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玉米种质资源抗穗腐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穗腐病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于2009~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52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共筛选出高抗材料74份、抗病材料55份、中抗材料275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4.18%、10.54%和52.68%;其余118份均为感病和高感材料,占22.60%。因此,应加大力度搜集,鉴定与评价玉米种质资源,为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马铃薯品种资源材料的黑胫病抗性,从常用马铃薯育种亲本块茎材料中随机抽取40份,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黑胫病抗性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高抗材料1份,抗病材料8份,中抗材料13份,中感和感病材料18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2.5%、20%、32.5%、45%.为今后进行马铃薯生产和开展抗黑胫病育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穗腐病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于2009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52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共筛选出高抗材料74份、抗病材料55份、中抗材料275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4.18%、10.54%和52.68%;其余118份均为感病和高感材料,占22.60%。因此,应加大力度搜集,鉴定与评价玉米种质资源,为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4.
心腐病是对菠萝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之一,是由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土传病害,较 难防治.为筛选出可在生产或育种中利用的抗病材料,采用离体叶片法鉴定了117 份菠萝材料对心腐病的抗性.结 果显示:不同菠萝材料之间的抗性差异较大袁鉴定出高抗材料38 份尧抗病材料24 份尧中抗材料17 份尧感病材料38 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2.48%尧20.51%尧14.53%和32.48%袁这表明现有菠萝材料中有丰富的抗心腐病资源,可供菠萝 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东北大豆产区细菌性斑点病发生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采用室内高压喷雾接种法,利用分离的假单胞杆菌Psgneau001菌株接种黑龙江省主栽品种211份和东北大豆核心种质192份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抗性材料占34%,感病材料占51%,中间材料占15%;东北大豆核心种质抗性材料占57%,感病材料占26%,中间材料占17%。试验所获抗病种质资源可为大豆抗病育种提供优质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绿核菌属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引发的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抗病种质资源稀少成为限制水稻抗病性育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17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育种亲本为试验材料,在稻曲病自然发病重病区进行抗病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品种中抗病品种2份;中抗品种17份,占鉴定材料的14.53%;中感品种56份,占鉴定材料的47.86%;感病品种42份,占鉴定材料的35.90%。研究分析表明,品种的孕穗期-抽穗期气候条件及穗部特征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影响,籼粳亚种间品种整体抗病性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水稻抗稻曲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对大斑病抗病能力强的玉米种质材料。[方法]利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方法,对434份国内玉米种质进行了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玉米种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高感病种质(HS)占0.5%,感病(S)种质占18.9%,中抗(MR)种质占43.1%,抗病(R)种质占35.7%,高抗(HR)种质占1.8%。鉴定筛选出抗病(高抗-中抗)种质320份,占总数73.7%。[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玉米大斑病抗病育种提供了抗性种质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质资源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998~ 1999年 ,在人工接菌条件下 ,对 6 7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现高抗材料 115份 ,占鉴定总数的 17 1% ;抗病 193份 ,占 2 8 7% ;感病 2 2 5份 ,占 33 4% ;高感 14 0份 ,占 2 0 8%。 1998年从鉴定出的高抗、抗病材料中选出 94份 ,第二年进行了重复鉴定。复鉴后的高抗材料 36份 ,占复鉴总数的 38 3% ;抗病 4 7份 ,占 50 0 %。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玉米育种的持续性和规范化发展,2008年将25个俄罗斯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100个测交组合,2009和2010年对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试验,对25个外引改良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和抗病鉴定。结果表明:25份外引改良系中黑育e1、黑育e4、黑育e11和黑育e21的单株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相对较好。中抗丝黑穗病材料占80%,无高感材料。抗和中抗大斑病的材料共有13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52%,48%的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总体上对大斑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兼抗黄瓜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育种材料苗期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苗期复合接种法对44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接种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枯萎病均表现为高抗或抗病;14份材料抗角斑病,2份表现感病,其余均为中抗类型;只有2份材料抗黑星病,其余均为高度感病或感病。同时兼抗3种病害的材料只有1份,占2.3%;兼抗枯萎病和角斑病的材料15份,占34.1%,兼抗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材料只有2份,占4.6%。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和杂交稻品种在四川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指导四川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和合理布局,在四川蒲江、雅安和江油对含20个不同抗稻瘟基因的25个单基因系以及134个以杂交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km,Pi-kp,Pi-kh,Pi-z5或Pi-9(t)的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较优.134个品种中98.48%的品种在蒲江和叙永叶瘟表现为感病,63.43%的品种在雅安叶瘟表现为感病;在各病圃均得到颈瘟数据的126个品种中,至少在一个病圃抗颈瘟的有4个,其中D优202在叙永、蒲江和雅安病圃叶瘟和颈瘟均表现为抗或中抗,而在各病圃颈瘟均严重感病(9级)的有27个品种.D香287叶瘟阶段在叙永和雅安表现为抗或中抗,颈瘟在叙永和蒲江也表现为抗病,而Q优2号在各试验地叶瘟颈瘟均表现为感病,这均与相应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稻种材料抗细菌性条斑病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了对广西新育成的和引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新挖掘的野生稻材料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性的鉴定。