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麦行走式电动喷雾机是一种新型的针对小麦窄行距的喷雾机械,它克服了现有喷雾机的喷洒均匀度低、背负重量大和推广难等许多缺点,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适合我国特色的小农户农业及一定规模种植户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需求。针对其工作要求和设计思路,结合喷雾装置的工作环境、作物高低不同、小麦窄行距、土壤松软度及用户的使用要求等因素,设计了喷雾装置最优喷头设计方案,确定了使用喷孔孔径1.6 mm铜制锥形雾喷头,喷头距小麦顶端约400 mm,组合喷头间距为400 mm,喷头个数为7个,组合喷头喷射角与水平面呈向下30°角,喷雾效果最好,组合喷头喷雾均匀度为0.90。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草害问题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生产上控制稻田有害生物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喷洒,但常规人工喷雾和地面机械喷雾作业效率低,田间损苗严重,因此,小型植保无人机航空超低量喷洒农药服务越来越受欢迎。笔者对当前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生产上应用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阐明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低空喷雾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该项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8YX-4型行走式多功能喷灌机该机由江苏省镇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电话:0511-4423007)研制生产,用手扶拖拉机牵引,集定位式中远程喷灌和行走式近程喷(滴)灌优势于一体。适应性强,应用面广,可用于农、林、牧、园艺等行业进行喷灌、微喷灌、条状滴灌、喷雾等多种作业,尤其适合于丘陵缺水地区抗旱保苗节水灌溉。该机在手扶拖拉机的拖车尾部安装了一套可调喷洒装置,可进行幅宽8 ̄10米农田喷洒作业。可通过调节喷杆的离地高度以适应作物的生长高度。喷杆可以竖立起来对高秆苗木、行道树木等进行垂直喷洒作业,喷洒高度可达5米。喷杆可配置多种近…  相似文献   

4.
在陕西省太白县秦西示范园区选择3个塑料大棚,采用"S"型取样法研究了种植番茄前大棚土壤的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并对番茄产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3个塑料大棚种以22#的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单酯酶活性也是以22#最高,分别为35.18 mg·g~(-1)和65.34 mg·g~(-1)·h~(-1)。番茄总产量以22#最高,为5 547 k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越高,番茄产量越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越强,其分解氮磷能力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1.喷洒作业质量高该机边行走边喷洒,沿运行方向各喷点“扫描”喷水,故喷洒均匀度高。水滴雾化程度高,打击动能小,避免了固定式喷灌系统喷洒水滴大、水滴下落打击动能大而易冲出种子和掀翻、击伤幼苗的弊病。该机在塑料大棚、温室中往复直线移动,喷灌覆盖面积为矩形,与苗床平面形状一致,故不会发生固定喷灌系统易产生的漏喷现象。 2.不占棚内(室内)土地棚内土地利用率可达85%,而且苗床可灵活布置,不受喷灌机制约。 3.自动化程度高行走及喷灌均可自动控制,并可用于苗木喷洒液肥或药液等自动化作业。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猪粪沼液取代自来水,以玉米秸秆、牛粪、野草等为主料,来制作双孢菇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猪粪沼液对双孢菇栽培料的发酵温度、到达有效发酵温度的时间、栽培料的含水量、密度等物理性状,以及对双孢菇菌丝生长势、子实体的单位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沼液作为一种氮素来源可以用于双孢菇栽培,以取代水的比例70%为最佳,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还需后续试验来探究最佳的配方比例。  相似文献   

