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气象条件对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为两迁害虫的发生、发展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永福县2006~2010年水稻两迁害虫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统计各主要气象要素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原因。【结果】两迁害虫的迁入、迁出、回迁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节自南向北迁飞,秋冬季则自北向南迁飞;两迁害虫的起飞和回迁受温度影响较大,迁飞高度与气温关系密切,稻飞虱集中迁飞高度为500~2000m,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多在800m左右;水稻两迁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嫩绿性、趋湿性;环境风的风向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方向,风速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速度;两迁害虫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两迁害虫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min内起飞。【结论】影响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基本气象条件主要有温度、降水、湿度、下沉气流、环境风和光照等,温度是决定两迁害虫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迫使迁飞害虫降落,环境风决定了害虫的迁飞方向和迁飞速度,光照对两迁害虫的活动有影响但不是限制因子,它影响昆虫在一天中适宜迁飞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桂林地区水稻稻纵卷叶螟迁飞情况与气象条件的对比分析,对影响桂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入迁出的气象因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天气形势决定了大气的环流,850 hPa气流足决定稻纵卷叶螟迁飞方向和速度的主导气流,华南地区一致的偏西南气流是稻纵卷叶螟北迁的主要载体:温度和水稻生长期是决定稻纵卷叶螟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决定了害虫的降落地点,适宜稻纵卷叶螟迁入桂林的地面温度为19~28℃,空气湿度为70%以上,稻纵卷叶螟降落高峰期当天和前1 d有降水的概率为85.8%.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两大主要害虫,这两种害虫成虫能够远距离迁飞,所以称为“两迁”害虫。春夏季,随着副热带高压不断加强和北移西伸。西南气流到达的范围逐渐向北扩展.主要降雨带随之向北推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虫源由南向北迁飞.随下沉气流或降水落地繁殖。  相似文献   

4.
桂林地区稻飞虱迁飞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气形势决定了大气环流,850 hPa气流是决定稻飞虱迁飞方向和速度的主导气流,华南地区一致的偏西南气流是稻飞虱北迁的主要载体.温度和水稻生长期是决定稻飞虱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决定了稻飞虱的降落地点.适宜稻飞虱迁入广西桂林的地面温度为19~30 ℃,空气湿度为77%以上,稻飞虱降落高峰期当天和前1 d有降水的概率为78.5%.  相似文献   

5.
分析各主要气象要素对新沂市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明确了当地"两迁"害虫迁入期的气象条件,及迁入后当地的温度、雨日、雨量、相对湿度与害虫发生蔓延密切的关系,为新沂"两迁"害虫的发生、发展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迁飞轨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鉴现代统计-天气理论中的大气传输与扩散模型,对褐飞虱秋季回迁的轨迹进行模拟,计算了回迁昆虫在高空1000m和1500m的迁飞轨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高度的轨迹在迁飞方向、迁飞速度和迁飞距离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迁飞风场和迁温度场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1000m高度的迁飞轨迹模拟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出昆虫迁飞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导致1000m和1500m两高度轨迹差异的环流进行了归类,定性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治理技术合作项目赴越考察和信息交流成果,介绍了越南农业生态区划和水稻生产概况,重点阐述了近年来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情况,初步探讨了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在中越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了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其传播病毒病对中国影响的3个关键因素,分别是越南北部水稻生育期、虫(毒)源基数和迁出期西南气流强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资》2015,(5):25
<正>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蝗虫存在重度流行和高密度集中危害的可能。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呈偏重及大发生态势。由于去年越南等境外虫源地"两迁"害虫发生较重,虫源基数较高,加之入冬偏晚,冬季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利于我国华南、西南  相似文献   

