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独山县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山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处25°12'~26°00',107°18'~107°49'之间,属于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比较有利。玉米作为独山县的主要农作物,对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相对敏感,所以,要想取得玉米作物的高产和稳产,就要对我县的气候变化做全面了解,并对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做全面细致的分析,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我县能够合理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保证玉米生产的稳产和高产。主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独山县玉米生产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在气候影响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玉米生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冶明珠  郭建平  蒋跃林  赵俊芳  袁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04-9105,9134
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直接。由于气候变化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气候适宜度,并最终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气候适宜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情况,并根据农作物对气候要素的响应提出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揭示气候变化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对合理改善玉米种植布局、培育玉米新品种、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198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长气候适宜度指标,通过翁牛特旗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分析了玉米在全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内的光照、温度、降水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玉米全生育期内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分别为0.72、0.94和0.60,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74,气候条件较适宜玉米种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在出苗至拔节期,温度适宜度显著下降;在拔节至开花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在开花至乳熟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降水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显著下降。总体上翁牛特旗玉米的光照、温度适宜度较高且比较稳定;降水适宜度较低且波动较大,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气候出现的频率增多,辽西北地区旱灾年份明显增多,并伴有特大时段性干旱,使玉米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年际间波动大,甚至造成绝产绝收。一、干旱对玉米生育的影响不同时段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也不一样,对于玉米为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干旱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干旱时玉米生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豫东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商丘市为研究区域,根据1991~2010年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和玉米产量资料,利用数学统计与Thomthwaite memoriae模型,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玉米产量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降水量与极端温度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过多及低温对玉米生产不利.河南省商丘市“暖温型”气候有利于玉米生产力的提高,“冷干型”气候对玉米生产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春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时早播能使玉米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多,产量高;而晚播玉米易受春旱及霜期影响,生长发育差,产量偏低,因此,根据气候条件适时早播可以趋利避害,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也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东部玉米主产区气候空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东部4个盟(市)是内蒙古主要的玉米种植区,通过分析该区域1951-2010年间温度、降水和气候空间的变化,并引入气候空间概念评价了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指出了气候资源对玉米单产提高的影响.研究表明,从1951年到2010年,区域内6个站点的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发生了温度突变;降水量变化剧烈,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气候空间的变化表明温凉区、温暖区和温热区均向高温低降水方向发展,气候变化的影响使温暖区、温凉区具有成为内蒙古玉米稳产区的潜力.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气候资源应该纳入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对植物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气候因素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地,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以东北地区近30a的气候变化资料作为参考资料,结合其玉米产量对其影响作出分析,阐释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对东北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同心县和海原县气象站1961—2011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应用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探讨该区域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呈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波动减少的"暖干型"趋势变化。2)春玉米温度生产潜力呈逐年增加,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呈波动中减少的趋势。3)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为5 037kg/(hm2·年),气候生产潜力与年平均降水量有着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与年平均气温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表明降水条件是制约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气候变化显著影响着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其中降水量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远大于气温变化的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变率对其限制作用将更明显。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来适应气候变化,以保证春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气候条件的影响还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多尺度的。可以说,农业对气候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国内外学者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也给我们在农作物的栽培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本文就以油菜为例来研究油菜的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更符合生产实际的结论,为农作物的生产决策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辽宁西部朝阳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通过2011-2014年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热量条件变化对玉米出苗速度、出苗至抽雄、抽雄至成熟以及生长期、全生育期发育速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基本满足的条件下,热量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当气温升高、积温增加时,玉米播种至出苗期生长速度加快,出苗至抽雄期、抽雄至成熟期则生长速度减慢。朝阳地区最佳播种期在4月20~30日,而≥10℃积温每变化100℃·d,玉米产量增产或减产约455kg/hm2。因此,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应增加喜温作物比例,适当引入较长生育期的玉米品种,以提高单产。研究成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玉米种植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角度来看,玉米的种植范围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可以看出其种植范围之广,并且产量较高,是我国当前第一大作物。许多研究表明,农作物对气候的变化影响非常敏感,而我国的玉米种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农业气候资源,玉米的空间分布格局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基于最大熵模型,本文对影响玉米种植分布的主导其后因子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划分,为制定玉米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加大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我国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我国作物生长、产量和农业潜在生产力等产生重要影响,对作物品质和产量带来直接影响,加剧了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进而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时还影响了我国农业种植制度。本研究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确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气候变暖趋势、积温与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小麦、玉米、棉花产量和积温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的积温和产量趋势均上升,气候变暖对开封市主要农作物产量利大于弊,小麦生长期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有利于冬小麦生长,棉花、玉米生长期极端最高气温下降,有利于棉花、玉米产量增加。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张茹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09-6411
[目的]初步研究气侯变暖对农业生产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利用7月中旬至9月中旬玻璃温室的高温环境模拟变暖的气候条件,测定温度升高时玉米生长速率、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及主要根际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温度升高极显著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使玉米的株高和地径均增加了1.1倍,但其根长和叶绿素含量与温室外对照玉米无显著变化;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3和1.5倍;抽雄期提前6d,生长发育期缩短;玉米菌根侵染率降低了1.1倍;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分别降低了1.8、1.6和1.7倍。玉米各生长指标与菌根侵染率、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针对气候变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而尽早制定应变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福清市气候条件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1 ~2010年福清市气象资料,分析了福清市甜玉米种植适应性,并探讨了2012年福清市气候条件对甜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根据甜玉米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清市气候规律,得出甜玉米种植的最佳播种期:春播在3月中旬播种较适宜,秋播选择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在系统梳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推动作用和适应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人口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已不能满足需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依据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建议对策,制定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政策制度,完善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技术措施,综合开发和因地制宜选择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豫中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漯河市近10 a的温度、降雨量及日照时数的变化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阐述了豫中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立足豫中南气候,充分利用地方种质、外来资源及野生资源,通过物理、化学、分子生物技术、异地选择等多种方法,进行玉米种质的改良与创新;加强玉米抗逆性研究;加强管理,规范育种秩序;改进栽培措施,良种良法配套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明显变暖,并且北方增温更甚于 南方,而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 产量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黄淮海地区气温在50 年(1958 年-2007 年)来处于上升趋势,这也加重了该地 区夏玉米遭受高温热害的程度。本文以夏玉米温度三区间理论中的两个指标GDDbase,opt、 GDDbase+为基础,以黄淮海地区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对  相似文献   

20.
高粱舟蛾Dinara combusta(Walker),又称高梁社蛾,是一种暴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甘蔗等,在河北省以危害夏玉米最生,由于该虫 正值夏玉米灌浆期,主要取食中部果穗上下1-2片叶,故对产量蚊蝇衅大,研究表明,该虫在全省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 ,翌年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下我为幼虫发生盛期,越冬虫源,气候,天敌及食物因子对其种群数量消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