7.
陈国平 《甘肃农业》2009,(9):111-112
分析了双孢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食用价值,介绍了高寒阴湿区塑料大棚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农田土壤养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产量,同时施入农田的养分也对土壤的物化性状有着一定的影响,笔者研究控释肥、微生物肥、混施肥等7种不同肥料在玉米上施用效果及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肥料对玉米耕层含水量和玉米农艺性状均有影响,且控释肥对土壤耕层含水量、玉米株高和产量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5,(9):48-50
为使人们较系统、深入的认识焚烧秸秆对玉米及其田内土壤系统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焚烧秸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作用、产量及其病虫害的影响,且从土壤水分、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动物群落等方面分析了土壤系统对焚烧秸秆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记者在河南省郑州市润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基地内,见到了一种能用清水替代农药的"神器"!该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使用一种新型杀菌喷雾器给瓜藤喷雾作业,通过对实验大棚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同一大棚内,在温度、湿度、土壤等相同条件下,使用新型杀菌喷雾器喷洒过的瓜藤产量,明显高于未使用新型杀菌喷雾器喷洒过的瓜藤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马铃乡香菇的主要病害并筛选防治方法。[方法]调查马铃乡香菇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并筛选主要病害的室内药剂。[结果]该基地香菇病害主要是木霉病,经鉴定是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两者发病率达66%,病情指数为24。实验室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液(生石灰∶硫酸钙∶盐∶水=5∶1∶1∶100)能同时抑制木霉生长和产孢,可有效控制木霉的发生与扩散,但同时也抑制香菇的菌丝生长,不适宜用来防治菌袋中的木霉菌,可用于喷施培养菌袋所在的土壤、器具等,减少木霉菌感染菌袋的机会;1.000%的大蒜稀释液效果最理想,可有效抑制木霉生长,同时对香菇生长抑制率很低,对香菇产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结果为香菇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雾量分布均匀性是喷头使用性能重要指标,通过对国产TEJJET120 02vs,TEJJET120 04vs和美国XR TEEJET8002vs,XR TEEJET8004vs几种扇形喷头的试验,研究不同喷雾压力和不同喷雾高度变化对其雾量分布变异系数的影响,以及组合喷头的喷头间隔对雾量分布的影响,分析喷头喷雾压力及喷雾高度对扇形喷头的雾量分布变异系数的影响规律,找出最佳的使用喷雾高度,提高实际喷头的喷雾效率。结果表明:扇形喷头的压力对雾量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不大,单个喷头使用有一最佳喷雾高度,在此处进行喷施作业,效果最佳。在0.3MPa下,TEJJET120-02vs,120-04vs,XR TEEJET8002vs和8004vs喷头的最佳喷雾高度分别为400,550,650,700mm。组合喷头在不同喷头间距及压力情况下,相应有一最佳的喷雾高度使雾量分布变异系数最小,雾量分布最均匀。喷头间距为300mm,0.2,0.4MPa压力下TEJJET120 02vs 和XR TEEJET8002vs喷头最佳喷头高度均分别为400,600mm;当喷头间距为500mm时,TEJJET120 02vs在0.2 ,0.4MPa压力下的最佳喷雾高度分别为500,400mm,此时XR TEEJET8002vs喷头最佳高度均为700mm,压力对其影响不大。喷头间距较小时,雾锥角大的喷头适宜的喷头高度不宜过大,间距较大时,喷头适宜的高度也相应大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辣椒果实、果柄干鲜重、N、P、K含量、土壤速效N、P、K含量,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加菌糠对辣椒产量、营养元素吸收和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加菌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辣椒产量,增加营养元素吸收,以微生物组合 菌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玉米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通过玉米在平作、常规垄作和大垄双行三种模式下的栽培试验,研究其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比垄作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但增温效果差;大垄双行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和增温效果,还达到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是一种适合高纬寒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以生物学效率评价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配方产量时出现的误差,以转化率评价产量为对照,开展了用生物学效率评价产量的栽培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生物学效率与转化率评价产量时,配方产量排名存在明显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不同配方的菇体含水量不同造成的,±1%的菇体含水量差异,将导致生物学效率近±10%的差异。在进行平菇栽培配方试验时,仅用生物学效率来评价配方产量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黑色液膜喷施量对冬小麦土壤墒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膜喷施量的增加,土壤保墒保温效果比较明显;冬小麦可提前1~2d出苗,出苗整齐,冬前分蘖和干物质积累较多,增产作用显著.综合各处理产量、生育指标和经济效益分析,喷施液膜量以600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及其他菌类生产中的出菇难题。【方法】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设计了一套专门的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并对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喷雾换气方式和菌袋覆盖材料进行优化。【结果】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由“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构成,其优化方案为: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入标准出菇棚堆码,堆高5层,覆盖无纺布,开启自动定时喷雾加湿和换气开关,设置成每日9:00~22:00每隔30 min喷雾换气一次(每次1 min),22:00~9:00则是在22:00喷雾换气2 min后,密闭过夜。与当地常规出菇管理方法相比,优化方案的猴头出菇率和子实体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56.3%,畸形率下降近7倍。【结论】利用“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的环境控制系统进行出菇管理,可大幅度提高猴头的出菇率、子实体产量及降低畸形率,实现猴头的高产稳产;且具有组装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食用或药用高等真菌类的自动化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玉米覆膜喷灌节水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黑龙江省杜蒙县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覆膜喷灌与常规种植喷灌的对比试验研究。在玉米全生育期,对土壤水分指标进行了观测,分析了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在收获后对玉米进行测产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覆膜采用喷灌与常规耕作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具有较好的节水作用;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晚稻穗期进行喷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94.6%和92.8%,在含胎期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89.1%和79.1%。在穗期使用还能对水稻具有补锌、延迟叶片褪绿、增亮谷粒色泽、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在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增产率达22.05%;在含胎期喷施1次,增产率达15.55%。  相似文献   

20.
蘑菇渣对香蕉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蘑菇渣进行香蕉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香蕉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2年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菌渣能促进香蕉生长,提高产量,特别是显著增加香蕉的果穗重量、果指总重;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香蕉生产中,菌渣的直接施用量以28723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