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国内主栽西番莲品种的成花坐果特性及与温度、光照强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明确其优势坐果枝蔓和节位以及影响成花坐果的关键气象因素和主要影响时段。【方法】以国内主栽西番莲品种‘台农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调查不同节位、不同枝蔓的花芽分化率、花芽退化率及坐果率,并分析不同生长季各级枝蔓的成花坐果特性及与温光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1)‘台农1号’西番莲夏秋季平均花芽分化率为77.2%,平均花芽退化率为41.4%,平均坐果率为36.5%,整体表现为花芽分化多退化也多,坐果率较低。不同节位间呈现基部节位花芽分化少,端部节位花芽退化多的特征;其中,4~7节位花芽分化数较多且坐果率稳定,为优势坐果节位。二级蔓的花芽分化基数较大,且坐果数较多;基部1~3节位着生的一级蔓和二级蔓的花芽性状优于第3节位之后着生的枝蔓。(2)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在开花前20~35 d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与单株花芽分化率和花芽退化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其次,开花当日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分别高于36.19℃和26.24℃时坐果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开花后5~20 d的日最高温度与一级蔓和二级蔓坐果率均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花芽形成期最高温/最低温34.2/20.4℃~36.7/23.4℃条件下,不利于二级蔓和三级蔓花芽形成;而越接近花芽分化后期,日平均光照强度为4.00~4.79 klx,光照强度越大则二级蔓和三级蔓的花芽分化率和退化率越高,而低温加弱光条件下花芽分化则受到抑制。此外,日平均相对湿度与二级蔓成花坐果性状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台农1号’西番莲优势坐果节位为4~7节位,优势坐果枝蔓为二级蔓,且花前20~35 d和开花当天及花后5~20 d的高温分别是限制其花芽形成和坐果的最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温湿度条件与杧果两性花率的关系,以‘台农1号杧’品种为对象,应用生物统计方法探讨了温湿度因子与两性花百分率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两性花率比较高;随着花期温度增高,两性花率提高;花芽器官分化期自开花前30 d开始至花前5 d结束;花前6~30 d的日均高温、日均温、日均低温和日积温与两性花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花前26~30 d是温湿度影响两性花数量最敏感时期,较高的温度和适当的空气湿度有利于两性花的形成;花前16~20 d日均湿度越大两性花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种植于年均温度偏低地区四季蜜杧反季节成花效果不理想,花期延后,产量低或果实品质差的解决方法和依据,以5年生四季蜜杧为试材,开展防草布覆盖对四季蜜杧土壤温度、含水率,冠层温湿度,反季节成花,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不覆盖)相比,防草布覆盖提高四季蜜杧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平均温度,冠层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分别提高0.2~5.9℃和0.4~1.5℃,降低冠层平均湿度和最低湿度;提早开花7~10 d,显著提高成花率和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20.3%和51.1%,且果实果皮细腻、斑点少。说明覆盖防草布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提高冠层温度而降低湿度,提早四季蜜杧反季节栽培成花时间和提高成花率,提升产量和品质,适合在年均温度偏低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温度对兰溪杨梅的影响,分析了2~5月温度对兰溪杨梅初花期、成熟期、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杨梅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2月下旬日平均最高温度与初花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每提高1℃初花期提早0.76天。2~5月日平均有效积温与成熟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每提高1℃成熟期提早5.7天。花期长时间低温,坐果率和产量明显下降;6月份积温高,可溶性固形物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昼夜温差对设施番茄果实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设施番茄"金冠5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控制试验,设计2个平均温度(18℃,25℃),昼夜温差(DIF)设计12℃(白天24℃/晚上12℃,白天31℃/晚上19℃)、6℃(白天21℃/晚上15℃,白天28℃/晚上22℃)、0℃(白天18℃/晚上18℃,白天25℃/晚上25℃)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设施番茄幼果坐果率、果实大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及单果重、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利用果实形态指标与平均温度、昼夜温差、最低温度、最高温度进行相关分析,以揭示不同昼夜温差对番茄果实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8℃平均温度处理时,坐果率、果实横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均以12℃昼夜温差(24℃/12℃)最高,6℃昼夜温差次之,0℃昼夜温差最低;果实纵径以6℃最高;在日均温度25℃时,幼果坐果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量和单株产量则以6℃昼夜温差处理最高,12℃昼夜温差次之,0℃昼夜温差最低;坐果至开花的天数以6℃温差处理最短。坐果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单果重,与昼夜温差呈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相关不显著,坐果率、果实纵径与日最高温度呈正相关。研究认为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差越大、果实发育越快、生长量越大、产量越高,有利于果实坐果。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历期有显著的影响 ,在 17~ 35℃温度范围内 ,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Logistic曲线关系。湿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发育历期无明显的影响。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0 4、9.70、10 .2 0、9.76℃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5.2 6、80 .70、14 7.96、2 98.33℃。美洲斑潜蝇存活的最适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 2 0~ 31℃和 80 %~ 92 %。在35℃温度下 ,成虫繁殖力极低 ;10 0 %相对湿度下 ,成虫不能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7.
