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1月,复州河流域纳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第一期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112.04km2,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45.31%。土壤侵蚀模数加权平均值为2 500 t/(km2.a)。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表现为面蚀、线状侵蚀和沟状侵蚀。5 a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8 km2,治理程度达98%。具体实施办法是:项目内容公示,激发出群众的能动作用;用工承诺公示,确保工程如期进行;产权管理公示,确保工程质量效益发挥。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合论述了东北黑土区古城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类型、成因和危害,确定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目标任务与措施配置,并进行了治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是典型的水蚀水土流失类型区。项目区在3 a内,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36 670.36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2.4%,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 076.86 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原来的1.37%提高到76.23%。每年可蓄水3 735万m3,径流模数由189 200 m3/(km2.a)降至37 398 m3/(km2.a),蓄水效益为62.86%。每年可保土49.9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2 2 5 0 t/(km2.a)降至6 7 6 t/(km2.a),保土效益为70.02%。项目区内林草植被面积将增至48 681.8 hm2,林草覆盖率由59.57%增至82.84%,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3.27%。林草植被迅速恢复,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步入良性循环。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孟令钦 《中国水土保持》2008,(1):F0002-F0002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十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破誉为“北大仓”。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27.59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79%。2003年,水利部启动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试点工程实施期3年,累计中央投入1.2亿元,初步治理水七流失面积1804km^2,项目区水十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1%。  相似文献   

6.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柳河流域辽宁省彰武县彰东项目区位于彰武县东部,距彰武县城25km。2011—2013年项目区共批复治理8条小流域,总面积为195.41k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72km^2。彰东项目区建成3a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辽宁省彰武县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彰武县彰东项目区设计报告为依据,分析了项目在建成运行3a来取得的成果,总结取得成果的成功经验,希望为类似地区水土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望奎县诺敏河项目区总面积261.54 km2,位于黑龙江省松花江二级支流诺敏河水系。在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中,创新治理模式,优化措施配置,构建"四道防线"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考核;调研解决问题,统一行动理念;破解建设难题、严格制度管理。经科学治理,2010年圆满完成任务。项目区降水有效储量增加419.07万m3,减少土壤流失量19.67万t,增加经济收入381.37万元,在2010年国家创优工程验收中获得优质工程县荣誉,为同类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8.
中国黑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总结中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所取得的成效,为黑土侵蚀防治和黑土地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多年的研究积累,结合区域调研和已有文献,归纳近年来中国关于黑土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总结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成效。[结果]确认了全球共有4大片黑土地区,其中中国东北黑土区面积为1.09×10~6 km~2。虽然当前坡耕地黑土层因侵蚀变薄速率较高(2~3 mm/a),水土流失导致全坡面土壤质量下降,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未来100 a内黑土不会消失。东北黑土区已建立了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80%以上,使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达5.4‰,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结论]应该以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双重指标衡量其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在未来30 a内,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应以坡耕地治理为主,以法律为保障,以国家工程为引领。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施东北黑土区试点工程项目,探索并总结出了漫川漫岗区"三道防线"、低山丘陵沟壑区"金字塔"和农牧交错区"小开发、大保护"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东北黑土区试点工程3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778.87 km2,保护土层厚度2.13 mm,治理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17—20日吉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在北京召开。吉林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抢救珍贵的黑土资源,保护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2008~2010年水利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吉林省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经过3a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为此,2011~2013年将继续在吉林省实施该项目。  相似文献   

