免耕栽培的鲜食大豆品种,有效降低鲜食大豆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以早熟春季鲜食大豆品种沪宁95-1、浙鲜12及中迟熟品种衢春豆1号、浙鲜9号、浙鲜16号、青酥2号、交大133、辽鲜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适宜衢州市春季免耕栽培的鲜食大豆筛选试验。试验地选择连续2年免耕栽培春季、秋季鲜食大豆的田块,采用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7∶17∶17)750 kg/hm2,密度为18万株/hm2。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浙鲜12及中迟熟品种浙鲜16和衢春豆1号较适合在衢州地区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3.
中层黑土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和大豆产量及土壤质量影响的田间试验。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免耕)的玉米产量为10507kg/hm^2,略高于常规秋翻下的玉米产量(10196kg/hm^2),且2002年免耕玉米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同样,免耕大豆的3年平均产量(2777kg/hm^2)也显著高于秋翻管理下的大豆产量(2563kg/hm^2)。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宿州地区麦茬免耕播种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系),该研究在宿州地区开展了麦茬免耕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周豆22号、阜豆16、皖宿01-15、商豆1201、菏豆14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宿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进9个大豆品种,在礼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收获后,留膜免耕二茬进行复种大豆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礼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留膜免耕二茬种植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6.
夏大豆少免耕栽培技术是当前保定市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大豆生产,全面提高大豆免耕栽培技术水平,促进大豆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推广技术。通过以种植优良品种为基础,围绕少免耕技术、窄行密植、配方施肥、合理肥水、适时化控等技术,使大豆平均单产达到了180.2kg,较2008年亩增产19.50蝇,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免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2年对免耕种植和传统耕作进行大田示范调查对比和不同耕作模式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免耕种植增加了小麦主茎叶龄,群体增多,株高增高;但免耕播种使小麦次生根数量减少、根细、根短,产量与传统种植没有显著差异。免耕种植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在选择耕作模式时,秸秆还田免耕比直立免耕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50%左右,是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为确保黑龙江省大豆高产高效,本文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条带少耕种植技术、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免耕种植技术、大豆垄三种植技术、大豆窄行密植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以及大豆大垄窄行种植技术,以期为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节本增效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和依据,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持续发展和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的有序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根据晋中盆地的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机械化作业技术条件 ,设计了夏玉米 (大豆 )免耕种植机械化作业工艺 ,对各工艺环节作了详细的分析 ,提供了适合本地区的机械化作业程序方案 ,为麦—秋一年两作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集成覆盖抑蒸、膜面播种穴集雨、雨水富集叠加利用、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不仅抗旱增产效果极其显著,而且实现免耕多茬种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宜于年降水量在300-600mm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地区的川台、塬地、梯田等平整地块,适宜的主要作物为小麦、胡麻、谷子、大豆、油菜及蔬菜等密植作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翻耕、免耕不同条件下夏大豆的生育进程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播种条件下,翻耕不仅能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和百粒重,比免耕平均增产5.55%,而且能缩短夏大豆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12.
免耕、秸秆还田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品种郑980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不同组合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处理能降低大豆幼苗株高,减少主根长度,增加侧根长度,使根茎比增大,起到蹲苗的作用。秸秆还田使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产量、效益增加,秸秆还田翻耕效益最高,但与免耕秸秆还田相差不大。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虽然大豆百粒重最低,但效益较高。在生产中,免耕秸秆还田播种时间还可提前2 d,适宜在大豆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2009年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8a的田间定位试验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和秋翻两种耕作方式及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两种种植方式下耕层有机碳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加权平均和分层两种方法计算最小限制水分范围(LLWR),用其评价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在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下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秋翻增加了15.2%和11.5% (P<0.05).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LLWR值为0.148-0.166 cm3/cm3,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大豆轮作的LLWR高于玉米连作且在两种种植方式下均表现出免耕小于秋翻的特点;利用分层法计算得到的LLWR值介于0.130-0.173 cm3/cm3之间,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下免耕0-5 cm LLWR均显著小于秋翻,而5-30 cm LLWR数值免耕大于秋翻(P>0.05);玉米-大豆轮作下0-30 cm各层LLWR均高于玉米连作.由于LLWR可以评价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此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LLWR可以客观的反映不同耕作处理尤其是种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而采用分层法计算的LLWR则更清晰的刻画了土壤表层与亚表层固碳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豆5∶1行间套种高粱(玉米)是在全程免耕,大豆加密种植的基础上,每隔5行大豆,在其行间又加密种植一行高粱或玉米的创新耕作方法。此方法大豆行距为45cm,株距20cm双株,  相似文献   

15.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是我们连续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经几年测产统计,平均比清种大豆增收37.1%,比清种玉米增收19.3%。此技术的要点是间作、免耕、加密、增肥。间作即大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相间种植;免耕即在作物播种和生育期全程不进行任何土壤耕翻、铲趟作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旱田免耕技术,实现对农田的少耕、免耕,尽量减少土壤耕作,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投入,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大豆高产节本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翻耕方式、宽行种植、高秆品种"的思维,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在前茬作物秸秆还田条件下,利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以少免耕为核心,选用(半)矮秆耐密植品种,采用窄行密植种植方式,缩行增密,减少田间作业,最终实现节约成本,提高产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邳州市在开展大豆高产创建活动中,示范推广大豆免耕轻简栽培技术,收效显著,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大豆生产中存在的用工成本高、管理粗放、效益差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全市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业科技》2007,(2):19-19
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有效的节本增效栽培模式,列入农业部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之一。长乐市2007年种植面积3000hm^2,为进一步提高栽培水平和种植效益,从2006年开始推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示范项目。日前,长乐市农业局协同省厅种植业局专家,在长乐市古槐镇竹田村,对省局下达长乐市的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示范项目进行了田间实地验收。  相似文献   

20.
夏大豆是虞城县第二大秋季作物,全县常年种植面积2000hm2左右。近年来,虞城县农技站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虞城县种植的夏大豆少免耕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不但吸收了精耕细作的优点,而且在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资源、节本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