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春季随着气温升高,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迅速复苏并繁殖,加之越冬期间鱼体冻伤,易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因此,春季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细菌性鱼病 (一)主要疾病 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鳞片脱落。肠炎病:病鱼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和  相似文献   

2.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流行病,无论是池塘、湖泊、水库都有发生,流行地区广、季节长,发病死亡率高,是淡水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一)流行季节与危害 从2月底至11月份,尤以水温为28℃左右发病最为严重。危害的淡水鱼类有鲫、鳊、鲢、鳙、鲤、草鱼等。患病率为60%以上,死亡率为10%~80%。 (二)主要症状与诊断 患病早期,病鱼主要表现为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鳃灰白…  相似文献   

3.
常见鱼病的防治 下面介绍的一些常见鱼病防治方法,选用的鱼药主要是一些常见药物。近几年,随着我国鱼药量的需求增加,鱼药厂开始研制生产一些新鱼药,养殖生产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一) 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1.肠炎病 症状:患此病的鱼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肛门外突、红肿、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坏。剖开鱼腹,有很多腹腔液,肠壁微血  相似文献   

4.
1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初期,眼睛、上下颌、口腔、鳃盖、鳍条基部及鱼体两侧充血;中期,体表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内有腹水,鳃、肝、肾颜色变淡,呈花斑状;严重时肝、脾、肾、胆囊肿大,脾呈紫黑色,肠系膜、腹及肠壁充血,肠内没有食物,粘液增多,有的肠腔积聚液体或气体,鳞片竖起,鳃丝末端糜烂,肌肉及鳔充血。危害四大家鱼等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5.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是引起鱼类严重死亡的一种暴发性疾病,一度给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毁灭性影响.本文分析了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发病原因,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减少该鱼病的发生及有效治疗,提高养殖户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鱼类暴发病早期症状为病鱼上下颚、口腔腮盖、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身体两侧和腹部有块状出血点,眼眶周围充血,腹部膨大,腹腔积水,胆肝肾脾异常肿大,肝脏变土黄色,有一半发白,甚至裂成碎块。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鳃丝末端腐烂。 危害对象主要是白鲢、草鱼、鱼、鲫鱼等。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感染,但以二龄成鱼为主。流  相似文献   

7.
(一)暴发性出血病 主要危害鲢、鲫、鲂,流行季节为5~9月份。发病时,病鱼的鳃盖、眼眶、鳍条基部、体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肠道充血。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治疗可用强氯精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隔天再用强氯精或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或用其他药物进行防治。 (二)锚头鳋病 主要危害鲢、鳙、鲫等,流行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鱼回"腹水症"病原分离及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水症"是一种对斑点叉尾鱼回危害较大的细菌性败血症,该疾病已在四川一些地区相继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0年6月四川彭山渔场饲养的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模发生"腹水症",造成大批斑点叉尾鱼回急性死亡.病鱼表现为体表充血、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剖检见肝脏、脾脏、肾脏等肿大,或有坏死,胆囊肿大,胆汁黑色,肠壁菲薄,腹腔内积有大量淡红色腹水.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进行了免疫试验研究,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鱼类肝胆综合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鱼病。它是鱼类缺乏某些营养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在饲养过程中,如注意饲料的饲喂和水质的管理等,一般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否则,鱼病一旦形成重症,就会不利于治愈,常会引起大量死鱼,造成较重的经济损失。1病鱼表现初发病时,鱼类的活动和摄食一般都较正常。发病后开始2~3d,鱼的腮部往往严重充血,但腮丝完整,体表和内脏器官也常无异常症状。3d后,患鱼常在水面跳跃挣扎,病鱼腮部有鲜血流出,并伴有较多淤血。病鱼肛门微红,肠道内壁充血严重。肝脏偏大,呈土黄色。胆囊偏大,颜色偏淡。严重时肝脏上也有充血现象…  相似文献   

10.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包括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及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混合感染引起.该病是近几年危害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也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  相似文献   

11.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包括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及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混合感染引起.该病是近几年危害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也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  相似文献   

12.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因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暴发性鱼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急性传染病。从1988年开始,此病从南到北,先后在全国10余个省市的淡水鱼养殖水域中广泛流行,据调查,发病率普遍为60%-100%。死亡率为10%-80%,严重时达100%发病,100%死亡。  相似文献   