9.
浅析主要气象因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气象角度出发,阐述了降水、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主要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全程化监控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迁飞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西桂林地区近5年水稻稻飞虱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桂林地区稻飞虱迁入的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风向、风速、湿度),考虑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稻飞虱迁飞与影响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系统。系统将各因子和预报对象都划分为5级,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未来一周天气预报结论,综合分析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是否有利,对未来1~7天逐日影响稻飞虱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业务系统实用性强,逐日预报准确率达7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温湿度条件对大豆蚜发生及迁飞具有重要影响,温度、降水量和降水次数直接影响了大豆蚜的发生程度,高温、少雨的气候有利于大豆蚜的发生,而低温、多雨的天气对大豆蚜种群数量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是有翅蚜起飞的重要条件,无论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有翅蚜起飞,强光使有翅蚜爬至叶片背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永福县小气候条件与罗汉果生长所需的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永福县作为罗汉果传统的生产种植基地,当地光照、温度和水分等气象条件基本适宜罗汉果的生长,其中光照条件较好;3—6月出苗至藤蔓抽生期间温度条件基本适宜,但3月平均温度偏低,各月平均最低温度偏低,易造成寒害;7—9月开花与果实膨大充实期平均温度及积温条件较好,但各月平均最高温度偏高,9月份最低温度偏低,均不利于植株生殖生长;5—7月降水最过大,遇到大雨或暴雨易造成罗汉果落花、落果或根部浸淹现象。针对不利气象条件,提出了可行性的小气候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一次雷达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为其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对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空中飞行参数进行研究,并运用HYSPLIT平台对监测到的迁出种群进行迁飞轨迹分析。【结果】在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在日落后起飞,20:00左右达到起飞高峰,起飞可持续1 h左右;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主要在1 000 m以下,具有聚集成层现象,可形成2-3层,100-300、400-500 m成层密度较大。成层现象与局部风速极值有关,与风向关系不大,但最大密度并不总是出现在最大风速处。轨迹分析显示,此次从兴安迁出的稻纵卷叶螟蛾经过3次再迁飞,可到达广西河池地区继续繁殖危害,而到达贵州遵义、黔南地区的虫群由于缺乏食物来源无法生存。【结论】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与华东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步甲夜间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垂直监测雷达可以长期实时自动监测的特点,研究鞘翅目昆虫步甲是否具有迁飞性,并探讨步甲的迁飞活动规律。【方法】设置雷达观测点,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长期观测结果,结合气象资料进行低空气流和大区环流分析,探讨鞘翅目昆虫步甲迁飞的事实。【结果】2005和2006年的观测资料表明,步甲季节内活动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主要集中在8月份,高空和地面诱虫灯季节内诱集有明显突增突减现象;高峰期内雷达回波点高度可达600 m,主要集中在450 m以下;夜间活动大多在20:00~22:00之间,个别夜晚雷达回波持续到04:00左右,探照灯内步甲数量的变化与雷达回波强度具有一致性;系留气球携带的捕虫网在200 m的空中成功捕到步甲成虫。【结论】步甲属的某些种类具有一定的迁飞性,为研究鞘翅目昆虫的迁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两大迁飞性害虫.2008年在邵东县大暴发,迁入时间早、数量大,迁入次数多,发生极不整齐,在部分地方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特殊、复杂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食物来源,部分农户防治技术不当也加重了损失.在"两迁"害虫的防治技术上,应提高预测预撤水平、选择耐害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科学施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人员和有关专家,对2017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依据病虫害发生基数、作物布局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预计2017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52亿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7.
2015年进行了单季稻迁飞性害虫全程防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季稻两迁害虫全程防控示范,有效控制水稻两迁害虫的危害。示范区比常规区减少防治2次,农药用量(折百纯量)540.0 g/hm~2,比常规区减少2 246.7 g/hm~2,下降80.6%;节省防治成本78.3元/hm~2,实现了农药减量、节本增效,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红花的生物学特性,根据额敏县的气象条件,从温度、降水、光照、风等方面对该地区红花生长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该地区影响红花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和冰雹;总体来看,光照与热量充足,适宜红花生长,气象灾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湿度偏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预计发生面积比2016年增加9.7%。主要特点有3点。1迁飞性害虫重发威胁大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稻飞虱是一类暴发性、隐蔽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该害虫随气流远距离迁飞,危害水稻的同时,还传播病毒,并为水稻菌核病等多种细菌性病害提供发生环境。本视频对稻飞虱的种类、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逐一作了讲解,并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请观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