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蕾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342-344
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退化,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建立水资源总量模型,以及对流域水资源宏观规划、统一管理等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叶军红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52-7855
建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该流域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补水不能持续、淀内农村污染加剧以及生态移民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主体功能区、公共物品、福利经济学、财政转移支付、流域治理等理论,提出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和受益者,补偿客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生态建设者和受害者,补偿途径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博弈协商型,补偿标准有转移支付、流域上下游补偿、农村环保"征补共治"、生态移民以及跨界断面类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确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地位、生态补偿基金要专款专用、实施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补偿社会治理体系和推动流域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3.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按照我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属于西部干旱生态大区。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属于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降水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地区,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看,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很大一部分属于限制开发区,也有一部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慧玲  余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57-12259
研究了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引入惩罚机制,生态补偿可以矫正博弈双方背离集体理性的行为,达到理想的博弈均衡;在长期,博弈双方是否有进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征收补偿费用支持石羊河流域经济的发展,缩小流域内以及流域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差距,并最终使收入水平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5.
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的特殊性在于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与流域内生态补偿并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离不开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的科学界定.现行法律及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的界定存在诸多不足.在综合考虑公平与效率、环境权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冲突与协调等因素的基础上,方能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进行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选择性激励机制——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日益严重的流域生态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流域各利益主体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博弈的结果。基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走出流域生态“囚徒困境”的制度安排。为达到这种集体理性,可以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的选择性刺激机制,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出发,借助博弈论这一手段,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时,通过建立上游地区做出生态保护的诱使机制和下游地区主动做出生态补偿的迫使机制,实现流域内的集体理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补偿交易成本高,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范围难以确定,补偿方式单一等弊端,以安徽境内秋浦河为例,采用系统研究、模型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系统理论,构建了其生态补偿实施体系.结果表明: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框架,由驱动力、法规保障、管理与运行、监督等子系统构成.政策与社会基础、流域上下游对水质、水流调节的供求关系是生态补偿的驱动力;制定生态补偿法规、成立生态补偿委员会是实施补偿的基础;构建多元融资与支付机制、多元补偿方式机制、协商、调解为主的补偿途经机制、监督机制、科学确定补偿标准等是实施补偿的关键.基于秋浦河流域上游提供的生态服务及保护生态受损的发展成本,估算了2009年实际补偿金额为40553.66万元.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有利于协调流域不同群体的环境与经济利益,有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可为我国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通过对流域上破坏生态环境,占用生态资源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收费或者对保护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这一思想为基础,建立的一种奖惩机制,以达到保护流域水环境的目的。在湘江流域水资源环境遭到破坏,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文章探究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和流域重金属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结合湖南湘江流域的特点,对构建湘江流域重金属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红  刘建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98-300,303
概述了近代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研究成果、流域构成特点和河西地区环境状况,分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并从节水农业和水权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植被保护、生态用水管理、环境污染的治理等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区域间资源互补、协同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发展权公平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横向生态补偿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国内不同类型横向生态补偿实践做法及面临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目前理论研究集中在补偿对象确定、补偿方式选择、补偿标准测算以及补偿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实践探索环节围绕森林、流域、区域间展开。中国横向生态补偿实际存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缺位、缺乏横向协同组织机构、长效补偿机制亟待完善、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在于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设立横向生态补偿协同管理机构,加大社会化力量参与程度,建构横向生态补偿长效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福建省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机制模式、实践效果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4点建议,旨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为有效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从全流域的角度出发,将整个渭河流域特别是横跨陕甘宁3省的渭河流域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构建一个综合、全面、系统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规范,通过建立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利益的共赢和共享补偿机制,促进流域内政府、企业、公民互动协作治理,实现全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态补偿制度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出发,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和相关理论入手,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从补偿主体、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三个层面描述了该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浅析了生态补偿制度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急迫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飞云江流域水质的现状及其受污染原因,指出建立飞云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同时,设计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并阐述了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所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福建省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机制模式、实践效果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4点建议,旨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05-13906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很多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为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做出了贡献。借鉴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对汉江流域的概况及其生态补偿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大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己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文章从税制、生态补偿定价机制、投资融资机制三方面着手,探讨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配套机制,提出建立流域性补偿基金并完善生态补偿定价制度,进行环境税制改革,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熊丹丹  张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46-12749
选取西部干旱区绿洲内陆河流域的重点区域——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结合叠图法、RS和GIS技术对乌什县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乌什县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乌什县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6.2,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区内不再有生态不安全区分布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了乌什县土地利用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粤北生态区坐落于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建立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基于此,从探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前提条件入手,以粤北墨江为例,基于搜集与调查所得数据,对墨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性地从水质水量、补偿方法及地方性法规3方面提出粤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对策,为建立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