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肉鸭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鸭肉在我国是继猪肉和鸡肉之后的第三大肉类产业.为深入了解江苏省肉鸭产业发展情况,团队于2020年6~12月间在我省肉鸭养殖主产区进行了肉鸭生产与消费情况的相关调研.通过调研分析了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创新需求,结合生产实际与未来发展趋势,从肉鸭产业宏观调控、联合创新、良种繁育、疫病防控...  相似文献   

2.
<正>1大余麻鸭养殖与板鸭加工发展现状1.1麻鸭养殖现状2018年大余县肉鸭出笼390.11万羽,比2017年的581.29万羽下降了32.9%。出笼鸭主要是樱桃谷等外来快大型品种肉鸭,全县大余麻鸭种鸭饲养量7 600羽,年繁殖鸭苗约80万羽,大余麻鸭出笼72万羽,占全县肉鸭出笼总数的18.5%。从2019一季度牧业生产报表来看,家禽生产同比下降了7.44%,预计2019年肉鸭出笼仍呈下降趋势。1.2板鸭加工情况2018年全县板鸭产量约220万只,比2017年  相似文献   

3.
陈奕春 《中国家禽》2006,28(17):36-37
1缙云县家禽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1.1家禽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背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深入,在缙云麻鸭产业带动下,近年来缙云县以肉鸭、优质肉鸡为主的家禽产业快速发展,家禽养殖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已占有较大的比重,家禽养殖收入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4.
杨琳  彭冰  张毅 《中国家禽》2002,24(2):24-25
在生产实际中,利用番鸭与本地麻鸭进行杂交生产骡鸭,是获得优质肉鸭的一个途径,在实践中总结鸭人工授精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细毛羊育种与羊毛产业状况诌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综述了我国细毛羊育种与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分析了近年来羊毛市场发展趋势 ,提出了今后细毛羊育种与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肉鸭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鸭肉在我国是继猪肉和鸡肉之后的第三大肉类产业。2020年,我国肉鸭出栏量达到46.8亿只,占全球总出栏量80%以上,鸭肉产量超过1050万吨,产值超过1250亿元。尽管我国肉鸭产业很大,但种业发展相对滞后,育种企业成长缓慢,还不能满足生产与多元化鸭肉市场消费需求,因此,亟需加强肉鸭种业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胡艳 《湖南饲料》2005,(2):13-14
肉用麻鸭是我省近年来饲养较多的肉鸭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特点。但目前还没有肉用麻鸭的营养需要标准,因此配合饲料时多参照NRC(1994)北京鸭营养需要和我国在1986年确定的肉鸭营养需要。鉴于这些标准制定条件的特殊性及我省饲料资源情况,实践证明参照这些标准配合的饲料并不能充分发挥肉用麻鸭的生产性能,深入研究我国饲料资源情况下肉用麻鸭对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对于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合理利用地方饲料资源具有重要重义。  相似文献   

