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发展,依托疍家村落的文化旅游实践活动形成了新的旅游空间生产结构,表征为“文化空间”的生产实践。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以村落文化空间生产所包含的文化逻辑、资本逻辑、主体逻辑和秩序逻辑构成了疍家村文化动力型生产模型。文化是空间生产的前提和动力,空间资本增殖和疍民主体认同互作推动文化空间的开发和营造,当地政府与基层组织的秩序构建实现空间生产的落实和有序发展。疍家村落文化空间生产模型为疍家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推动疍家村落文化旅游融合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对古镇土地利用影响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古镇研究的热点。使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青岩古镇创5A景区前后的2个时间点,研究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青岩古镇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青岩古镇景区在2013—2017年期间耕地、林地和住宅用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在减少,商服用地、交通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长较快;在2013—2017年期间,1层建筑物的数量在减少,2、3、4层建筑物的数量都在增加。景区建筑物的增多及建筑面积的增大,使得整个景区的容积率从2013年的0.31增加到2017年的0.38;在2013—2017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转向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为主,各转入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林地,其中商服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占用的耕地和林地较多;从青岩古镇发展的驱动力来看,古镇周边相对平坦的地形利于旅游用地从景区核心向四周扩展;青岩古镇在2013年被列入创5A级景区计划,对青岩古镇从景观提升、景区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青岩古镇具有距离市中心、机场和高铁站较近的优势,且离贵阳市这个最大的省内客源市场最近,成为省内外游客游览必去之地;古镇居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成为古镇旅游发展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乡村中极富乡村气息的文化对延续乡村的历史命脉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文化空间所根植的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乡村文化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在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变迁理论与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的阐述,结合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运用SPSS处理数据后,采用Co Plot方法分析社区居民对旅游空间生产中乡村文化在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核心文化3个层面的变迁的实际感知、期望与差异。进而研究旅游空间主体在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相互关系,探讨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旅游空间生产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游客行为是其内在需求与景区资源的交互过程,把握游客行为及兴趣点是提升景区旅游品质的有效手段。以七宝古镇为例,融合游客定位追踪法(GVP)和游客受雇拍摄法(VEP),对游客路径游览、空间停驻和照片拍摄数据逐步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受古镇布局与游览资源的非均质分布影响,路径游览频次表现局部高度集聚与长尾特征;游客空间停驻受空间及风貌变化、人流密度等因素影响;游客拍摄兴趣受古镇标志景点的质量与文化内涵、规划布局等因素影响;对于七宝古镇,游客对江南水乡元素、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较为钟情;古镇游线与重要标志景点分布决定了游客拍摄兴趣的变化;对高频路径、停驻点、拍摄兴趣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解释。GVT与VEP的结合,实现了对游客主观感受表达和客观行为观察两个维度的整合,为古镇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随着古镇开发热和中国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古镇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一大热点。古镇不仅仅具备着极为优质的历史科考价值,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文化魅力,对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推动作用。文中以棣花古镇的旅游文化开发为主,通过对棣花古镇的旅游文化开发及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棣花古镇存在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意识滞后、缺乏创新、开发建设不够深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及资源整合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应通过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加大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复合化发展棣花古镇文化旅游等措施,有效促进棣花古镇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更好的建设陕南特色文化小镇。  相似文献   