11.
2011-2013年,朝阳县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县。项目区土地总面积85.55 km2,涉及陈杖子等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2.93 km2,规划综合治理面积47.78 km2。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圆满完成了规划治理任务。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综合效益及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东北典型黑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地资源不断流失和退化问题,总结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防治经验,对保护黑土资源和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典型黑土区具有代表性的通双小流域近50a水土流失治理实践和数据,探讨和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结构及其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流域从坡顶到沟道的三道防线立体防护体系的原理和效益:岗顶第一道防线减少溅蚀,削弱并拦截上坡来水来沙,涵养水源,改善土壤质量;坡耕地第二道防线截短坡长,减缓径流流速和侵蚀动能;坡底第三道防线主要采用植物跌水固沟保土,抑制侵蚀发展,恢复土地资源。该三道防线是适合典型漫川漫岗水力侵蚀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模式体系。通过水土流失治理,通双小流域森林覆盖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小流域由强侵蚀区改善为微侵蚀区,侵蚀模数由6 600t/(km2.a)降低为300t/(km2.a),且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粮食产量由1979年的1 200kg/hm2增加至1995年的3 465kg/hm2,年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1 100元上升至2005年的2 700元。最后对黑土区和黄土区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典型黑土漫川漫岗水力侵蚀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样板。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原因,黑土层在逐年减少,黑土区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等工程相继实施,黑土区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对目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以及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同时指出:技术是基础,政策是保障,管理是根本,为东北黑土区进一步的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Regionmanager5.5软件,利用"3S"工具,侵蚀分析模块等,通过数据信息的提取,对穆棱市太和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侵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土地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合理配置坡面水保措施,规划实施后,预计太和小流域治理程度达到92%,将减少水土流失量达338.3万t,蓄水效益67%,保土效益78.7%,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3600t/(km2.a)降至767t/(km2.a)。  相似文献   

15.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百余年的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保护黑土资源,2003~2005年国家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同时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通过对项目区5条重点小流域内的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对比分析各种措施的减沙保土效益。2004年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试点工程”坡面治理中的几种主要措施保土效益十分明显。与裸地相比,减沙保土效益最好的是水平台田,可减少土壤流失量高达99.8%,其次是地梗植物带为93.0%,荒山荒坡灌木梗为87.6%,等高耕作为78%。若与顺坡垄相比,等高耕作比顺坡耕作的保土效益高,达93.2%。  相似文献   

16.
清原县位于辽宁省东部黑土区,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两方面影响,黑土层逐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下降,粮食产量降低,因此保护与治理刻不容缓。浑河流域辽宁省清原县黄旗沟项目是2010年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工程的一部分,2011年正式在清原县实施。以阿尔当小流域为例,对该工程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对其成效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鱼鳞坑工程措施下不同坡度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鳞坑是水土流失治理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依托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第一期工程项目复州河流域辽宁省瓦房店市东风项目区,对不同坡度坡面在采取鱼鳞坑措施后的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野外放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逐渐增大,产流时间逐渐缩短,产流强度随时间增加呈较为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受到鱼鳞坑冲毁情况差异的影响,陡坡出现复杂多变的土壤侵蚀产沙过程,但径流含沙量和产沙量总体上遵循随坡度增大而增大的规律;通常情况下,鱼鳞坑对东北黑土区一般坡度的坡面能够产生较好的减流减沙作用,但是会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此对鱼鳞坑在东北黑土区较陡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树莓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水土保持和经济效益,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水土保持埂带经济植物。[方法]在东北黑土区进行梯田埂和地埂栽植试验。[结果]树莓在埂带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栽植第3a树莓小区土壤侵蚀量低于东北黑土区容许土壤流失量〔200t/(km2·a)〕,保水率达到86.6%以上。树梅在梯田埂上产值达17 200元/hm2,在地埂上产值达16 800元/hm2。[结论]树莓在埂带上水土保持效益显著,可以在东北黑土区埂带上栽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埂带工程,是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于一身的水土保持线型工程,主要适用范围坡度为6°~15°土层较薄的坡耕地。穆棱市清河项目区内清河、太河、小清河、梨树沟等4条小流域埂带工程面积945 hm2,占治理面积的78%。减轻了项目区小流域的沟蚀危害,提高了农业收入,促进了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共存,永续发展。实践证明,埂带工程是小流域快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有关省(区)水利厅及农发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各项目区的积极行动下,全面完成了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的治理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期治理工程于2011年顺利启动。为有效推进农发黑土区工程的持续健康开展,各地要加强对农发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实配套资金,加强技术合作,做好项目前期储备和后期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