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了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实现水稻育秧过程轻量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998年春,我们引进了长春市广田绿色农业肥料研究中心研制的水稻无污染有机育秧盘(以下简称有机盘)。该盘是运用片状蜂巢包衣缝释技术,将水稻育秧阶段所需营养成份融于载体材料构成的育秧盘中,育秧过程无需调酸、施肥、施药,简化了育秧工艺。为了验证其在滨海盐碱稻区的适用性,进行了有机盘与营养钵盘育秧秧苗素质对比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内容与方法试验材料:有机育秧盘、营养钵盘(Ck)。试验地点: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  相似文献   

2.
水稻无污染有机育秧盘(简称有机盘),是运用片状蜂巢包衣缓秧技术将水稻育秧阶段所需营养成份,加入载体材料构成的育秧盘中,形成的一种简便的育秧工艺。它含有丰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质氮、磷、钾、硅,还有含钙、镁、硫、铁、锌、锰、硼等微量元素,满足水稻育秧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机盘育秧简化了制做育秧土,施肥用药调酸的复杂过程,只需在其上覆土、撒种、盖土、洒水的工作过程,便于工厂化育秧。为了验证有机盘的实际应用效果,与普通子盘育秧进行如下对照试验:三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用有机育秧盘为长春市广田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3.
稻草机插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成本高、秧盘储存空间大等问题,设计研发了新型环保的稻草机插秧盘,并对稻草秧盘所育秧苗的素质、产量及机插后秧盘降解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秧盘培育的秧苗生长健壮,根系能透过秧盘底部,且成毯性较好,搬运过程不断裂,可代替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机插;在相同播种量下,稻草秧盘所育的秧苗素质不如钵形毯状秧盘和塑料平盘,表现为株高下降,叶龄减少,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根冠比等相对较低,表明稻草秧盘中加入的增强剂、防水剂等化学原料不利于秧苗生长;育秧20 d,稻草秧盘质量从153.0 g下降至107.4 g,降解比例达到29.8%,降解速度为1.40 mg(/d.cm2);稻草秧盘机插大田后25 d内基本降解完全,稻草秧盘平均降解速度为2.64 mg(/d.cm2),降解速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稻草秧盘机插水稻的产量与普通塑料秧盘育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低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4.
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秧盘底面垫铺麻纤维基膜进行机插水稻育秧并考察其秧苗素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采用麻基膜育秧可以显著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育;秧苗根系盘结好,不易散落;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分蘖早,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在增产幅度上以早稻最大,中稻次之,晚稻最小。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为解决水稻机插育秧中普遍存在的散秧落秧问题提供了简便高效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辽宁西部早春温室大棚条件下,以北方粳型超级稻辽粳399为参试品种,探讨了不同育秧基质与秧盘组合处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客土作育秧基质相比,其他3种育秧基质均具有提升秧苗素质的作用;与对照(客土+盒式秧盘)相比,其他7个组合处理下的秧苗素质更好,且运输更加方便,移栽根系损伤轻、缓苗时间短,并以M2K2组合处理(有机育苗基质+钵形毯状秧盘)表现最优,产量也最高,比对照增产11.91%。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适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机械插秧的露天育秧技术,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梯度灌水试验方式,研究了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典型沙壤土质条件下,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影响有极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秧苗的株高、根长、活根数、地上百株干鲜重及根系盘结能力上;秧盘上有水处理组,水浸泡秧苗根部处理组的秧苗盘结最佳,并且秧苗素质显著尤于其他2个处理组。因此,水稻机插露天育秧应选择水在秧盘上的压盐碱方式,且换水频率为7 d水压盐碱,36 h搁田。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水稻工厂化秧苗质量,促进机插水稻增产,降低生产成本,参照水稻高产栽培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规定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育秧流程及配套设备、产地及品种选择、秧苗标准、大棚建造、置床、基质配制、种子处理、秧盘选择与置盘、播种、苗期管理、运秧等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9,(6):46-51
为探究南方晚粳稻最佳的育秧方式和秧龄,本试验是以秧龄为主区、育秧方式为副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秧龄设25 d(D1)和30 d(D2)2种,育秧方式设抛秧盘353孔塑盘育秧(M1)、抛秧盘434孔塑盘育秧(M2)、湿润育秧(M3)及机插秧盘育秧(M4)共4种。2014—2015年探讨了不同秧龄及育秧方式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秧龄延长,2 a各育秧方式下秧苗叶龄、苗高、根长、根数及分蘖数均呈增加趋势,而总茎蘖数在移栽后各时期均总体表现较低,最终晚粳稻产量也显著降低,其中M4处理产量降幅最大。秧苗素质以M3处理表现最好、抛秧盘育秧居中(M1及M2处理),M4处理最差。各时期茎蘖数及产量均表现为M1M3M2M4,其中,M3和M2处理产量均显著低于M1处理但显著高于M4处理,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适当缩短秧龄(25 d)、采用抛秧盘353孔塑盘育秧晚粳稻产量表现最好,其次为湿润育秧和抛秧盘434孔塑盘育秧,机插秧盘育秧由于其秧龄弹性较小,产量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对钵形毯状育秧机插的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钵形毯状育秧机插可以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栽插质量和籽粒产量,比常规育秧盘育秧机插增产5.18%~14.80%,其杂交稻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80 g干种/盘,秧龄可以适当延长至36 d。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户在育秧基质育秧过程中存在的秧苗出苗率低、整齐度差、烂芽死苗等问题,探究播种前育秧基质喷水与不喷水、播种后堆盘与不堆盘处理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对育秧基质进行喷水,播种后对秧盘进行叠放暗处理,秧苗素质优,最终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一、棋盘抛秧的作法 棋盘抛秧为日本松岛省三所首创,并认为它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育秧方式。这种育秧方式的核心是改革了育秧盘。第一代育秧盘底板无孔,第二代育秧盘底带孔,便于透气透水扎根吸肥。第三代抛秧盘(B型)则具有根本的改进。由648个小秧钵组成,秧体各自独立。体的上部为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底部稍窄一点,可培育出5-5.5片叶的中苗滞土秧。移栽时秧苗不是用手栽插,而是抛入稻田,如从一人高往下掉,秧苗一般可以竖着固定在泥浆土上,8个小时可以抛栽4-5亩。我们于1985年试制成仿B-1型棋盘抛秧箱,经多次试验改进,现已接近实用阶段。 二…  相似文献   

