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脱粒是劳动强度较大的一道工序。在人力水稻脱粒机上安装汽油机或柴油机,便改装成简易机动脱粒机。使用这种改装的机动脱粒机要特别注意安全,以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耽误农时。  相似文献   

2.
秸秆直接还田是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途径之一,在联合收割机上配套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对秸秆直接还田有着重要作用。介绍了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一般结构,以及所配置的4DMQ-35A稻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纵轴流稻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技术参数。上述两种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与目前国内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主要机型相配套,应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双立轴式玉米秸秆还田装置切碎功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设计的模拟田间作业的双立轴圆盘刀玉米秸秆还田装置试验台,研究了动刀刀端线速度、动刀类型、玉米茎秆直径对切碎功耗的影响,并对空转功耗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动刀选用直线刀,动刀刀端线速度选为26~30m/s,可以降低切碎功耗且满足玉米秸秆切碎要求,为双立轴式玉米秸秆还田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曲面直刃刀切碎与抛送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秸秆切段的运动微分方程,设计了具有切碎与抛送功能的曲面直刃圆筒式刀片。对刀片的切碎与抛送变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切碎抛送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模型研究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针对双轴击切式秸秆切碎灭茬机破碎秸秆和根茬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秸秆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我国现有技术玉米联合收获机没有多功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功能的缺陷,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对玉米秸秆利用的不同需求,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大范围跨区作业,设计了4YZD-4型自走式多功能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采用板式摘穗单元组成上层果穗收获台,滚筒式切割器、秸秆输送铺放搅龙、浮动单双辊混合压送机构组成下层秸秆收获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和抛掷装置与整机底盘独立安装,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果穗收获、果穗剥皮和集箱,玉米秸秆切割、集条铺放、切碎还田、切碎回收、旋耕灭茬的联合作业功能,为我国大中型玉米穗茎兼收联合作业机械的研发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是我国饲料及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原料。随着畜牧业以及新型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玉米秸秆的需求不断增加,玉米秸秆切碎回收技术成为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热点。为此,基于现有的玉米茎秆切碎装置的结构形式、技术特点、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茎秆切碎装置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玉米茎秆切碎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专利选登(14)     
94.移动式秸秆切碎机专利号ZL96245697.7该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以克服切碎机移动困难的缺点,能在三轮农用运输车行进的地块工作,进行秸秆还田。95.棉秆饲料收割机专利号ZL96202705.7该机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经济性好,一次可完成棉秆的收割、切碎,能将棉秆切割成各种适宜的尺寸,满足了牛、羊对饲料的要求。96.简易脱粒机装袋装置专利号ZL96220079.4该装置属作物收获机械,能在工作中对已经脱下的颗粒即时装袋,减少了原来简易脱粒的随机工作人员,明显改善了简易…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轴击切式玉米秸秆还田机破碎秸秆和根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秸秆收拢、单轴压切及碎秸秆、碎根茬与切土分离的原理,设计了玉米秸秆带状切碎灭茬机。试验结果表明:机具一次可同时完成秸秆切碎、根茬切碎联合作业;秸秆切碎合格率、根茬切碎合格率均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评价指标;实现了秸秆残茬覆盖率可调控性。机具能够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求.并通过了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但秸秆作为世界第四大能源物质,其在我国的综合利用率仅为70%,因此,有必要对其配套使用机具进行研究。通过各地调研和文献参考,概述了国内外联合收割机对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使用现状,提出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国情,对我国秸秆切碎抛撒综合利用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香蕉假茎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若回收利用将是一种巨大的植物资源。目前,国内研制的香蕉秸秆粉碎机大多为假茎粉碎后直接还田,而对其粉碎后回收的机器研究很少。为此,设计了一种假茎回收式香蕉茎叶粉碎机,确定了其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部件的结构。该机分为假茎粉碎机构和蕉叶粉碎机构两部分,主要由切稍装置、螺旋扶茎装置、双圆盘式假茎切断装置、升降装置、传送装置、假茎粉碎装置、输送通道、叶片粉碎装置和假茎碎片收集装置等组成,将香蕉假茎粉碎、假茎碎片回收及蕉叶粉碎还田集于一体。该机的设计为香蕉茎叶资源利用设备的研发提供了可行的新型机型,为后续香蕉假茎的深加工利用储备了必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果园枝条粉碎机是果园枝条处理及高效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机具,对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生态效益,而控制系统是枝条粉碎机的关键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整机的作业性能和效果。从喂入控制系统、粉碎控制系统、集料箱控制系统三方面阐述果园枝条粉碎机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果园枝条粉碎机控制系统存在控制系统简单、稳定性差、作用较为单一、缺少创新性等问题。指出提高控制技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多系统相互配套,减少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等发展趋势,为研究果园枝条粉碎机控制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茎秆切碎装置位于整机后部,在作业过程中茎秆被轮胎辗压,造成茎秆切碎含杂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安装在割台下方的茎秆切碎装置。对切碎装置“L”型切碎甩刀进行结构设计,对单个甩刀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得出甩刀的应力图和变形分布图,可知甩刀工作时所受应力和变形量均在允许范围内。对切碎装置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为90.6%,茎秆含杂率为0.5%,切碎装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香蕉假茎还田机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香蕉假茎处理还田机具的研制与试验过程。通过对该机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及关键技术参数的分析、试验和设计,研制出新型的香蕉假茎还田机。研究设计的甩刀式切碎转鼓具有升运茎秆和分离土壤的功能,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大降低了作业能耗,同时破碎茎秆能力和防缠绕性能显著提高,完全适应香蕉生产的农艺要求,满足目前香蕉产区的动力配套。  相似文献   