6.
熊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616-5617
南浔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知名品牌,在江南水乡古镇中最有特色。南浔古镇品牌优势基于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搞好保护前提下,发挥古镇品牌优势,增强旅游“乘数效应”和“带动效应”,将古镇品牌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强势,推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比翼齐飞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7.
束河古镇是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景观形态是束河人文历史延续的重要体现,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所在.该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古镇历史沿革和总体景观特征,重点围绕束河古镇的自然景观、街巷、建筑、节点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得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具有构建自然历史人文和谐共生的格局,赓续文化基因,展现有力民族精神的特点;并进一步剖析在旅游经济和现代文化的剧烈冲击下,古镇景观空间形态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多种因素,提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龚克  邓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58-10560
强调历史文化古镇是我国地方文化与特色传承的重要基地,在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的特点与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大圩的保护现状,并揭示出其缺乏社区居民“原真性”行为景观、商业行为取代了“原真性”民俗、旅游设施不完善、传统聚落面临破败风险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主张做好古镇保护、建设、旅游规划,切实做好功能转换定位,实行有机的旧城整治并加强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强化区域联合;积极推进原住民参与古镇保护与开发;实施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管理和原住民参与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与社会演变的产物,其记录并保存着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反映出村落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地方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特征。西河古镇传统村落在区位地理格局、聚落整体景观、建筑空间、生产方式及文化内涵与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意象,圩田水利环境、政治交通职能、地域文化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其文化景观的演变,古镇的聚落空间功能、环境营造特征、文化呈现形式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改变。合理保护与开发西河古镇的文化景观,能够促进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古镇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幽静的环境氛围与淳朴的生活气息等特点,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许多古镇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先开发后治理"的弯路,使得古镇旅游发展陷入了瓶颈期,阻碍了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南靖县云水谣古镇为例,对其古镇旅游现状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南靖云水谣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武功古镇民俗文化体验区建筑与景观方案设计和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五位一体宏观思考,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风水、文化、景观、业态和大地”五方面构筑古镇旅游景观,探索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南宁市1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定量测度南宁市各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识别其空间格局的主导因子及机制。结果表明: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空间异质性,总体呈中部强,南北两端较弱的空间格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当前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异的决定性因子,农业资源是主导因素,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对其也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较低。并提出优化休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集约高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及建设与扶持并举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新时期南宁市发展休闲农业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必要支撑和重要驱动,本文将聚焦古镇这一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比较研究不同的旅游运营模式。通过以往文献可知,古镇旅游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经营权转让模式和合资合作模式,通过对上垟镇、锦溪镇、千灯镇和周庄镇的调研,本文从投资决策主体、收入来源等方面将政府主导模式和经营权转让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旅游运营模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政府主导型模式与经营权转让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决策比重。虽然古镇运营根据古镇具体特点的不同而适应于不同的模式,但对于任何古镇的良好发展来说,初期开发和规划过程中的四个关键因素是必不可少且具有普适性的:优越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地理区位、文化优势以及先发优势与差异化的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14.
汝小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168-170,226
根据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了江南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趋势,据此提出了古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吴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从古镇保护、文化旅游、古镇管理体制、多样化发展、营造古镇经济圈等多个角度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及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旅游爱好者。结合磁器口古镇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对现阶段该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发展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研究现状,完善“三生”空间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以“三生”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2—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在对其中403篇文献进行查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地关系理论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系统总结、归纳“三生”空间的概念、演化机制、分类体系、相互作用关系与发展目标。研究发现:“三生”空间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空间实体,并以可持续、碳中和、协调为整体的发展目标;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也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并分别包含不同子空间;“三生”空间及其子空间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与负向作用。未来应加强“三生”空间形成机制、内涵、相互作用、发展目标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分析“三生”空间内部各类子空间的布局特征与演化机制,建立定量测度“三生”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丰富完善“三生”空间发展目标和优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内容,推动“三生”空间与“三生”功能研究的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70-19271,19274
在探讨古镇社区参与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古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社区参与意识淡薄、商业化现象严重、社区参与层次低、古镇"空心化"等问题,指出从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环境参与、文化参与4个方面全面提高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发展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山东省1 207个旅游特色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特色村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经历慢速增长(2008—2011年)、中期过渡(2012—2013年)、快速增长(2014—2017年)阶段,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②空间密度呈“环山呈带,沿海多点”分布格局;形成环鲁中南山地丘陵外围旅游特色村高密度带,威海、青岛、五莲多点分布。③显著空间正向自相关,冷热点格局呈以鲁中南热点县域为中心,由热点至冷点向外辐射“三环两点”结构。④旅游特色村空间格局形成过程中,政府政策起主导作用,高级景区与客源起导向作用,致使旅游特色村空间格局呈沿山地集聚、沿河、绕城、环高级景区分布。  相似文献   

19.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18-15520
针对空心古镇现象,指出其是城市化发展及欲望驱使演变的结果,分析了古镇空心化存在的使古镇自然、经济、社会功能整体退化,严重阻碍古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弊端。基于文化再生的内涵及理念,在文化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的应用上,构建了古镇实心化的旅游开发模式,并从古镇场景再现、文化感悟、文化推广的角度具体阐述了这一模式。以重庆市主城区西部的走马古镇为例探讨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实践,强调从格局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古镇保护与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再现走马场景,感悟并推广走马文化,并注重以历史文化遗产为素材构思旅游产品主题,提出古镇实心化开发的模式,实现文化遗产再生。  相似文献   

20.
王雯  魏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7-21879
黑井古镇在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建筑文化及精神文化。基于黑井古镇的历史沿革,分析了黑井古镇自然景观、总体格局、人工建筑的总体景观特征,同时揭示出黑井古镇"千年盐都"的历史地位。从黑井古镇的自然环境空间,人工建筑(包括街巷、建筑、节点)空间,精神文化空间3个方面,描述与剖析了古镇的空间形态以及给人的感受。这将对认识黑井古镇,研究明清时期商业重镇的建设及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