12.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秧盘带土育秧是我们近年研究的一种温室育秧新方法。其优点是:种子掩在土中,保湿性能好,出苗较快;土中的速效态养分能补给小苗的营养需要,避免了缺素症.有利于培育壮苗;小苗带上寄插,座苗稳,返青快:秧盘水分散失慢,减少了喷水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麻育秧膜与播种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Y两优900为材料,在使用和不使用麻育秧膜的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播种量田间育插秧试验。结果表明,高播种量处理的秧苗纤细,而秧盘垫铺麻育秧膜处理使得秧苗更壮实;低播种量(55.0 g/盘)导致严重的漏丛,并降低了每丛苗数,从而降低了基本苗数,使用麻育秧膜可以显著降低漏丛率;麻育秧膜处理在较低播种量(55.0 g/盘)条件下仍达到了536.1 kg/667 m~2的产量,高于无膜条件下82.5 g/盘播种量的处理,接近110.0 g/盘播种量的处理。麻育秧膜通过促进秧苗地下部生长发育,调和了秧苗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在相同产量目标下,使用麻育秧膜可以降低播种量。由于杂交稻自身的特性,麻育秧膜尤为适宜用于杂交稻的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盘土厚度对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盘土厚度对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效果的影响,对4种不同盘土厚度所育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和最终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盘土厚度1.8 cm育秧,秧苗素质、成苗率和机插质量明显提高,秧苗移栽后分蘖快、成穗率高,最终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培育机插母本壮秧,秧苗移栽后早生快发,进行了不同底土育苗秧苗素质考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插秧育秧上采用白土作为秧盘底土的方法,比较容易育出符合机插秧用秧苗。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场引进了由吉林省长春市广田绿色农业肥料研究中心研制的无污染有机育秧盘(简称有机盘),它可代替铺子盘、调酸、消毒、拌肥等程序。经大面积应用试验表明,有机盘能省工省时,简化作业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水稻根系发达,须根多,秧苗素质高。且试验方法试验区设在八五九农场IO队,机插秧盘为对照,3次重复,各处理为6盘。采取同一品种,同一播期,同一来源的盘上,同一大棚育苗。作床、浸种、催芽、播种、水分、温度等操作管理同常规。每盘播芽种1009。“有机盘”育秧:将土直接装在有机盘上,厚度2.ocm。机插秧盘育苗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水稻生产技术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型。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核心是种植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是育秧。在分析和研究传统水稻机插育秧模式的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水稻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基质育秧和可叠秧盘,经流水线播种的秧盘叠放,将叠放的秧盘移入控温控湿的出苗室,出苗室的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湿度在90%以上,经过48 h左右,当出苗高度达到0.5 cm时,将秧盘移到育苗场育苗。这种模式采用的是1个播种出苗中心(育秧中心),N个育苗场地,实现1+N的水稻机插育供秧模式。1个育秧中心可提供几百到几千公顷面积机插的出苗秧盘,为社会化服务提供新模式。该模式提高了秧苗质量,成秧率提高20%左右,育秧成本下降15%~20%,育秧风险下降,育秧中心的场地和装备利用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浅谈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它把农民从几千年来“曲背弯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手插秧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育秧和插秧的劳动量.具有省工、省钱、省种、增苗、增穗和增粒等增产、增收优点,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通过多次实践抛秧栽培技术的探索认为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准备方面1、选择塑料秧盘.目前规格较多,可根据实际选用.通常用60×30cm,561孔软盘,用量公式为:秧盘用量(个)=抛秧面积(m2)×抛秧密度(穴/m2+秧盘穴数(穴/个).2、配制营…  相似文献   

20.
水稻育秧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凌海地区近年来水稻育秧方面出现的秧苗黄化现象,提出了诸如调节水稻种植土壤pH值到弱酸性、保护秧苗预防低温、配方施肥协调养分、正确使用除草剂避免药害等在当地水稻育秧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