13.
周兴华 《饲料广角》2002,(19):29-31
高温季节,水质较肥,鱼类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但也是细菌、寄生虫的繁殖高峰期,此时极易暴发传染性鱼病,影响鱼类生长,甚至造成大规模死亡,如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在高温季节暴发的细菌性败血症。因此,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提高水产增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  相似文献   

14.
第七讲:暴发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出血病的区别及防治技术(上) 暴发性出血病,又称暴发性传染病、溶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是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性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又叫草鱼出血病,对草鱼、青鱼的鱼种阶段危害最严重。这两种鱼病的相似之处,就是发病初期,病鱼从头顶部、上下颌、口腔、鳃盖、鳍部,不同程度充血,继而内脏充血、出血。  相似文献   

15.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在治疗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治鱼病。以便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一)细菌性鳃病(1)常见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2)防治方法:鱼类发生细菌性病害后,应立即采取调节水质、消除病菌等措施。方法是:及时加注新水,也可用超菌净A处理老水,杀灭病菌,并用增氧机搅水来增加上下水层的水体交换量;或用(0.3~0.4)×10-6的超菌净A型全池泼洒;还可用漂白粉或其他含氯制剂全池泼洒来防治。此外,采用投喂杀菌药饵或用三黄粉加抗生素类药物拌料投喂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二)霉菌性鳃病(1)…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腹水症”病原分离及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水症”是一种对斑点叉尾鱼回危害较大的细菌性败血症 ,该疾病已在四川一些地区相继发生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 0 0 0年 6月四川彭山渔场饲养的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模发生“腹水症”,造成大批斑点叉尾鱼回急性死亡。病鱼表现为体表充血、出血 ,眼球突出 ,腹部膨大 ,肛门红  相似文献   

17.
正欧鳗脱黏病是夏季极易广泛流行的一种疾病,由于其传染速度快,往往在l~2 d内感染全池鳗鱼3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鳗鱼脱黏病发病时表现为鳗鱼体弱,在水里缓慢游动,挂台,体表黏液斑块状脱落,脱落处色变,体表呈花斑状,鳃丝黏液增厚,鳃盖水肿,胸鳍、臀鳍充血,后期发展为病灶处溃疡,腹部充血,肛门红肿,内脏器官、胆囊肿大,脾肿大,肝苍白,肾脏色深。最后造成鳗鱼死亡。因此,夏季要特别注意鳗鱼脱黏病的发生和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静  王利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2):254-257
为探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GM2402株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人工回感试验测定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探讨该菌对黄颡鱼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感18 h后,发病黄颡鱼腹部肿大,胸鳍、腹鳍基部出血,肛门红肿,其LC50为3.0×106.2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肿大、排列紊乱、广泛空泡变性;肾小球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脾脏组织结构疏松充满大量红细胞;鳃小片轻度水肿充血.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肝脏和肠道细胞内线粒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嵴断裂囊泡化.本试验结果表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GM2402株对黄颡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导致鱼体多个组织出现病变.  相似文献   

19.
袁圆 《畜牧市场》2007,(9):71-71
肠炎有人也叫烂肠病。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大部分都认为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Aeromonas qunctata)侵入鱼肠道引起的。该病在夏季发病较为多发,这和夏季水温较高,水中溶氧低和鱼饲料容易变质有关。发病的鱼从外表上观察,可见腹部膨大,鱼腹两侧出现红斑,肛门外突、肛门口充血红肿,挤压鱼的腹壁时,有红黄色的黏液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剑尾鱼硫酸铜急性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实验动物化的剑尾鱼进行急性硫酸铜中毒实验,在观察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后,对实验96h期间死亡鱼与96h后仍存活的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眼观病变为肝脏水肿和白色坏死点;鳃丝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肾脏肿胀,充血。显微病变为肝细胞水泡变性,严重坏死;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脱落严重;有的鳃小片发生融合,整个鳃丝呈棒状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间质有充血或网织细胞增多,细胞间噬铁血红素细胞增多;肝胰腺的胰腺细胞的酶原颗粒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