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麦53是产量高、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国审小麦品种,为更好地推广云麦53,根据示范推广实践,对云麦53高产栽培技术作了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2.
云南旱地小麦不同穗型品种减源缩库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剪叶、剪穗处理探讨云南三种穗型的旱地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结果认为:平地小麦在齐穗后不同剪叶、剪穗处理,其穗部性状变化明显。大穗型品种云麦39不同的剪叶处理其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云麦42和中穗型品种97591与云麦39相比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小;不同剪叶处理的每穗饱粒重也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是云麦39>97591>云麦42。大穗型品种的每穗饱粒数下降明显,而小穗型和中穗型品种的下降较少。对于不同的剪穗处理,大穗型品种的单粒重增加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中穗型品种的甚至减少。对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源库结构调整的反应不同表明:其灌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不同,这种不同使不同穗型品种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有差异,栽培管理应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利用5个锈病成株期抗性基因的KASP标记Sr2_ger9 3p、Lr34jagger、CSTM4_67G、Lr68-2、VPM_SNP和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KASP标记TaHRC-KASP,对云南省育成的4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病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材料。结果表明,4个材料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34/Yr18/Sr57,频率为9.52%;6个品种(系)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67/Yr46/Sr55,频率为14.29%;7个材料含抗慢叶锈病基因Lr68,频率为16.67%;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Sr2/Yr30和成株抗叶锈基因Lr37的材料各有1个,频率均为2.38%;未检测出含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品种(系)。云麦69、云麦75、云麦56、宜麦1号和宜麦3号等兼有2个成株期抗锈病基因,可作为今后云南持久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4.
早籼早熟新品种62256225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用高产早籼7004与7081(小麦稻)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籼早熟新品种。1994年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冲,全生育期109天,株形紧散适中,分蘖力强,每亩有效穗29万左右,每穗8...  相似文献   

5.
对12属103(亚)种299份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鉴定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蕴藏着丰富的抗小麦白粉病材料,所鉴材料中185份为免疫或近免疫,占62%,抗病64份,占21%,感病50份,占17%;部分种的不同材料间抗病性有差异;D组染色体的存在降低了山羊草属中一些种的抗病性;黑麦属由于染色体组中同时含有多个抗白粉病基因,对小麦白粉病菌保持稳定的免疫反应:偃麦草属、旱麦草属、大麦属、赖草属、新麦草属、鹅观草属、薄冰草属中有大量呈免疫反应的材料,是今后小麦远缘杂交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云麦52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92R149与963-11185杂交,按照育种目标要求从后代优良育穗中经过几年选育而成的高产、适应广、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品种,适宜在云南海拔1200~2400m的田麦和烟后地麦区种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0704号。该品种优质、高产、多抗,从而改变了云南省小麦在生产上"丰而不抗"或"抗而不丰"的局面,在保山市有较大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品种云麦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m~2施种肥10kg、分蘖肥15 kg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为482kg/667m~2;不施种肥、只施分蘖肥15 kg的小麦产量次之,为475kg/667m~2。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1993 ̄1995年不同麦区百亩示范方和攻关田的实践表明,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是适用于小麦中产变高产和高产更高产阶段的栽培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提高茎蘖成穗率、扩大后期物质生产量,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核心指标;在小麦合理群体基础上,降低群体起点,主攻个体素质,是提高茎蘖成穗率、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必备条件;运用精量播种、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杭逆应变等技术,是提高群体质量,达到小麦高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1993~1995年不同麦区百亩示范方和攻关田的实践表明,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是适用于小麦中产变高产和高产更高产阶段的栽培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提高茎蘖成穗率、扩大后期物质生产量,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核心指标;在小麦合理群体基础上,降低群体起点,主攻个体素质,是提高茎蘖成稳率、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必备条件;运用精量播种、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技术,是提高群体质量,达到小麦高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冬小麦种子表面粘附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唐山、秦皇岛等5个地区收集45个冬小麦品种(系),通过洗涤检验法和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在供试的45个冬小麦品种种子表面分离到9个属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的细链格孢菌(Alterndrid tenuis Nees)和小麦链格孢菌(A.triticold Prasada)、丹尼链格孢菌(A.dennisii M.B.Ellis);离蠕孢属的小麦根腐离蠕孢菌9Bipoldris Sorokinidnd Shoem.);镰刀菌属的禾谷镰刀菌(Fusdrtum grdminedrd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弯孢霉属(Curvularia);突脐孢属(Exserohilum);德氏霉属的小麦穗氏霉菌(Drechslerd tritici-repentis Shoemaker);茎点霉属的勒韦茎点霉菌(Phomd leveillet Boerema);哈氏霉属的顶孢哈氏霉菌(Hdrzia acremonioides Harz.);侧隔霉属(Pleurophraium)。其中Alternaria分离频率最高,达58.06%,其次是Bipolaris和Fusarium,分别为22.11%和7.44%,对分离得到的各种孢子进行萌发率测定结果表明,离蠕孢属(Bipolaris)孢子萌发率最高,有6种真菌对小麦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八倍体小偃麦(AABBDDEE)为母本,与羊草(滨麦草属)杂交,获得三属杂种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2 ̄3次,并对三属杂种以及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属杂种F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回交可得到克服,并且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结实率逐步提高;②回交后代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③天蓝偃麦草与羊草的抗病、大穗、多花多实等性状可直接传  相似文献   

