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民营橡胶作为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后起之秀,随着海南农垦并场退场,植种面积越来越多,生产成本问题也越受到关注.现基于海南省儋州大集地区的典型调查,对比分析了海南民营橡胶生产成本在2008年与2004年的区别,而且比较了民营橡胶与国营橡胶的生产成本差别.  相似文献   

2.
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政策、生产、贸易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透过天然橡胶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现象,发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种 植区域有限、生产加工水平低、市场竞争无序、环境污染等,进而从改造国内老胶园、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生产标准 化管理、加快技术创新、规范天然橡胶市场秩序,完善橡胶储备机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橡胶循环利用率等方面提 出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管理部门科学、客观地制定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分公司(原属国营东风农场,2004年农垦改制后剥离)始建于1958年,是以种植天然橡胶为主的农业企业,种植橡胶1.19万公顷,开割投产1.08万公顷,年产干胶约2万吨.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橡胶是世界性的大宗工业原料,与石油、钢铁、煤炭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是国防和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紧缺物资.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橡胶生产、品种、生产成本和收益、加工等方面的情况,并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贸易政策变化与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在非传统植胶区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与世界天然橡胶主要生产国相比,自然灾害多,生产成本高,竞争能力不足。在1999年以前,国家对天然橡胶进口贸易实行绝对配额管理,防止国际市场对我国天然橡胶产生冲击,每年规定天然橡胶的进口配额(最大进口量),配额内实行25%优惠税率。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谈判中,我国将天然橡胶列为南度敏感产品,过渡期内(2000—2001年)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天然橡胶进口关税为12%,配额外对最惠国待遇国家实行90%优惠税率,一般国家实行125%普通税率。从2002年起所有天然橡胶(包括胶乳)的进口关税为20%。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天然橡胶仍然被列为高度敏感产品。与其它产业比较,我国给予天然橡胶产业较好的贸易保护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橡胶工业发展,天然橡胶产业面临的贸易政策环境不断变化,研究分析我国天然橡胶贸易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对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8年印度橡胶局已制定了旨在降低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和提高天然橡胶质量的计划以提高印度天然橡胶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天然橡胶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橡胶产业安全有较大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我国天然橡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与天然橡胶市场价格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合成橡胶进口数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橡胶产量天然橡胶进口数量合成橡胶产量橡胶轮胎外胎产量。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橡胶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天然橡胶主产国对橡胶产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扶持重点方面的差异,旨在为我国制定和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了我国天然橡胶良种补贴、绿色补贴、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的实施方式及效用,提出建立天然橡胶的"产、供、销一体化"[1]补贴体系,加大天然橡胶产业科研投入,积极引导建立天然橡胶储备基地,以解决我国橡胶产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够、财政税收补贴制度欠缺等问题,为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橡胶科技对植胶生产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对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海南省民营橡胶生产成本进行实地调查,并经核算:2004年海南民营橡胶的生产成本大约为每吨3000~5000元,远低于国营农垦橡胶的生产成本.分析认为其中的原因,一是由于国营农场的外部经济性,减少了民营橡胶的多项支出;二是国营农场的历史包袱,加大了农垦橡胶的期间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热带农业》2021,(2):F0003-F0003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煤炭、钢铁、石油并列为四大基础工业原料,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建筑工程,尤其是国防军工领域应用广泛。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为打破橡胶禁运,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产业,开始建立华南橡胶基地,实现了橡胶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目前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情况及技术水平稳居世界前列。天然橡胶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期、曲折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从建立华南垦殖局、云南垦殖局到成立国务院南亚热带作物发展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我国天然橡胶市场发展经验,把握天然橡胶市场信息,适应天然橡胶市场变化,推动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发展,2008年9月22~23日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在广州召开了天然橡胶市场信息交流会。会议由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会长朱秀岩主持,郑文荣秘书长总结了2008年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形势,张丽坪副秘书长通报了近期天然橡胶市场动态,海南、云南、广东分别介绍了各垦区橡胶产销形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作了国际天然橡胶发展现状报告。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世界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世界天然橡胶生产现状 自上世纪橡胶商业化种植以来,天然橡胶已成为目前世界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数据,2007年世界天然橡胶总产达973万吨,其中国营胶产量达214万吨,占22%,私营胶产量为759万吨,占世界的78%。世界天然橡胶主要产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14.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提升农业发展规模和产业基础的重要保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橡胶产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科技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不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等问题,这影响着橡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本文阐述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状况、橡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以期为加快我国天然橡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鼓励发展橡胶林下经济,提高天然橡胶补贴力度和扩大补贴范围,提高橡胶园栽培全程的绿色防控水平,加强橡胶基础研究投入和"走出去"投资境外橡胶产业,促进我国橡胶产业在全球市场低迷的局面下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为夯实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热区宝贵的自然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反复研究、论证,2006年中央财政部、农业部在部分优势植胶区开展天然橡胶良种补贴试点工作。经过4年多的试点,已初步凸显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快了橡胶优良品种的推广,促进了植胶者节本增收,提高了我国天然橡胶生产能力,推动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大力宣传各项目区近几年来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工作取得的成就,我们选择了一批优秀的良种苗木基地进行宣传报道,力图通过点面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此项工作,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提升农业发展规模和产业基础的重要保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橡胶产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科技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不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等问题,这影响着橡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本文阐述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状况、橡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以期为加快我国天然橡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阐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现状及市场前景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环境对我国橡胶产业的影响和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1目标印度天然橡胶政策面临发展环境与全球竞争橡胶产业等问题,包括国内与国外市场供应国际标准的生胶,橡胶产业者的福利与国家经济的发展。2印度橡胶工业的特点印度天然橡胶在国内市场是受关税保护大宗交易商品。橡胶主要产品为轮胎。2010~2011年,印度合成橡胶生产量从110 340 t提高为2017~2018年331 221 t。丁苯橡胶与聚丁二烯橡胶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天然橡胶行业走出整合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第一届云南橡胶产业发展论坛以"供给侧改革下中国橡胶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整合与创新"为主题,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通过思想碰撞、观点争鸣,达成了共同开创新常态下天然橡胶行业创新发展新局面的共识。把脉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共商推动天然橡胶产业链整合和营造理性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