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旭  徐菊芬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115-118
乡村地区通过旅游发展重新激活了内生发展动力,乡村旅游在空间生产的过程中进行要素重构。以南京市江宁区苏家文创小镇、黄龙岘、观音殿、龙乡·双范4个乡村旅游村庄为例,对村庄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乡建背后的资本运作逻辑、乡村空间要素重构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填补乡村地区的产业空白,扩大乡村内部的就业结构;资本通过市场化的生产方式为乡村带来新的造血功能,但资本介入后空间治理的权属问题较大。最后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应持有开放性的视角看待资本下沉,要提高基层建设水平、改善治理方式、协调资本和小农经济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精神情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动河南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从政策环境、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河南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有针对性地调查调研了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以文旅融合理论为指导,在今后的传统村落开发中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发和挖掘现有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产品,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河南传统村落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聚落的基本形式广泛分布和存在于土地之上,在漫长历史中保留了大量人类世代传承下来的居住形式、空间脉络以及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研究价值。云南滇中峨山地区作为历史上滇中至滇南茶马古道上重要节点,因茶商贸易而繁荣,出现了众多古村落,至今保留完好。本文以峨山地区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区域层面分析该地区传统村落总体分布情况再到具体村庄环境及内部分析,构建区域—村落环境—村庄主体三级模型,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传统村落完整格局,并梳理当地文化特色及节庆风俗,提出物质—非物质共同传承的保护理念,探寻传统村落空间演化方向及创新发展的动力,为保护规划及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正面临转型与发展的难题。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观音殿村的空间生产与冲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权力部门构想的空间表征和实行的一系列空间规训技术主导了观音殿村的空间生产,而原住民和商户也并不是被动接受的客体,他们以能动的方式展现出权力双方的互动不仅形成了空间冲突,还能够生产出新的意涵,由此再生产出新的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5.
京西古商道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西古道集商道、香道、军道为一体,其中古商道因兴起时间最早、文化影响最深而备受关注。古商道沿途散布着众多村落,村落是古商道的重要节点和商旅文化的空间载体,也是以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通过对古商道沿线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三家店村、苇子水村等典型村落的具体分析发现 ,适用于京西古商道村落旅游整体开发的通适性政策包括:一体化、多元化、固有化、深刻化、先行化和模式化。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32-35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聚落的基本形式广泛分布和存在于土地之上,在漫长历史中保留了大量人类世代传承下来的居住形式、空间脉络以及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研究价值。云南滇中峨山地区作为历史上滇中至滇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因茶商贸易而繁荣,出现了众多古村落,至今保留完好。本文以峨山地区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区域层面分析该地区传统村落总体分布情况,再到具体村庄环境及内部分析,构建区域—村落环境—村庄主体的三级模型,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传统村落完整格局,并梳理当地文化特色及节庆风俗,提出物质—非物质共同传承的保护理念,探寻传统村落空间演化方向及创新发展的动力,为保护规划及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借助数理统计、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浙江省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村落优势发掘、多元化发展道路。结果表明,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在浙中浙南,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浙北浙东区域;相较文化景观,浙江省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以自然风光为主,村落的生态优势更容易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在分布上均呈集聚特征,且分别为集聚轴向延伸和小范围点状集聚的空间格局;村落空间分布驱动因素及影响力不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与经济因素相关性最强,自然因素与国家森林乡村分布影响相较更显著,各因素对中国传统村落分布均具有较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李爽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189-197
以浙江省63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分析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浙江省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北冷南热”的态势。整体分散,局部聚集,形成了四个聚集中心:丽水市南部、丽水市北部、台州市西部、金华市西部。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区位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海拔高地区呈聚集分布,海拔低地区呈离散分布,大多传统村落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向阳坡,利于发展农业。与县级区划中心和主要景点距离较近,利于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村落主要位于GDP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县区。传统村落核密度与高程、交通呈空间正相关,与水系、主要旅游景点、人口密度、GDP等因素呈空间负相关。浙江省传统村落绿色旅游发展策略:构建旅游协同发展圈,大力发展绿色休闲旅游,深挖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多方互惠共赢等。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抚州市传统村落的深入走访以及游客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消费者对抚州市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受访游客总体上对抚州市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较为满意,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文化表演、景区收费、住宿条件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鉴于此,提出了要重视文化发展、慎重规划发展、线上线下宣传齐发力以及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研究价值等发展构思,以期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化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6,(4):199-200,300
