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不同光质处理对库拉索芦荟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库拉索芦荟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库拉索芦荟为试验材料,运用植物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了红、蓝不同光质处理下,芦荟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白光照射)相比,红光照射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有所下降,分别减少了17%、24%、2%;蓝光照射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减少33%、27%,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增加了44%。[结论]蓝光有利于蒽醌类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水杨酸(SA)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A处理浓度为100μmol/L时,黄酮类物质槲皮素与山奈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1.57和110.27μg/g,蒽醌类物质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04、302.86和97.55μg/g;SA处理时间也对不定根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有影响,当处理时间为8 d时,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34.99和117.06μg/g,蒽醌类物质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0.41、737.05和105.7μg/g。因此,SA处理浓度为100μmol/L、处理时间为8 d时,可有效提高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中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决明农艺性状与蒽醌类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筛选蒽醌类物质含量高决明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经诱变筛选出的决明品系(Y3、Y4、Y5、Y6)和未经任何处理的决明(CK)为材料,通过五点取样法选定单株,测定其农艺性状及4种蒽醌类物质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经航天诱变处理后,不同品系决明的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及蒽醌类物质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决明的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及蒽醌类物质含量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以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含量这两项指标的变异最为丰富。相关性分析中共有44指标达到极显著相关,16对指标显著相关,其中鲜质量与橙黄决明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黄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与橙黄决明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表型因子、成分因子、质量因子、种子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2.609%。[结论]航天诱变的决明各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增加了决明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以按照育种要求对各指标、各主成分进行单独选择,为后期筛选蒽醌类物质含量高的决明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提取芦荟中蒽醌类物质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法对芦荟中的蒽醌类物质进行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选取对超声波提取效果影响较大的3个重要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设置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总蒽醌得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出乙醇浸提法提取芦荟总蒽醌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影响超声波法提取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正交试验筛选出的超声波提取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30 m in、料液比1∶45,在此条件下做验证试验得到平均提取率为1.42%。[结论]超声波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较高的蒽醌得率,在节约时间和降低能源损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将芦荟用清炒、酒炙、盐炙、醋炙、醋蒸几种方法进行炮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芦荟炮制品中总蒽醌类物质、游离蒽醌类物质和结合蒽醌类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炮制方法对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有明显影响,醋蒸品中的总蒽醌类物质和游离蒽醌类物质含量最高,生品中的结合蒽醌类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对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色素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花青苷的影响效果为蓝光〉绿光〉白光〉黄光〉红光,表明短波长的光要优于长波长的光,其中蓝光还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光亮度。黄光处理不利于花青苷的积累,但有利于类黄酮及总酚的积累,表明不同光质可以调控不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李卫宁  李超  马晶军  孙奂明  温雅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21-1622,1654
[目的]研究Mn2+浓度对库拉索芦荟根活力及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砂培试验。[结果]Mn2+对芦荟根活力以及芦荟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均有影响。当营养液中Mn2+浓度为1.0×10^-5mol/L时,芦荟根活力最高,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也最高;随着供Mn2+浓度的提高,芦荟体内Mn2+含量不断增加。[结论]为生产出活性成分含量高的芦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萃取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  陈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67-5869
[目的]研究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和硫酸水解时间对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超声波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波辅助萃取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超声波功率300W,硫酸水解时间4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6.41mg/g。[结论]超声波技术应用于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Fe对库拉索芦荟根系活力及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砂培试验。[结果]Fe2+对芦荟的根系活力及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均有影响。当Fe2+浓度为1.0×10-3mol/L时,芦荟根系活力最高;Fe2+浓度为5.0×10-4mol/L时,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最高。随着外源Fe2+浓度的提高,芦荟体内Fe2+含量不断升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出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芦荟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对UV胁迫的防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芦荟提取物蒽醌类物质对增强UV辐射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辐射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而在增强UV辐射条件下,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分别比没有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分别比没有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下降;玉米的生长发育接近正常水平.由此可知,蒽醌类物质吸收了一部分UV辐射能量.表面喷施蒽醌类物质可有效减少增强UV辐射对植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杨素萍  田嘉铭  孙东晓  甄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14-10816,10844
[目的]建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几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并分析这几种芦荟色谱图的特征,从而将5种芦荟区分开来。[方法]采用超声振荡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并用HPLC测定芦荟苷的含量,得到芦荟色谱图。[结果]芦荟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3.168 4X-2.855 4,R=0.999 8,表明在2.92~46.67μg/ml范围内,芦荟苷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8.0%;5种芦荟苷的含量分别为:木立芦荟614.3μg/g、海虎兰212.5μg/g、库拉索芦荟135.3μg/g、华芦荟72.92μg/g和不夜城芦荟2.622μg/g。库拉索芦荟在3~5 min出现的双峰左边的峰高稍低,但相差不明显,双峰基本达到基线分离,在其后再没有明显的色谱峰。该特征仅与木立芦荟的色谱图相似,与华芦荟、不夜城芦荟和海虎兰色谱图相差较远,较易区分。[结论]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不同;其中木立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最高;所确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图谱分析可将这5种芦荟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吴洪  蔡和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08-7709
[目的]对不同生长期的中华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nsis)和库拉索芦荟(Aloe vera)中芦荟苷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在紫外光和不同酸碱条件下芦荟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等吸收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结果]4年生中华芦荟和2年生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含量最高,且芦荟苷主要存在于叶皮中;中华芦荟的稳定性随生长期增加而增强,且在弱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地采收、开发利用芦荟资源及在储存过程中保留更多的活性成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韩秋菊  鲍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65-9567
[目的]研究木立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法提取工艺。[方法]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木立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微波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浓度80%,微波功率560 W,微波处理时间为40 s。在此条件下,测得的提取率为5.604%。[结论]与乙醇浸提法相比,微波法具有提取时间短、乙醇用量低、提取效率高的优点,是芦荟黄酮类化合物的理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小林  郑兴峰  王荣华  朱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7999-18000,18002
[目的]观察玉树营养器官结构,探讨其耐旱机理。[方法]通过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玉树根、茎、叶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玉树根和茎具有次生生长,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木质部导管直径较小,导管和木纤维数量较少,轴向薄壁组织细胞较多;茎的皮层较厚;叶被蜡质层,叶肉同化组织一部分细胞体积增大为储水组织细胞;叶表皮的气孔器分布较稀疏,气孔器不等型;根、茎和叶中含有被染为红褐色和深褐色物质的异细胞,叶中仅含深褐色异细胞。[结论]玉树根、茎、叶都表现出了耐旱性的组织细胞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牛亚玲  董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7-20958,21162
[目的]建立一个比较合理和完善的芦荟组织培养体系,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织培养苗提供依据。[方法]以木立芦荟和中国芦荟的叶、茎尖和根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和N6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茎尖在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上的芽诱导率最高。在诱导生根过程中,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NAA浓度在0.2~0.3 mg/L时芦荟组织不定芽生根效果较好。[结论]芦荟组培效果受到遗传基因型和外在培养条件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该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25±20)nm]、蓝光[(460±20)nm]、远红光[(730±20)nm]和绿光[(530±20)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结论】LEDs光源系统将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7.
在增强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研究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对大豆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究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芦荟蒽醌物质对植物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大豆株高降低、叶面积明显减小、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喷施芦荟蒽醌物质能有效缓解叶绿素含量、生物量降低,减少丙二醛产生;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叶细胞表面蜡状物质增加明显,气孔明显下陷;而喷施芦荟蒽醌物质后,表面蜡状物质仅稍有增加,气孔下陷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