防寒措施对越橘越冬微环境和越冬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丛越橘蓝丰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防寒措施对大连地区越橘生长微环境变化规律和越冬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08年冬春大连地区露地极端最低温度、冷驯化及脱驯化期间的最低温度均高于同期越橘能够忍受的最低温度,但露地防寒越橘越冬伤害严重,枝条长度枯死率达53.46%,花芽完全枯死。与对照相比,黑塑料袋外置稻草、黑塑料袋防寒对越冬期间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影响不大,但明显提高了空气相对湿度,枝条含水量保持在较高水平,1 a生枝条长度及花芽枯死率均较低,防寒效果较好;透明塑料套袋降低了日最低温度,提高了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温度变幅,空气相对湿度略高于对照,越冬后枝条含水量略高于对照,枝条长度及花芽枯死率较高,防寒效果较差。这说明影响大连地区越橘越冬的主要原因是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大樱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温度、湿度管理温度、湿度管理主要是通过开关作业门和通气窗户来实现。扣棚后树体进入复苏过程,升温需缓慢,经过10d左右白天温度由10℃左右提升到17℃,夜间由0℃提升到4℃,相对温度维持在80%。萌芽期白天保持在18~20℃,夜间保持在5~7℃,相对湿度为80%。开花期是树体对温度和湿度最为敏感的时期,白天温度严格控制在20~22℃,夜间6~8℃(不  相似文献   

9.
以2份单性结实能力不同的黄瓜为试材,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单株坐果率测定;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0℃/25℃,25℃/10℃(日温/夜温)2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温度下花后0、2、4、6d子房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以期为亚低温环境下黄瓜生产和耐低温黄瓜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亚低温有利于黄瓜单性结实,且对不同试材的影响程度不同;2)亚低温能够降低花后2、4d黄瓜子房ABA、IAA含量;3)花后0~4 d子房低ABA含量有利于黄瓜单性结实,GA3、IAA、ZT与ABA的比值与黄瓜单性结实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光合作用及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及坐果率的影响。设置3 个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即70% ± 5%(高湿处理)、55% ± 5%(中湿处理)和不加湿的40% ~ 50%的对照(低湿处理)。结果表明:在10:00 至16:00 平均温度为33 ~ 43 ℃的高温条件下,高湿处理显著促进了番茄叶片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且减轻或消除了光合“午休”,测定日内9:00 至17:00 的蒸腾累积值和净光合累积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6% ~ 133%和31% ~ 343%,坐果率显著高于低湿处理,达到48%;中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坐果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30 ℃以上的高温条件下,70%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增强和坐果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制干枣优生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新岗  黄建  高文海 《果树学报》2005,22(6):620-625
通过比较研究,初步确定了我国优良制干枣品种76个,优良制干枣产区21个,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9个省区。研究提出了我国制干枣优生区的划分标准,包括年度因子标准和花果期因子标准2个方面的内容,前者包括年平均温度、年降雨量、≥10℃的积温、无霜期、7月份气温、纬度,决定着优生区的地位;后者包括花期温度、湿度、降雨量,以及幼果生长期和脆熟采收期的降雨量5个指标。影响着红枣优质丰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葡萄日灼病阈值温度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8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从诱发葡萄果实日灼病发生的阈值温度(临界果面温度)研究入手,探索气温、光照、风速等对果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面高温是果实发生日灼的直接原因。在‘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快速生长期测得日灼病发生的阈值温度为42.0~42.8℃(平均值42.3℃);遮阴下的果实突然暴露在阳光下,12min后果面温度可达到最大值;强烈的光照可产生较高的气温及较高的果面温度,是日灼病发生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在夏季晴天无风的中午,每1万lx的光照强度可使果面温度增高1℃左右;无风时果面温度显著高于风速1.5m﹒s-1以上时。