该研究从海洋生产生活实践角度研究和展现三亚疍家在生产生活、饮食居住、宗教信仰、婚丧嫁娶、文艺审美等方面的传统习俗的内容和产生的物质基础,认为三亚疍家民俗是不断调整适应其海洋生产生活实践需要的结果,同时又对维系疍家生产和生活秩序,增进民群的自我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旅游发展影响下的古镇空间经历着“地方传统保护”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冲突与融合。以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广西黄姚古镇文化旅游空间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多元主体对文化旅游空间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影响下古镇的文化空间呈现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混合文化嵌套并存的结构类型,同时经历文化空间实践—文化空间表征—再现文化空间等生产历程;旅游主管部门、游客、外来经营者及本地居民等主体对古镇的文化空间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于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新农村建设问题,人们重视其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重要性,而对其作为空间发展体的发展问题认识不足。分析了传统村落作为空间发展体,其发展困境在于边缘化的经济区位、农业生产模式的更新动力不足、自然条件的囿限性、人口退化和传统文化传承间断等5个方面,进而论述了传统村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路径在于,构建有效驱动其发展的动力系统、确立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建立新型农民培养的长效机制和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的复兴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振兴传统村落、实现活化保护的重要途经。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传统村落旅游者的基本特点,分析其旅游偏好与需求,提出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民宿,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宣传,从而打造知名的传统村落旅游品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社会课题,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促进乡村延续与自立、遏制乡村衰落的重要举措。皖南传统村落文化底蕴浓厚,通过融于自然、适应社会等方式创造与传递村落社会价值。乡村交往空间是具有社会介质属性的互动空间,能促进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形成,缓解村民精神压力。皖南传统村落传统与现代文化和谐交融的乡村交往空间格局为现代乡村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具体途径包括保护及营造村落田园特色交往空间、构建多层次结构空间场所、提供和完善基础设施空间、激活地标性文化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为破解历史文化名村发展困境,激发名村活力,以福州市林浦村为例,基于耦合理论视角,实证研究历史文化名村乡土文化赓续与旅游发展的空间耦合模式。研究认为,林浦村可通过主动参与旅游规划编制,大力引进外部资源保护古村风貌,营造优质的文化环境,由外向内引导文化空间开发;通过在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重现文化要素,加强乡土文化教育,增强居民的文化自觉,让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由内向外重聚文化空间内核,实现乡土文化赓续和旅游发展的有机耦合,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物质财富与强大精神动力。为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以宁夏彭阳县为例来实证研究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红色文化旅游能有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当前彭阳县红色文化旅游面临着红色遗址遭到侵蚀、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宣传形式单一等现实困境,要通过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等方式推动彭阳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张运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9-920,975
以河南云台山景区内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云台山村落概况以及村落资源现状。探讨了云台山景区村落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指出其有利于云台山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拉动焦作市旅游业的整体提升,还有利于提升焦作山水品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云台山景区村落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路,强调应拓展交通网络,促使村落融合;规划村落形象,拓展旅游空间;丰富村落文化,深化景区内涵。  相似文献   

18.
张慧 《甘肃农业》2023,(6):54-57
“旅游+文化”产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还可在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打造品牌经济等方面注入新的血液,极大地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及幸福感。本文从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模式升级、发挥主体能动性等方面阐述“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存在着大批量的古传统村落,承载着千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研究黄河流域传统乡村文化空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遗产。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南省沁阳市九渡村为例,通过对其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分析其文化要素与村落空间的关联路径,结合句法理论对九渡村文化空间进行定量分析,为后期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其适当的开展对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创新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莱芜市卧云铺村为例,从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卧云铺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乡土文化、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特色品牌和传统工艺几个方面总结出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