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流行病学猪丹毒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冬春寒冷较少发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泻物排出大量的猪丹毒杆菌,污染周围环境,落在土壤中的猪丹毒杆菌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条件下,不但可以生存,而且还能繁殖,继发传播.其次是皮肤创伤感染,蚊蝇等吸吮病猪血液也会机械性传播.带菌的健康猪当抵抗力减弱时,细菌毒力增强也常引发内源性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侵入猪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现败血症经过,亚急性型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常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1诊断要点1.1流行特点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自然条件下,3~12个月龄猪易感性最强。病猪和带菌猪是  相似文献   

3.
<正>猪丹毒杆菌病为急慢性传染病,病源为猪丹毒杆菌,也被称作为钻石皮肤病或者红热病,各日龄以及品种的公猪与母猪都极易感染,临床上主要发生于育肥猪,若温度高而且多雨会加剧此病的发生。易感猪通过猪丹毒杆菌病猪以及丹毒杆菌携带猪的感染物,经过消化道和破损皮肤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每年都有猪丹毒的发生和流行,目前集约化养猪场相对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主要侵害架子猪和育成猪。猪丹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或亚急性的疹块型,慢性多发性非化脓性生关节炎及疣状心内膜炎。1病原: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倾向的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发于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以3~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 病猪、带菌猪及被污染的鱼粉是主要的传染源.经消化道、皮肤创伤而传染给易感猪.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是一种猪丹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较大,加强对猪丹毒病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1病发特点猪丹毒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对人,对猪、鸡、鸭等动物也会发生,病菌长期存在。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夏季、秋季多雨,炎热季节,但是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流行季节不一样,北方6~9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病由丹毒杆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育肥猪和性成熟后的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应激对本病的流行起到促进作用;根据疾病发生的缓急程度分为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3种,病猪表现全身败血症经过,体表出现特征性疹块以及全身症状,临床危害较大。本文从病猪的临床表现、具体病理病变以及实验室检查的角度阐述了本病的诊断方法,同时从对因和对症两方面介绍了本病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该病在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是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传染病。1.流行特点。猪丹毒多发于夏、秋高温季节,冬、春季只是散发,易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该病主要感染猪,牛、马、羊、禽类也偶尔感染发病,主要发生在2~6月龄的架子猪。33%~50%健康猪的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其感染后可导致猪体温升高,败血症及皮肤出现疹块等症状,严重的病猪会在发病后表现出急速死亡。本文通过对猪丹毒病细致的分析,总结出防控方面的技术措施,给养殖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是由于感染猪丹毒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热感染性的人畜共患病.通常3~6月龄猪容易发生,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本病多为散发性或地方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湿热的夏秋季节.该病可导致生长迟缓、食欲减退、肉质差,甚至病猪死亡,严重损害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杆菌血清型的研究,近三十年来已有不少进展.Watts(1940)等首先指出用凝集试验可将猪丹毒杆菌分为两类血清型.Dedie(1949)提出猪丹毒杆菌除A和B两个血清型外,还有N型.其后,许多学者分别从病猪、健康猪的扁桃体,海鱼、禽类、猪圈土壤及猪粪等陆续分离到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但由于各人命名的不一致,显得混乱.Kucsera(1972)建议根据各个血清型发现的时间先后为序,用阿拉伯字统一标志,如有亚型,则在阿拉伯字之后加小写英文字母区别.这种定型标志已为各国学者所采用,并确定  相似文献   

12.
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性疫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病猪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疹等,导致猪群生长发育缓慢,严重者致死,是制约养殖业发展、损害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常见疫病之一。该病一般可通过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加强免疫接种,及时治疗予以控制,本文针对猪丹毒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腹泻中最为重要的两种病毒性腹泻症。在我国流行十分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与流行,每年冬春季节在猪群中流行。流行特点病猪及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随粪便、乳汁、呕吐物、鼻分泌物、呼出的气体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等,  相似文献   

14.
猪肺疫、猪丹毒、猪瘟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肺疫、猪丹毒、猪瘟三种疾病在临床方面易混淆,通过三种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方面作出浅要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个参考。1病原不同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特征。2流行病学不同猪丹毒:主要发生于猪,特别是3~12月龄的架子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易感性降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死亡率达80%。猪瘟:只感染猪。各种年龄段都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死亡快。免疫母猪所…  相似文献   

15.
一、流行特点 猪丹毒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多呈散发或地方流行,夏、秋炎热季节多发。病原是猪丹毒杆菌,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如在37℃普通水沟和河水都可存活与繁殖长达20天.所以病原体广泛存在,猪被传染的机会很多。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病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呈全球流行,病原血清型较多,不同猪感染后潜伏期差异较大;本病主要发生于饲养管理水平差的猪场,根据病猪发病缓急程度不同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疾病初期表现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之后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发病越急死亡率越高;实验室诊断本病时主要采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法进行确诊;预...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我区某养猪场的母猪突然患发病,第一天有1例,症状明显,第二天3头,第三天7头,疑似猪丹毒,猪场隔离治疗和彻底消毒,肌肉注射猪连续喂饲1周。控制后,没有更多的疾病发生。通过对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细菌学检查,证实该猪场疾病为亚急性皮疹性丹毒。猪丹毒是由猪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程为急性脓毒症、亚急性皮疹型、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在夏季和秋季多雨季节多发,冬季和春季寒冷季节很少发生。本病也会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7天.初期多为急性型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病猪在尚未发现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或体温突然增高至42~43℃,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紫色,按压褪色.病重猪呼吸困难,3天左右死亡.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相似文献   

19.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或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病原及流行特点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小猪和中猪发病率较高。病猪和带菌猪是传染源,病原菌主要存在于肺脏、肠管和呼吸道中,随分泌物和粪便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本病。本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和机体抵抗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近几年来未见发生,今年猪丹毒开始有所抬头,而且发病较快,死亡率提高;猪肺疫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呼吸高度困难。两者混合感染致使猪只病情加重,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用药也很复杂。笔者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进行分析诊断,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1流行病学调查一猪场饲养260头育肥猪,母猪30头。今年夏季7天内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