在3.0m﹒s-1风速下6min内可使果面温度降至最低;在相同的光温条件下,较高的空气湿度更利于日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以甜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日光温室内3种不同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环境以及3种环境下不同补充灌溉量对厚皮甜瓜生理特性、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溉条件下,日平均温度19~33℃,相对湿度69%~78.68%处理较日平均温度14~27℃、相对湿度60%~85%或16~30℃、65%~90%处理,单株产量提高,而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的V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在14~27℃,60%~85%处理下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最高。在相同环境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的V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综合甜瓜产量与品质考虑,认为在日平均温度14~27℃,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0%~85%的环境条件和补充蒸腾蒸发损耗量100%的灌溉量处理下,有利于甜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提高,可作为温室生产管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为试材,昼温/夜温设计35℃/25℃,40℃/30℃2个水平,相对湿度设计80%,持续时间设为3、6、9、12 d 4个水平,以昼温/夜温28℃/18℃,相对湿度50%处理作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恒定湿度下,高温35~40℃处理不同天数时黄瓜的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期探究高温高湿环境对黄瓜花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最高温度35~4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处理天数增加,黄瓜的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均有所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温处理后有短暂上升,然后随处理天数增加而下降,而光补偿点(LCP)、气孔限制值(Ls)、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恢复处理14 d后,各指标均向对照组数值靠近。研究证实高温处理会通过气孔限制因素抑制光合反应,也会降低酶促防御系统的活性,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黄瓜叶片可以通过适宜气温缓解高温热害造成的伤害,但40℃处理的黄瓜叶片光合反应系统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更难恢复到CK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金路、金圆是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选育的2个甜瓜新品种。金路是大果型早熟品种,果实橄榄形,平均单果质量2.0~2.8 kg,果面金黄、微带皱褶,果肉白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脆肉型,植株长势强,抗性较强,坐果容易,花后38 d左右成熟。金圆是中果型早熟品种,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质量1.5~2.0 kg,果面金黄、光滑,果肉白色,中心含糖量14%~16%,脆肉型,植株长势中强,抗性强,坐果容易,早熟,花后35 d左右成熟。2个品种均耐贮藏,常温下可贮放40 d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花蕊成熟度及花粉贮藏条件影响朝天椒杂交结实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花蕊的授粉受精能力差异明显,开花前5d的过嫩花蕾基本不具备授粉受精能力,开花前4d的嫩花蕾开始具备授粉受精能力,无论雌蕊还是雄蕊均以开花当天和开花前1~2d的花蕾(朵)有较高的杂交坐果率和结籽率。朝天椒花粉的生活力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贮藏时间密切相关,相对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延长花粉的贮藏时间,并能保持较高的杂交坐果率和结籽率。  相似文献   

17.
以红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在盛花后30d以内,分3次向幼果中引入EGTA和LaCl3,研究了两种钙的抑制剂对果实细胞超微结构和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GTA主要是在盛花后20d以前影响果肉细胞形态建成,导致细胞扭曲变形;而La3+是在盛花后20d以后,细胞开始扭曲变形,盛花后10d,质体上开始出现淀粉粒,盛花后30d,质体上淀粉粒明显增多。两种抑制剂对幼果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LaCl3处理,对幼果发育有抑制作用,其中,花后20d处理,抑制效应最强。花后20dEGTA处理,对果实的横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它两次处理,则表现出对幼果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分析了北京-青海科技合作示范温室的冬季性能特点,结果为冬季温室内最低温为6.5℃,持续时间为1~3 d,大多数时间温度都在20℃左右;湿度每天0:00~6:00变化不大,都在79.8%~84.6%,而且湿度和温度呈反相关;最低露点温度出现在早上6:00,露点温度和气温呈正相关;地表下10 cm深处的地温基本保持在9.5~21.7℃;冬季晴天温室内光强通常在20~30 klx,最大可达到42 klx。  相似文献   

19.
徐永阳  徐志红  刘君璞 《果树学报》2005,22(3):300-301,F002
中甜1号为优质、高产、耐湿、早熟厚皮甜瓜品种,果实发育期25-28d,果实椭圆形,果皮黄色,上有10条银白色纵沟,果肉白色,单瓜重1.0-1.5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15.5%。适应性广,在保护地、露地条件下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