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道德情感在道德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但是 ,如何正确估价道德情感的作用 ,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却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主张 ,主要有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 ,在现代则有法律至上主义的思路。我们分析这些主张和思路 ,对于正确理解道德情感的作用 ,充分估计道德主体的能力保证及其局限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与荣辱观教育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主要是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道德情感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是高校德育教育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核心。而如今,许多关乎"道德"现象纷纷涌现,大学生为情杀人,大学生道德迷失等问题都表明了培养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刻不容缓。本文将首先从理论上对道德情感进行简要分析,随后指出当今大学生出现的道德迷惘现象,并提出培养道德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玉姣 《甘肃农业》2006,(7):209-210
道德实战在整个道德生活、道德现象中具有基础地位。高校德育工作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其中的着重点为:强化自律,强化调节能力,强化伦理责任意识。注重道德实践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雪玲 《河南农业》2013,(8):7-8,10
大学生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高校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都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学术界对道德能力的研究为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建设同时也具有实践可能性:一是党和政府出台的文件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各项道德实践活动推动了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的建设,三是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体制及开展的各项道德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个体道德能力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与实践途径,四是不断涌现的大学生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为大学生提升个体道德能力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何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体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儒家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当代网络面临的诚信与道德挑战,通过借鉴儒家传统道德的进步思想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7.
利益是道德建设的基础,脱离利益来讨论道德和道德建设是抽象的和不符合实际的。道德建设应重视利益在其中的作用,建立赏善罚恶的利益引导机制,进行以人的利益为轴心的道德教育,让人体悟到德行既是善的、美好的,同时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建国以来中国道德关系和道德实践长期反复认识的结果。它开辟了十五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境界。 我们应高扬思想道德建设的伟大旗帜,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追逐,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令人堪忧。儒家道德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髓,又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宝贵的精神资源。从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入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这不仅对培养人民群众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健康的引导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与每个国民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生态道德,也称环境道德,是指人类生态文明的道德要求,即要求人们具有生态文明的普遍信念并对人们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亟待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要大力宣传生态善恶观和生态良心,构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以生态公正意识和互利原则为核心任务,提升海洋生态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以培育自律精神为基础,做到海洋事业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五种精神”是对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精神的总概括。它的提出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观,而且为现代德育指明了方向。当前,德育工作应该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进行以“五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品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性”即道德,品性教育既是个人要求,也是社会责任,其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品性教育应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品性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品性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品性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3.
道德建设实效如何是关乎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把道德建设仅仅看作道德教育的问题是一系列道德建设努力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道德的根本问题是利益关系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 实现利益关系合理化是道德建设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道德焦虑产生道德耻感,道德耻感能有效催生人之道德良知,道德良知能唤醒人对非道德行为的追悔,进而产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内驱力,敦促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与逆向耻感文化均能有效催生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从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道德耻感则是从反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在家庭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家庭代际关系错位、亲情关系淡薄、婚姻道德观念模糊、青年择偶观念错位、家庭教育缺失、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等问题。应加强“三大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家庭道德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6.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高校“以德治校”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着力从高校道德建设上加以落实,具体体现在对官德、师德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机统一上。  相似文献   

17.
冉珑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217-219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应当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放在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地位,摆上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坚持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强化网络制度建设等网络道德教育对策,以规范高职大学生网络言论和行为,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建立高尚的道德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方法论意义,该文从大学生耻感现状调查分析,现状原因分析,耻感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构建方法3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耻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构建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