8.
细毛羊与羊毛产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细毛羊育种与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综合概述,分析出近年来羊毛市场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细毛羊育种与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南方优质肉鸭种苗产业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集成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鸭产业在我国南方畜牧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南方肉鸭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包含种苗繁育、饲料营养、生态养殖、疾病防控、屠宰加工、远程疾病诊断、循环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管理制度等9个方面的南方优质肉鸭种苗产业体系与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建立完善的肉鸭产业链,推进南方优质肉鸭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英国樱桃谷鸭育种史来谈我国肉鸭育种创新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上看,英国樱桃谷公司养鸭不过40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北京鸭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英国樱桃谷公司肉鸭育种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我国肉鸭育种却大大落后,我国肉鸭育种创新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禾豆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多花黑麦草100%(H)、75%多花黑麦草+25%箭筈豌豆(HJ1)、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HJ2)、25%多花黑麦草+75%箭筈豌豆(HJ3)与100%箭筈豌豆(J)5个处理,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可显著(P<0.05)影响分蘖/分枝数、粗蛋白含量、单茬/累计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对株高、茎叶比、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刈割时期只对黑麦草分蘖数和单茬干物质产量无显著性影响,对其余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混播比例与刈割时期对箭筈豌豆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累计干物质产量有交互效应(P<0.05)。混播组合HJ2累计干物质产量19 030.44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3 130.66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13 214.14 kg·hm-2,为最佳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通过对阿坝藏鸡三个品系进行深入研究,利用COX1和D-LOOP基因某一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对阿坝藏鸡三个品系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态性并探讨DNA条形码在藏鸡分支鉴定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阿藏1系、阿藏2系、阿藏3系三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COX1和D-LOOP基因的部分序列。两基因在三个品系的单倍型数量、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均不相同,阿藏3系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高于阿藏1系和阿藏2系;三个品系核苷酸多态度(Pi)相差不大,其中阿藏2系COX1基因核苷酸多态度略高于其他两品系。三个品系内COX1和D-LOOP两基因测算得出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1~2.40、4.02~4.34,且各品系间相差不大。通过构建两基因的UPGMA树显示,三品系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利用COX1和D-LOOP基因某一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的基础,各有其优势特点,两基因工具搭配使用可提高品系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miR-1和miR-369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除miR-1与藏猪差异不显著外,2种miRNA在大约克夏猪背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地方猪种(P<0.05);地方猪种中,miR-1和miR-369表达水平分别在藏猪和雅南猪中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和miR-369在背部皮下脂肪中表达水平均与瘦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miR-369表达水平还与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试验表明miR-1和miR-369可能对猪脂肪沉积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起负调控作用,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量。将192只断奶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含0 %、0.1 %、0.2 %和0.3 %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显著降低肉兔腹泻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 %和0.3 %酵母培养物组日增重和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提高(P < 0.05),添加0.3%酵母培养物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 < 0.05);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屠宰性能、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胰脏指数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 > 0.05)。因此,肉兔饲料中酵母培养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3 %。  相似文献   

17.
陈超  李秋月  郭斌  庞艳梅 《草地学报》2019,27(3):711-718
利用草地生态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高原的石渠和若尔盖为代表站点,基于试验站多年牧草观测资料,对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在川西北高原草地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模拟的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吻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85和0.48,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4 g·m-2和122.4 g·m-2,CENTURY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牧草地上部生物量,适用于气候变化对川西北高原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验证后的CENTURY模型对1961-2017年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模拟结果显示,近57年来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5.4 g·m-2·(10a)-1和17.2 g·m-2·(10a)-1。  相似文献   

18.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初步分析了2头雄性林麝(3岁和6岁各1头)在泌香初期和末期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泌香初期的尿液中共有58种成分,包括酮17种、酚11种、醇10种、酯7种、杂环4种、醛3种、芳香烃2种、胺2种、烷烃1种和砜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苯甲酸甲酯、2-戊酮、苯酚、反式-3-戊烯-2-酮,2-甲氧基苯酚、4-丙基苯酚。泌香末期的尿液中共有85种成分,包括酮34种、酚13种、杂环11种、醇8种、酯6种、烯烃4种、烷烃3种、醛3种、羧酸1种、醚1种和萘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3-甲基环十五烷酮(麝香酮)、苯酚、5,6-二氢-2,4-二甲基-2H-吡喃、4-甲基-3-戊烯-2-酮、4-丙基苯酚、环己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泌香末期尿液中存在麝香酮、环十五内酯等大环化合物的来源和雄性林麝尿源性化学信息素的作用机制与行为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4(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4,CCL4)基因特点及其在藏鸡各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情况。以藏鸡作为研究对象,使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CCL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利用qPCR技术检测CCL4在藏鸡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构建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藏鸡CCL4基因长度为63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270 bp,编码89个氨基酸;藏鸡CCL4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原鸡同源性为100%;CCL4基因在藏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腿肌中均有表达,在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CCL4基因的功能和藏鸡的免疫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群体感应最早在细菌中发现,近年来也陆续发现存在于真菌中。群体感应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被称为群体感应分子,是由微生物自身所分泌、感知、响应并作用于其自身,在引起反应的浓度时对其自身没有毒性的一类物质。法尼醇是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分子,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菌丝形成、黏附力和凋亡;影响白色念珠菌宿主机体的免疫及宿主细胞的凋亡。此外,白色念珠菌对法尼醇具有高于其他真菌的耐受性,但这种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的作用机制缺乏了解,本文就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与白色念珠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