12.
小麦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远缘种属是丰富小麦遗传变异,选育小麦优良新品种的重要基因源。本文概述了利用黑麦属、山羊草属、偃麦草属、簇毛麦属改良小麦育种实践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中麦6032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约80 cm,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强。产量三要素适中,亩穗数47.2万穗,穗粒数32.6粒,千粒重46.8g。该品种适应性广,2021年通过黄淮北片和安徽省审定,完成黄淮南片生产试验,进入冀中北水地组生产试验。黄淮北片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86.8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6.28%;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87.4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3.95%。黄淮北片区试两年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节水指数1.198/1.094,节水性较强。品质检测达到国家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云麦76的生产特性,利用2015-2017年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汇总结果,通过产量、高稳系数和相关系数分析云麦76的丰产稳产性及与产量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麦76两年区试产量分别为5741.96kg/hm~2和5163.92kg/hm~2,均比对照增产;高稳系数分别为79.16%和61.05%,分别居第1和第2位,均大于对照;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云麦76是一个丰产性高、稳产性好且适应性广的旱地品种,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云麦76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和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菌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采自河北省和北京地区12个市、县的小麦近缘植物的4个属,12个种的62份材料进行接种,除8份免疫外,其余均接种成功。用其中4个属,12个的49份材料产生的白粉病菌对小麦进行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82.2%的感病小麦近缘植物其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急剧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近缘植物在  相似文献   

16.
假高粱(SorgnumhalepensecL.Pers),俗称石茅、石茅高粱、阿拉伯高粱,拟高粱等,属禾本科,高粱属。假高粱是我国对内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对谷类、玉米、大豆、红薯、牧草等30多种农作物构成危害。1988年随湛江口岸中转的进口小麦传入我区,为了保护我区农业生产的安全,1990—1996年我们根据贵州省农业厅(199)黔农(植)字112号(关于切实加强假高粱检疫防除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进口小麦批次多。数量大、摆布分散的实际情况,组织全区专职检疫员在8县1市1特区范围内开展检疫对象假高粱的普查,基本摸…  相似文献   

17.
长旱58号冬小麦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旱58号是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梁增基教授选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15),适宜北方冬麦区种植。1品种来源长旱58号是用长武112做母本、PH82-2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水旱地交叉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8.
云南会泽铅锌矿污染导致小麦种子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玲  王焕校 《作物学报》1998,24(3):375-379
以长期生长于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和非污染区的3个小麦品种(云麦29,1257,5118)种子为材料,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长期铅,镉,锌污染对小麦种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还比较分析了这些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长期铅镉锌污染对小麦种子蛋白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这种影响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即这种影响引起的变化是有方向性的,但在长期铅镉锌复合污染下,这3个小麦品种在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种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种质93中693中6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安阳小麦室用运8524做母本,86中15选系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矮秆、大穗、抗病的特点。该品系偏春性,幼苗匍匐,叶色深绿;苗壮,生长旺盛,分蘖力中等。亩成穗30万左右。株高75cm,株型紧凑。穗大,...  相似文献   

20.
王天明 《种子世界》2021,(9):0066-0068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农作物病虫害症状识别以及监测防治提供了有利条件。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属于禾本科植物,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发生在小麦的病害。条锈病在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会发生,危害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也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小麦苗期受害,叶片上产生鲜黄色斑点;成株期刚发病时,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发病后期叶片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最后导致小麦叶片出现干枯直至死亡。为了保证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必须加强小麦种植人员对于小麦条锈病症状的识别能力,并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治工作,降低条锈病发病流行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