[方法]于2005~2006年,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JZ-8菌株为供试菌株,用改良针刺法在分蘖期对来自广西区试、国际稻圃和南宁野生稻圃的1 251份稻种材料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性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1 251份稻种材料中,抗性材料为11份,占0.9%,中抗材料为52份,占4.2%,其余为中感以下材料。抗性材料的比例因稻型和来源不同而异。IR32720-138-2-1-1-2I、R43449-4-3-43-3、No.733等11份材料对广西细菌性条斑病菌不同致病型具有广谱抗性。[结论]该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抗细条病性进行鉴定。在所测试的977份广西野生稻材料中对当地优势菌群抗性反应达到抗性级别的有9份,达到中抗性级别的材料有37份。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分子育种研究室筛选的水稻新抗源"海选E32"、常规感病品种"湛A"不育系和"七丝软占"、中抗品种"特青"为试验材料,通过牙签接种法,在室内温室和室外大田对各水稻品系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选E32"对纹枯病综合抗性达到中抗水平以上,但抗性表达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可在广西利用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和抗病亲本。[方法]利用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广西优势菌型IV菌接种一套水稻抗白叶枯病单基因系、广西主要的杂交稻亲本和一些重要的种质材料,并调查了其抗感情况。[结果]对IV型菌具抗性的品种有IRBB5、IRBB7和CBB23,且分别含有抗病基因xa5、Xa7和Xa23,确认为白叶枯病菌IV型菌的有效抗病基因。[结论]为抗白叶枯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80年代抗病育种的基础上,从1994-2003年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12151份次水稻材料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0年共计有4933份次叶瘟表现抗病,7103份次表现为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40.60%和58.46%;有4071份次颈瘟表现抗病,7965份次表现为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33.50%和65.55%。有9034份次的材料叶瘟颈瘟表现一致,占总份次的74.35%,其中叶瘟感病颈瘟也感病的材料份次是叶瘟抗病颈瘟也抗病材料的两倍;叶瘟颈瘟表现不一致的材料有3002份次,占总份次的24.71%,其中叶瘟感病而颈瘟抗病的材料份次多于叶瘟抗病而颈瘟感病的材料份次。利用早期筛选的抗源,选育了抗病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6326、蜀恢162、蜀恢527等。对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共测定了20份水稻品种和3套同核异质的12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以及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16个水稻近等基因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20份水稻品种中高抗品种11份,占55%,其中粳稻品种的抗病性较强。12个水稻不育系的抗病性均比其相应的同名保持系差,不育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T型不育胞质的抗病性较强,D型、G型不育系的抗病性较差。16个近等基因系中含xa-5,Xa-7,xa-13,Xa-17和Xa-21等5个抗性基因的品系对绝大多数白叶枯病菌株表现为广谱抗病。在抗性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于我国白叶枯病菌小种鉴别的单基因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抗瘟品种控制稻瘟病的大发生,掌握水稻品种的抗瘟性。本研究采用五叶期水稻离体叶片研究了36个水稻品种对22个株系稻瘟病菌的抗性,有21个水稻品种表现抗病,其它15个品种感病。在此基础上对其中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生化机制的初步研究。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接种RB22菌株后,各抗感品种中各种生化因子大部分具有明显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该结果对于培育新的抗瘟水稻品种、布局水稻不同抗瘟基因型品种和治理稻瘟病的流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receptor cultivar Nan29 and thirty-six T5 rice lines derived from ten T0 generation transgen-ic plants harboring lysozyme gene were challenged in the greenhouse by inoculating 63 isolates belonging to 48races of Magnaporthe grisea from Yunnan Province. The transgenic rice lines exhibited resistance to morethan 72% of isolates inoculated in this experiment, and 38.1% (24 isolates) of them could infect the receptorcultivar Nan29.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genic rice lines possessed wide-spectrum resistance againstvarious rice blast races and the resistant spectrum of rice lines were different although some lines derived fromsame T0 plant. The transgenic rice lines exhibited also high resistance to leaf and neck blast in the disease fieldevaluation, but not all of resistant lines against leaf blast were resistant to neck blast.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EST标记及其在分子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 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的数据,筛选并合成12个EST标记的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检测,找到2个在CBB23与JG30间有多态性的EST标记,C189和CP02662。用该标记对F2群体中的571个感病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EST标记位于Xa23基因的两侧,C189靠着丝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0.8cM;CP02662靠端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1.3cM。将C189成功用于水稻分子育种实践,标记辅助选择的正确率接近100%,已培育出3个将Xa23基因与高产、优质、抗褐飞虱等性状聚合的水稻恢复系。  相似文献   

20.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4 8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6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10个T0 代转溶菌酶基因水稻植株繁衍的 36个T5代品系进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受体品种南 2 9对38.1%的菌株 (2 4个 )表现抗病 ,转基因品系对 72 %以上的菌株表现抗病 ,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对照大幅度提高 ,证明溶菌酶基因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 ;不同T0 代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繁衍的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不相同。大田稻瘟病诱发鉴定结果证实 ,转基因水稻叶稻瘟和穗稻瘟抗性均比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但抗叶稻瘟的转基因品系不一定抗穗颈稻瘟 ,而抗穗颈稻瘟的品系一般高抗叶稻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