15.
背负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割台分成上下两层:在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下方安装切割器总成、搅龙总成和茎杆输送箱总成;上层的作用是分离果穗和茎秆并收集果穗,下层的作用是集中压缩输送、切碎茎秆.茎秆输送箱采用双层浮动式的设计,该设计可根据茎秆喂入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浮动辊之间的距离,实现押送功能.采用盘刀式切碎机,可以有效地降低整机质量,减少切碎机占用的空间.茎秆输送箱输出口与盘刀式切碎器的联接要求较严格,确保切碎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我国秸秆焚烧及废弃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设计了秸秆深施还田机,可一次完成秸秆捡拾、切碎和深施还田作业。同时,对其秸秆深施装置的秸秆深施量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含水率对秸秆深施量影响较大,深施螺旋转速次之,秸秆长度影响较小;秸秆深施量随深施螺旋转速的增大而增加,随秸秆长度和秸秆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少。在该试验条件下,深施螺旋转速为540r/min、秸秆含水率为1 0%、秸秆长度为5 mm时,秸秆深施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秸秆直燃发电在国内发展迅速,但从已运行的项目来看,秸秆的收购和贮运成为制约秸秆发电的一个瓶颈,因此对打包机的设计研究十分必要。为此对稻草在闭式容器里进行压缩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所得压缩特性曲线分析,确定了压缩时稻草喂入量、加载速度及含水率对压缩规律都有显著影响;这些因素在压缩过程的不同阶段影响显著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缪健 《农机具之友》2008,(11):33-36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目前农作物秸秆主要用于工业造纸、畜牧饲料和肥料的原料及农村生活能源。随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创新,未来对农业秸秆的处理,一是朝着生产还田以及商品化应用方向发展;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秸秆产量。  相似文献   

19.
调理料对猪粪好氧堆肥特性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粪为原料,添加质量分数为10%、15%、20%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木屑3种调理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5d人工翻堆一次。结果表明:以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为调理料的堆置效果比其他调理料效果更好。提高经过处理的玉米秸秆比例能获得更好的堆肥效果,当增至20%,能获得比以小麦秸秆为调理料更佳的堆肥效果;而以小麦秸秆为调理料的好氧堆肥的最佳比例为15%;小比例的木屑堆肥效果相对次之。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挤压成型育苗容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秸秆材料挤压成型育苗钵,来替代塑料育苗钵,不仅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新的设施,而且开辟了秸秆材料利用的新途径.为此,阐述了开发秸秆育苗容器的必要性及其应用现状,分析了秸秆成型机理,探讨了成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秸秆育苗容器的发展前景,为秸秆育苗容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